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广——李广难封

说起李广,大家不由自主都会想到“飞将军”这三个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这句诗词中的飞将,说的就是他。

论李广——李广难封

飞将军李广

吕布也有一个外号,也是叫做“飞将”,这估计是他最喜欢的外号了,因为这是吕布年轻时,在雁门关外杀胡,声名鹊起的外号。这个外号喻指他就像是东汉时期的飞将军,杀胡卫国。这个外号非常纯粹,以至于后面入中原的吕布,时常怀念他在雁门关的日子,没有背叛的丑闻加身,也没有那么多尔你我诈。

论李广——李广难封

吕布

吕布尚且能称为“飞将”,那这原版“飞将”李广,更是名副其实的绝世无双。李广擅长射箭,关于他的射箭水平,可以参考《史记》中,关于李广“射虎”的故事。相传李广出去打猎,看到草丛中出现一只老虎,他拉满弓弦,一箭正中目标。但是没有听到老虎惨叫和看到流血,他心疑一看,那哪是老虎,分明是一块大石头。而箭没羽而入,李广再试着射箭,却没能再射进去。

虽然故事中李广第一支箭有人面对危险,潜力爆发等因素,但是能把箭射进石头并且没羽而入的水平,绝对可以笑傲华夏。摆上李广这“射虎”之事,薛仁贵的“三箭定天山”都要让位。

论李广——李广难封

塞上曲关于李广射虎的描述

有这样本事的李广,在和匈奴频频起战事的西汉,却一生未能封侯,以至于之后《滕王阁序》中这样说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真让人为之叹惋。

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少年从军击胡。他擅长射击,杀了很多胡人而功封中郎,骑常侍。他数次跟从汉文帝射猎,格杀猛兽,汉文帝称赞道:“可惜李广生不逢时,如果让他出生在高祖(刘邦)那个时候,当个万户侯绰绰有余!”李广如此勇猛武艺,出现在汉文帝休养生息的时期确实屈才。

但是李广并不气馁,他吃好喝好练好,等待着一个机会。一个让他宝弓上弦,名满天下的机会。他没有等太久,战争很快就来了。纵观人类历史,战争就像一曲无尽的华尔兹,争斗从未停止。即使是文景之治,也有七国之乱这样的战事。李广那时为骁骑都尉,跟随周亚夫平叛,战于昌邑之下,名声彰显。一切都是这么美好,机会来了,李广跟着平叛功臣之首,当世名将周亚夫,立功显名,几乎是完美开局。

但是这一切都在李广一步臭棋以后,烟消云散。李广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某种意义上说,他政治水平感人。他在平定七国之乱,昌邑之战显明之后,接受了当时被汉景帝用“千秋万世后传于王”给忽悠到抗击叛军第一线的梁王所授将军印。这就意味着原本是汉文帝老臣,根正苗红的皇帝一系的李广变成了梁王诸侯王一系。不论他战功如何显赫,再宽容的皇帝都会对他起疑心。自然而然,七国之乱平定,回京论功行赏时,李广无封赏。

之后李广调为上谷太守,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余年的七郡太守岁月。他先后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右北平太守,其中多次与匈奴交战。他也在这些战争中,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在右北平担任太守时,匈奴称他为“汉飞将军”,为了避免和他战斗而多年不入界。

不过“无功以至封侯”这个诅咒一直困扰着李广,他每每有显赫战功,都因为覆军,被俘,耽搁战机各种问题干扰,运气好就功过相抵,运气差以职抵罪。最后以至于李广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命不好,问望气之人王朔:“自从汉开始攻击匈奴,我从没有错过其中的战斗,就连我的手下以军功取得侯爵有数十人,我没有落后他们,然而终究没有寸功来得到封邑,这是为什么啊?难道我面相注定了不能封侯吗!”王朔反问道:“将军你自己想一下,有什么特别后悔的事吗?”李广回复:“当初我担任陇西太守时,羌人曾经造反,我骗了降卒八百人,诈杀了他们。至今一直后悔这件事。”王朔道:“灾祸没有大过杀降的,这就是将军你不得封侯的原因啊!”

李广或许找到了一个自我安慰的理由,但是作者颇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感触,这里分析一下个人关于李广不得封侯的原因。

其一,主观方面。我们都知道,官场上,看重三点——上司,品行和行事,还有人脉。从李广私受梁王印来看,李广显然没那种会迎合上司的能力,自然无法获得上司信任和好感,在官场之中就已经失去了“上司赏识而升职”的门路。李广自己性格呐口少言,有赏赐就立刻分给部下,饮食都和士兵一起。他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一生不谈购买产业的事情,这种光棍作风虽然得到士兵的爱戴,但是难有深交好友,安定之家。

李广当初和程不识同为名将守护边关,李广新军无严格编制,队列和阵势,军部文书一律从简,士兵住宿自便,晚上不敲刁斗巡逻(李广非常“狡猾”,他在营地很远的地方就设立了侦查岗哨,所以也不会担心被袭营)。从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李广的行事作风。说好听一点叫随意,说难听一点叫随便。这一点在官场中极度被放大,你的随意对于别人对你的评价就是“不可靠”,没有人会提拔一个官场不可靠,不值得信任的人。而程不识正好和李广相反,他行事严格谨慎,因此在汉景帝时期直言劝谏而任太中大夫,已经在官场起飞。而行事随意,不懂持家,没有对他官场有助的李广还在骑着他的三轮车吱呀吱呀的前行。也许会有正直明眼的人会举荐他的才华,但是皇帝也只会在需要他的才华时用他,而不会重用。

其二,客观方面来看,李广确实也有“难封”的地方。首先是汉朝的条件限制,汉朝极度缺马,而李广本人擅长射击,弓加骑兵是冷兵器时代最强的组合。李广大部分时候都是带领步卒,就算有骑兵也是少的可怜。在这种条件下,一个擅长射击的将军能带领步兵拿下“飞将军”的称呼,只能说李广逆天了。

其次就要说到这个虚无缥缈的“运气”。李广参加那么多次战斗,却都能无功无赏,甚至失职抵罪,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脸黑,纯正非洲酋长血统”。至于王朔的“杀降不详而不得封侯”就是骗人,君不见白起坑杀四十多万赵卒,项羽坑杀三十万秦兵,这两位,一个封侯,一个直接号称霸王,李广坑八百和他们根本没得比。不过李广脸黑确实是真的,他最后一场战斗,跟随卫青出击突袭单于,却因为迷路失去了战机。面临违抗军令,失去战机的审问,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将军直接拔刀自刎。听到他自刎而死的消息,老百姓无论是认识亦或是不认识的,都流了眼泪。

李广曾经因为军队覆灭,被匈奴俘虏而失职抵罪,虽然后面奇迹般地逃出,但成为庶人。他那几年曾经在蓝田县去南山打猎。在一天夜里带随从外出和别人在乡间饮酒。在回去的路上路过霸陵,霸陵亭尉喝多了,就呵止了李广。李广随从说:“这是前任将军李广。”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更何况前任呢?”于是把李广强留在霸陵住宿。过了不久,天子调令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要求派霸陵亭尉一起去,在他到达军中就杀了他。

各位读者对作者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都可以评论,作者我都会细心回答。如果你觉得作者写的不错,还请关注作者的公众号,这就是您对作者的最大支持,谢谢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