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的边界与核心——从体验自如搬家想到的

周末刚搬完家,直接在自如上约的搬家服务,体验还不错。

比较有意思的是我选择自如的决策过程:搬家不是自如的核心业务,我产生搬家需求的时候也没有第一个想到它,但从想到自如也有搬家服务到最终确定大概只用了1分钟。我都觉得很神奇,先做个复盘。

1、我首先想到的是货拉拉,他们的货车满大街跑确实占领心智。但上知乎查了下(查知乎已经是我决策的标准路径),发现货拉拉原来是O2O模式:招募私家货车主做兼职,只给出车费参考,搬东西需要自行跟车主协商。

2、搬家是个低频且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服务,类似婚庆、中介,这决定了服务方要尽量一次性赚/骗更多钱。所以搬家公司会有各种乱收费的手段:绕路、加收楼层费、距离费、超时费……甚至偷东西。货拉拉没让我看到它有解决以上顾虑的机制,且看到了一些的负面反馈(没法分辨是不是黑稿)。

3、第二个想到的是58同城,他联结了本地的小搬家公司们,核心就是个企业黄页。但58同城长期的杂乱、水军、广告生态印象也没法让人放心。

4、这时候我忽然想到了自如,在北京办退租的时候他们送了我搬家券。我打开app看了下介绍:明码标价、打包帮手、全程搬运,句句戳中痛点,而我之前自如在入住、退租时给我的体验一直是正规、省心。

5、接着,又按照地点和楼层输入计算了总价216块;货拉拉用车费60,跟师傅谈的搬运费至少也要100以上,而我最多一年才搬一次家,贵一些没所谓,被坑一次就恶心了。

自如的边界与核心——从体验自如搬家想到的

决策过程复盘有点啰嗦,但也确实如此,我现在不管买什么都会比来比去,查参数、看评价、搜负面……很多时候花的时间都快比买的东西贵了,但仍难辨真伪,实在分不清哪个是广告、水军、黑稿……

而体验自如搬家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它已经具备了拓宽业务边界的能力:从一个房产中介到提供各种到家服务的公司,自如租客是它的实验场和口碑放大器。实际上我在上海租的房子就不是自如的,但我选择了自如搬家。

是的,有点熟悉:一个本地服务领域的小米之家。

自如的边界与核心——从体验自如搬家想到的

目测自如也很清楚这一点。我把自如和陌陌的首页放在了一起:自如围绕着租房不断开拓出了家政服务、旅行甚至家居电商;而陌陌围绕着陌生人社交不断增加直播、短视频、游戏、问答……这让我想起了王兴接受采访时候回答美团边界那句话:“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

自如的核心是什么?不知道自如的pm会怎么回答,我的理解就是我决策时那个关键点——“省心”。

自如的边界与核心——从体验自如搬家想到的

目前,互联网对线下服务的改造并不深刻,主要还是线下联系方式的汇聚,其本质是传播方式的改变——那些贴在楼道间或防盗门上的牛皮癣小广告贴到了58同城网站上。但就像线上信息迅速从匮乏到泛滥——以前找不到信息可看,现在被各种标题党垃圾文骗注意力,现在想找到一个让人放心的同城服务反而更难了。

而自如对线下市场的改造要更“重”:他对培训服务人员,做到标准化、透明化;用户可以对服务质量打分;他可以基于app数据对用户行为进行服务营销……围绕着“让生活更省心”这个核心,整合零散的B端服务供应链,把体验做到极致,持续给用户提供信任感。

物质世界愈发爆炸,能够节约决策成本是不是就在创造价值?

扯太远了,可能只是一个五环内寄居客的胡思乱想,期望跟更多从业者深入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