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游周边游或成旅游常态


2月25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开放景区我觉得很有必要,景区本身就是开阔的地方,新鲜空气的地方,开放景区对人们的健康心理都有很好的作用。

4月11日,张文宏坐客人民日报直播间表示:中国总体上没有什么新发病例,五一假期启动一些旅游项目是合理的,我的建议是五一假期出去玩,主要是戴口罩在室外活动。

4月15日,李兰娟院士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做好防控疫情输入、反弹工作的前提下,复工复产以及适当的旅游是可以的,大家应该利用这个节日好好休息,也可以适当到人员不是集聚太多的地方走走看看。在全球疫情形势下,在中国旅游还是最安全的。这些专家学者的做法和表态,为国内游客吃下了定心丸。

在4月8日,国家旅业上线“本地游&周边游有话说”

邀请到了上航旅游集团总经理助理顾伟,对周边游的市场营销分享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上航旅游集团作为疫情期间率先在国内进行了首发团的启动仪式,为国内旅游发出了积极的信号。今天,小编将顾伟的发言内容分享给大家,更详细介绍请看文末视频。

短线游周边游或成旅游常态


各位旅行社的同仁们,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本次分享交流会。

第一部分,公司介绍

首先简单介绍下公司概况,上航旅游集团成立于1986年,属于中国旅行社品牌20强企业,集团下面有六个具有航空特色的重点产业,主要以旅行社、商务差旅、航空运营、空港服务、MACE、目的地运营为核心的综合性旅游运营商。在2019年的营业额为26亿元,服务人次280万,股东一个是绿地集团,另外一个是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目前在北京、西安、成都、昆明、广州、海南、青岛,包括总部上海有16家分子公司,员工1400人。

第二部分,疫情期间的旅游恢复工作

作为传统的旅游批发商,在疫情期间如何应对?如何看待短线周边游市场?给大家进行分享。从客观上来讲,我们集团短线周边游市场业务占有量并不是很高,主要业务重心是在国际国内中长线板块,恰恰疫情期间的发展态势,对中长线板块的冲击和影响最大。截止现在,除了全国大部分省份外,新疆已解封了省外游。各地旅行社只能经营省内游,按照各地文旅局要求的角度来说,界定为不能经营出省的团队及家属业务。本次疫情已经造成的损失及后期的影响是远超SARS。从旅游的业态来讲,大道相通,不管是国际长线还是国内短线及周边游,都是相通的。

那么,疫情期间,我们旅游集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如何看待疫后市场?1月24日,文旅部下发了控制疫情,暂停旅游企业活动的通知,与其它旅游企业一样,我们严格执行通知精神,快速行动,全面停止了所有经营活动。回想过去70多天时间,都在忙于退单、退款,与客户、合作伙伴协商。随着各地旅游景点的逐步开放,在3月15日,上海文旅局发布了关于本市旅游企业恢复部分经营活动的通知,各地文旅局也下发了相关通知,响应政府复工复产的号召,我们旅游集团旗下的四川公司、云南公司、海南公司、西安公司、上海地区的上航假期,分别在3月18日、3月19日、3月21日,各自在当地举行了首发团的启动仪式,其中,云南公司应该来说在全国第一个航空首发团。云南公司首发团的成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云南省内的旅游跨度很大,航空条件不违反当地文旅局的要求;二是集团股东之一是东方航空公司,有航司背景相对容易获取资源。

当然首发团的成功得益于早准备,基于对形势的判断,事先准备了相关产品及客户的先期储备,我个人认为是两个原因,一是在疫情可防可控的前提下,旅游市场真正在逐步的复苏;二是证明旅游企业还活着,还时刻准备着,没有放弃、没有绝望,一直在努力,期待着美好的未来,就如同今天在线上参与、分享、交流、聆听的小伙伴们一样,我们都好好的还活着,我们还有很好的明天。

第三部分,后续市场判断

基于目前疫情的发展态势,国内防反弹防输入,国际处于爆发期,整个境外感染人数突破了130多万,应该来说情况相当之严重。从旅游业务类型看,恢复及上升的板块先是省内短线周边游,接着是国内长线。鉴于国外疫情控制手段,及疫情控制客观规律,出境长线在今年第四季度能够恢复就不错了,或者今年真可能没戏了。原本第四季度都是旅游业的旺季,入境市场遥遥无期,是否意味着国内板块包括国内短线板块是否会有报复性反弹?尤其是对传统旅行社是否有枯木逢春的机会?用四个字来概括:谨慎、乐观。

乐观:第一,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变,长时间宅在家里,复工复产后大多数是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方式太单调,很多人有想出去散散心,呼吸新鲜空气,仰望星空的冲动和意愿。第二,庞大消费市场的积淀。根据国家文旅部的数据,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人数是60亿人次,同比2018年增长了8.4%,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同比上升了11.7%。疫情客观上是压制着旅游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但旅游市场的宏观总量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就像这几天大家都看到了,在各地政府刺激消费的大政策扶持下,有些景区已经达到了疫情防控要求下的限流人数要求,可以说是人满为患。

谨慎:第一个谨慎原因,从经济层面来说,全球是命运共同体,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非常大。这有个数据,2020年1月1号到3月25号,全国已经有11289家旅游企业注销吊销,经济下行意味着潜在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会减少,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是现金为王,旅游毕竟不是必需品,旅游消费者更会捂紧口袋,更会有选择性的。当然,在所有产品类别当中,周边短线游由于时间短,费用相对不高,会成为旅游消费的一个热点。第二个谨慎的原因,安全影响,目前国内疫情还处于防输入、防反弹的阶段,口罩还不能完全摘下的情况下,出于安全的顾虑,消费者出行安全顾虑客观还是存在的。基于安全的考虑,也会增加我们旅行社产品研发成本、运营成本的提高。

第四部分,如何做好周边游市场营销?

作为传统旅行社的代表,基于国内疫情可防可控态势,短线游是完全可以率先启动。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国内旅游的人次是4325万,同比去年降61%,旅游营收是82.6亿元,同比减少80.7%。反应出今年清明小长假单客营收在下降,间接印证了短线周边游的可盼、可期。由于政策防控要求,由于目前特殊环境,绝大部分客人选择市内游或周边游是大趋势。

周边游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传统报团游,类似像周边的一日游、两日游,这种产品的特点是标准化运作,固定开班,往往采用成本叠加法,即以满足游客基本观光为目的的元素采购,实行成本叠加,通过规模化的量产实现盈利。利润点主要来自购物点,景区门票返佣,最大部分来自目的地、政府,或者企业之间的联合推广费用。第二类,是随着OTA的崛起,随着消费者自有车辆的普及,放心为爱的自驾游如火如荼。客观来讲,这类产品与传统旅行社关联度并不是那么大。这类产品比拼的是元素的丰富化,成本的可控化,传统旅行社的服务价值,没有太多机会去体现。第三类,以后可能会有的发展趋势,是基于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专注消费者体验休闲类产品的周边短线游的趋势。旅行社要产品营销赋能、技术赋能,才能分享当下短线的红利市场。

短线产品如何做好市场营销?第一,短线产品要做好市场营销、场景式营销,就是要把短线产品做成一个个有内容的营销策划,运用场景,去触发和连接客户的需求。越是具体、详细、真实的场景,用户越容易被带入,需求越容易被激发出来;越是能够抓住用户痛点的场景,才能提高用户的转化率。第二,用技术营销的概念,从去年来看“云直播”是未来推广的形式,在疫情期间对企业对产品营销角度来说,能带来更直接的帮助,并没有阻挡人们内心对于诗与远方的向往,线下旅游市场受到冲击,也催生了线上“云旅游”形式的发展,“云旅游”直播是现在乃至未来产品推广的重要形式。通过“云直播”吸纳了隐性的粉丝,然后通过不断有内容的“云直播”,将粉丝最终转变为出行者,达到营销推广目的。总之,做任何产品,不管是长线、短线必须有主题,必须带着研发者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