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以何態度取之有道?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繼往聖絕學,看君子如何利在前,尚不虧其義不更其守。若要計其利,須計天下利。

常言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話的其中一個意思是否就包含了君子能愛財,也可以愛財?在大數人的印象裡,古人多為鄙夷金銀之人,若是談金銀珠寶,那可能在其眼中俗的不是一星半點了。可他們嗤之以鼻的真是擊鐘鼎食?不屑的確為膏梁錦繡嗎?另外君子愛財真的不應該嗎?君子是否就不能與擁財同享?那豈不是富貴人家皆非君子,這個回答自然是否定的。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以何態度取之有道?

財寶

一、千剩之王,萬侯之家,百室之君,天下眾生,為利而動,以利而基

利益驅動著行為,人既為社會關係所網,則為社會關係所擔。通過利益共享,才能達成心之所向。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整個體系的運作無一不是以利為基。比如房子,在房地產商的角度,大的來說,是國家為讓百姓生活更舒適。小的來說就是自己可以從中謀利,用利繼續投資。或者讓自己得到即時的滿足,比如可以給家人吃一頓好的等等。在購買者的角度,大的來說,是為民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小的來說,是讓自己生活條件改善。於是,這條房地產體系得以構建。實則此種種皆為利所向,寫到此可能你在想好人好事、不求回報的也很多,他們沒有獲得利益呀。我們在此解釋一下,上面所述為明利,這種則為“暗”利。““暗”利”是真正的品格精神。他們獲得的是非物質富裕,可能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原則堅守,也可能是廣為傳揚的垂史名聲。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以何態度取之有道?

漢高祖劉邦畫像

昔日漢高祖劉邦傾盡全軍之力追擊項羽,卻在固陵潰敗,值此之際,想要得勢力強大的諸侯援助,沒想到請求發出去了,卻無人響應。一籌莫展之時,按留侯張良之策,為魏相國彭越和齊王韓信允諾分土地,果然,彭越和韓信迅速抵達戰場,楚軍即敗。這便是垓下會師中的大轉折,成為劉邦成王的關鍵一步。韓信彭越在史冊上的英名早已為後人熟知,此次,行之因顯為利,而劉邦剿項羽,大的來說,是為天下百姓安寧,也為利。若眾人為之皆不能獲,大概為之者就少而又少了。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以何態度取之有道?

項羽畫像

二、“益堅”自然,窮富隨然

人其實不該強追著結果不放,每一件事情的結果僅是一瞬間的事情,真正的心血付出在於過程的積累。而窮富這樣的事情顯然應成為過程事件,那麼窮富的標準又是什麼?對於飢腸轆轆的人來說,可能富就是先吃得起飯,其他不會先考慮。可對於腰纏萬金之人來說,富可能就是億萬利潤了。既然“上清童子”(錢之別名)無窮無盡,作為結果型事物,就不應該把它看得太重,而失去原本應該可以體驗的生活。在生活中,試著以平常心去待物接人,會獲得截然不同的心得體會。而意志堅定是底線,是應該遵守的自我約束,不能因任何事件而不踐行。如此才不至,入世而困於世,後能以淡然心境立於世。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以何態度取之有道?

陶潛畫像

想來隨然二字唯有五柳先生最和。辭官返鄉,歸園隱居,是陶潛一生的主旋律。他是真正的桃花源中人,散緩的生活基調創作出最令人感受生活的文字。耕讀不足以自給的生活,這樣的現實已經給他足夠的動力去為官,但他並沒有為五斗米折腰去做官。非無才,實不能忍受心為形役,求本心,不為名利。而此正是他成為放逸代表人的重要緣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以何態度取之有道?

項羽藝術劇照

反觀項羽:鉅鹿滅秦軍,“西楚霸王”已經讓他聲名鵲起,能在下屬生病之時還親自前去探望,關心屬下之心也昭昭,論勇猛更是無人匹敵,還曾差點一朝稱帝。為帥有將之才,為首能體士之情。一直以來,大多評其優柔寡斷,有婦人之仁,才致劉邦逃脫。實際從另一方面來說,他是善良的。另一評價詞彙剛愎自用,也多用來描述其品性,此四字,導致被他稱為亞父的范增引來猜疑之禍。人性的複雜給了我們解讀他的更多空間。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以何態度取之有道?

項羽藝術劇照

就是這樣一個項羽,據記載在手下立下戰功之時,竟然也不想將手中把玩印鑑賞賜於人,把玩印鑑與有功之士的去留相比,重要性不言而喻,項羽定是明白的。可能是他不喜權勢旁落,可能是他不願錢財享他人。無論哪種原因,實則流露出來的對物的重視確實抵賴不了的,僅這一行為會讓多少效忠於他的人寒心。事實上,他失去的不僅僅是將助他成事之人,更是自己更大可能的未來。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以何態度取之有道?

項羽藝術劇照

三、夫是不爭,方是大爭

歷史上為人稱道的君子實則無一不為自己心中大志而前行。仕宦之途也好,田園之生也罷,曾努力實現自己鴻鵠之志的他們,其目標即是如此。官俸利祿不過為附屬品,君子追求的應該是自由,不是放逐的自由,而是個人身心的絕對自由。人活一生,很難不為現實所累。而身處困苦之境,心在理想之國的現象卻是普遍的。正是如此,才要以君子之行為榜樣,在不理想的環境中堅守自己的原則,堅守自己向上的初心。君子不為錢財而來,而為自己而來。君子之友不為錢財而來,而為君子而來。富是格局擴大的必然產物,這也就是為什麼甚少提到名垂青史的人物是如何發家致富的原因了。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以何態度取之有道?

賀知章畫像

身為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秘書監的賀知章在得遇李白之後,為李白之才而嘆。二人觥籌交錯間,賀知章猛然發現今日竟忘記帶錢袋,陡然間只見瀟灑解下金飾龜袋遞與酒家,太白愕然,此乃官階之物,怎能如此?賀不言。由此我們感知,在賀知章心裡,金龜雖貴重,卻不及與李白這場酒席更令他珍視。李白後有懷曰: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可見李白佩服恣情換酒的他了。賀知章雖為官,實則文人筆墨是刻骨子裡的,錢財非他所願,堅守的是自己能為唐文化做出貢獻,實現更大的抱負。後其詩篇千古傳頌,他不負自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以何態度取之有道?

馬援畫像

東漢初期軍事家馬援曾有言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身為戰國名將趙奢後裔的馬援,其凌雲之志早在12歲時就顯現出來。他厭棄紙上談兵的學習,之後機緣巧合在一段時間裡耕作放牧成為他的日常,個人魅力使得百戶為之信服投奔,良方制地使得谷數牲畜收穫頗豐。想來年紀輕輕,名利雙收,已經算是成功人士,繼續如此就足夠後半輩子衣食無憂,偏就慨然盡散於舊!後來我們才知少年之志從未忘卻,壯志山河才是他真正所求!他是富,但在富裕之時並未執著於錢財,而是將錢財施助於所需之人。馬援從一開始就未想著富甲一方,真正從未忘記的一直是“志”,而窮富未入其眼。

四、總述

君子愛財不是該不該的問題,而是出發點的問題。窮富一時,志當堅一世。人自然可以愛財,但作為有志向、要做一番作為的個人,卻不能以此為目標。人當於春生之時奮發,披霞光而返,所做努力必將不被辜負,所懷理想必將以某種形式實現。老話說來,錢財乃身外之物,不無道理。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之時,則為高士。事實上,始不為財,末終有財。相信時間會賦予應得的一切。老驥志尚在千里,汝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