「武俠必修課」1949年至1960年末,香港主要中國武術門派

「武俠必修課」1949年至1960年末,香港主要中國武術門派

劉湛:林世榮有代表性的徙弟,劉家良父。

「武俠必修課」1949年至1960年末,香港主要中國武術門派

關德興,粵劇藝名叫新靚就,習練嶺南周家拳。( 周家拳由廣東新會周氏五兄弟所創,清末民初於廣州設館,長兄任李福林「李燈筒」部武術教官,其餘 4 人於廣州沙基設館,門徙數萬,後到香港,北美華埠,門徙眾多,今天北美,影響至甚廣。新會出了蔡李佛拳陳亨、周家拳五兄弟、洪拳的大力程華,這些拳術在海外各國門徙廣泛,至今不斷 )。

關德興臂力驚人,他用雙手拉開的鐵弓,一直放在他開設在北角電車路的醫館內,沒人能拉開。

上述圖片,來源於關德興主演的100部黃飛鴻故事電影,以真實的嶺南拳術為主題,創下無人能破的紀錄。片中故事,多以石堅為歹角進行。石堅學藝出身於廣州精武會,主練習北螳螂拳。

當時廣東( 香港 )粵劇界的武術高手排位相傳是馬師曾( 老馬,因為有新馬師曾即新馬仔;老馬為紅線女丈夫,地盤在澳門,後與紅線女一同回於廣州 );吳楚帆( 高佬泉之兄長 );關德興;石燕子等。這屬於梨園「八和會館」的人物。

而梨園粵劇與佛山瓊花會館有著不少相關。

反清活動集中在紅船,席著四鄉演出,聯絡人馬,直到太平天國運動開始與清兵作戰。佛山瓊花會館,同升社響應太平軍,拉起萬多人進攻清軍,各人頭扎紅巾,人們稱為「紅頭軍」。失敗後,瓊花會館被封,粵劇反清人士轉武生隱藏,而武術則大幅傳入民間,武館林立到1949年止。

香港則是從1949年開始,主要是來自廣州的武術好手和中國其他地區的武術名家,陸續到來,門派眾多,武館遍地,大有師父多過學生之勢。當然,武術還是以嶺南武術為主,當時分佈大約是:主體為蔡李佛拳,以鴻勝蔡李佛拳傳人何牛為代表,下面有崔章、何秋、陳秋、大煙鬥與在佛山輕易打倒俄國大力士的胡漢文,另外還有雄勝、洪勝兩系。拳館分佈廣泛。

之後為洪拳,以劉湛功夫最好,也為廣泛。而洪佛派洪成照( 白毛照 )的館集中於元朗十八鄉。新界粉嶺一帶則是林耀桂的龍形魔橋為主。香港灣仔為白鶴拳吳紹宗的地盤。之後,朱家螳螂拳、惠州白眉拳、東莞莫家拳、喇嘛拳的伍冉明不久去了美國,而俠家拳主要在九龍城東頭村,周家拳則在西環;另外還有影響較少的洪頭蔡尾拳、北勝蔡李佛、花拳。當然,

詠春拳葉問則在飯店工會開始於眾

在香港,北方拳術的地位與南方拳術相比並不對等。吳鑑泉太極在油麻地、楊氏太極楊景宣、陳式、羅漢門孫玉峰的林少立油麻地、八卦掌何可才、大聖劈掛門耿德海在大水坑村港島;鷹爪翻子門劉法孟( 劉早逝,其女兒劉莉莉在一班師兄幫助下掌館 )、北螳螂拳羅光玉、七星螳螂拳、太極螳螂拳趙竹溪、永春白鶴拳在港島北角,福建五祖拳、北少林拳、還有查拳、形意拳無人問津。

上述就是從1949年至1960年末,香港主要中國武術門派。這時武風盛,講手不斷。而每年爭鬥最大的是元朗大樹下的出會,鯉魚門的大廟,長州搶包山。這必定是大打出手,平時積仇,一次了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