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我们的事,让子弹飞一会儿,给孩子生气的空间

电视上一群记者用话筒团团围住一位发言人,追问他今早对手公司意有所指的发言,是否有什么惊人商业内幕,或是市场即将有重大变化?当大家想尽办法用各种问题试图从发言人口中套出些消息,只见他淡淡地笑着回复:‘就让子弹飞一会儿,大家不要那么急,我也才刚听到这个消息呢!’


孩子教我们的事,让子弹飞一会儿,给孩子生气的空间

‘让子弹飞一会儿’是危机处理时的经典招数之一,一方面稳住阵脚、争取时间缓冲,另一方面也沉住气,观察后续事情的走向变化;用直觉反射回应事情是兵家大忌,不但对了解整体事情毫无帮助,更有可能把情势搞得更复杂,不小心反而又多捅一个马蜂窝。


养儿育女的生活,天天不都是‘危机的总和’?

还记得女儿上幼儿园中班,敏感的她,在生活中简直处处是地雷,除了衣服穿着,魔王关就是绑头发:绑马尾嫌不够高、绑公主头嫌中间那撮太厚、绑辫子老觉得两边高低不一样,好不容易绑完发现头发很毛,自己气得又把头发抓乱。最后终于走出家门,电梯门一打开,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大镜子,十之八九她会瞬间喷泪崩溃,对着镜子拆发圈,一切前功尽弃、瞬间归零。


虽然我理解高度敏感的孩子并非故意找麻烦,也提供许多‘具体办法’,不过,这一切都难以让一个四岁多的小孩保持理智或冷静,她的情绪每天早上就像涨停板,哭闹到最疼她的爷爷奶奶也忍不住放话,再乱哭就把头发剃光算了。


我想你应该猜得到,这些话只是提油浇火,对我们母女完全没有任何帮助。

孩子教我们的事,让子弹飞一会儿,给孩子生气的空间

完整经历情绪,才知道自己如何自处

每天送她上学的高压情绪和时间压力,束手无策的我也很沮丧。我想起这句‘让子弹飞一会儿’,对啊,子弹到底会飞到哪儿、最后会怎么样呢?


面对讲道理不听、固执的她,我决定停止尝试任何安抚或说服,问题在她本身,别人的协助若是无效,她的确应该‘跟自己打一架’。当天晚上,我直接告诉女儿,既然我没有任何办法协助她,就只能陪着她而已,若有需要,可以开口请我帮忙重绑,但是时间到,该出门就出门,既然不是我的问题,我也不再随着她生气而跟着抓狂。


不压抑孩子情绪,觉察大人的焦虑

隔天一早,剧情依旧,她在电梯里仰天长啸,我只有提醒她:‘一楼快到了,电梯口的人会听到。’她稍微降低音量,抽抽搭搭地低头往前走,大门口保卫人员拿张面纸给她,她接下后快步走过。走在马路上,情绪尚未平复,路人眼光不断瞄向又放声大哭的她,我忍住尴尬强作冷静,加快脚步抵达校门口。


说也奇怪,这样重复过了几天,她出门前仍会嫌东嫌西请我重绑,但情绪强度逐渐变弱,踏出家门后也不再抱怨,虽然眼泪噘嘴照常,但整体来说,已经不到让路人侧目的程度。


子弹看来快飞到尽头,但大人什么也没作,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


学龄前的孩子才刚开始认识自己的情绪,不易掌握力道,连大人都难以分辨混乱复杂的情感内容,更别提要一个孩子‘拿捏得宜’。当情绪发生时,孩子需要的是时间辨认‘自己怎么了’,若还要额外应付大人的各种指示、要求、尝试,只会分身乏术难以负荷,我们自以为的帮忙,其实是多射了好几颗子弹!


父母无法忍受孩子情绪的两大因素

‘让子弹飞一会儿’听起来容易,实际上不容易做到。我们为什么难以忍受孩子的情绪呢?每位大人的状况不尽相同,这几年累积许多家长回馈,大致可归类为两大因素:


1.自我评价:许多家长不自觉将孩子情绪与‘教养成功’归为因果,担心他人(另一半、公婆、老师……)批评或甚至自责没有尽到责任,不仅不喜欢孩子有过大的情绪,也不容许自己失控,这些情况都被自己视为‘失败’的形象。


2.现实考虑:有些家长理解情绪宣泄很重要,却希望整个过程尽快结束,原因是认为情绪会影响后续的学习效果,期待孩子处在‘最佳状态’才有学习效率,这也会让大人们对情绪感到不耐烦。

孩子教我们的事,让子弹飞一会儿,给孩子生气的空间

人都有趋吉避凶的本性,没有人愿意一直待在负面情绪里,天真快乐的孩子们也是如此;子弹继续往前飞,才知道哪里是终点,哪里是情绪的边界,也同时让孩子们知道,爸妈再怎么疼爱,也无法插手自己经历的一切,也只有自己能转念喊停,作情绪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