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根治拖延更重要的是,學會拖延的正確姿勢

拖延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了追夢的勇氣

比根治拖延更重要的是,學會拖延的正確姿勢

一個經常性熬夜的程序員朋友,一見面就感慨自己在拿身體換未來。

好好待著又不甘心,想走又擔驚受怕,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時間越久,改變越難,被動等著年歲越來越大,再也沒能邁出那步。

得到的脫不花曾說:比魯莽更糟糕的是猶豫不決。

太多的權衡和拖延,勢必帶來優柔寡斷,拖著拖著,最好的年華和精力耗沒了,最好的創業時機錯過了。

人也因此變得抑鬱,失去再次夢想的勇氣。

電影《遺願清單》中,兩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因患絕症,想要在最後的日子裡不留遺憾。

起初,汽車修理工卡特寫了一串夢想清單,還沒寫完就自嘲的扔掉了,覺得再也沒有時間完成了。

像極了我們大多數人,習慣了一成不變,就不再奢望驚天動地。

但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彼此,正因為時日無多,所以追夢之路說走就走,跳傘,目睹神蹟,笑到流眼淚……

所以,拖延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自己給生活判了無期徒刑。

不是所有的拖延都該死,非建設性的拖延才是

比根治拖延更重要的是,學會拖延的正確姿勢

如果你不致力於成為一代書法家,只是想陶冶情操,那麼你拖延幾個星期再去練書法也無可厚非。

你拖延什麼,不拖延什麼,完全取決於你對自己未來目標的認知。

我是在手賬社群認識的W,一個天天記日記做可愛手賬,希望通過手賬精進人生的姑娘。

因為好奇,我偶爾會關注她的動態,發現她的手賬裡寫的事情永遠是無關緊要的。

比如今天吃了一份很特別的早餐,中午見了很久未見的老朋友,看不到任何人生目標事項。

但她卻樂此不疲,麻痺了自己。

一兩年過去,不僅無法達到想象中的改變,卻更迷茫了。

也許,她只是選了個眼前最不費腦子的一個行動。

把容易和不容易,作為選擇的籌碼,而真正更重要的事情卻一直從未啟動。

以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這種行動比拖延還可怕。

因為它佔據了你所有真正精進自身的時間,明明陷入了窮忙,卻感動了自己。

而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每一日所付出的代價都比前一日高。

比起短期拖延,你更需要關注長期

比根治拖延更重要的是,學會拖延的正確姿勢

Tim Urban在TED演講《拖延症人群的內心世界》中,分享了這樣一句話:

最可怕的拖延不是有截止期的那種,而是沒有截止期的那種。

他解釋道,我們大腦中有一隻及時滿足的猴子,活在當下,它只有簡單和快樂。

只有截止日期臨近的時候,恐慌怪獸會出現,這是猴子唯一怕的東西。

就像三年內要考完的駕照馬上就要過期時,你會排除各種困難去練車,甚至會逼迫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

你總會在一個節點選擇放棄及時行樂,在截止日期前去解決我們的問題。

但對於人生中那些沒有截止日期的事情,比如保持健康,改善家庭關係,若隱若現的夢想,經常在不經意間被遺忘。

李開復曾經說:我曾天真地和人比賽誰的睡眠更少,努力把“拼命”作為自己的一個標籤。

但當癌症降臨在他身上,才明白健康沒有截止日期,只有失去時才追悔莫及。

再看前段時間遭到美國封殺的華為,很有遠見的在自研芯片進行了大量投入。

所以可以保障在極端情況下,將公司經營影響降到最低。

比起短期的利益,更難的是長期的蟄伏。

未來太遠,不提早關注,一拖再拖的人,早晚有一天會丟掉整個人生。

正確的拖延,是高級人生的通行證

比根治拖延更重要的是,學會拖延的正確姿勢

一、JUST DO IT。

村上春樹說:不少事情不到日後是無從知曉的。

就像他從來沒想過因為堅持跑步,後來跑成了馬拉松專業選手。

微博上有個大V,每到年底,就曬出自己完成度200%的人生年度計劃答卷。

粉絲問:為什麼每次都能超額實現?

他的回答很平常:因為我不想那麼多啊。

所以少想多做,才是真正愛自己,真正愛自己僅此一次的人生。

二、把反思的時機延到行動之後。

《能力陷阱》中提到:一般情況下的學習順序是“先思考後行動”。

但在一個人的改變過程中,學習順序其實是相反的。

例如,如果我們想要快速提升演講能力,就要學會“先行動後思考”。

先在臺上講過幾次,才知道可能是肢體太過僵硬,又或者是演講太過刻板像念稿子,等等。

甚至,通過現場反饋來得到更多的針對性思考。

行動和實踐,往往是能力提升的最好標的物。

所以,把思考的時機拖延到行動之後,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互相拖延有價值的事。

羅振宇曾經分享過一種方法,結構性拖延法。

人類有很多非理性行為,既然拖延了,就要想方設法把它變成有價值的事。

也就是說,找一堆有價值的事情,互相拖延。

比如,今天不想寫稿了,就把蒐集素材往前推進。今天不想學習,就把鍛鍊身體提上日程。

值得注意的是:重複性流程化的事情,拖延後的解決度更高,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完成。

而創新新性經驗不足的的事情,拖延後必須留出足夠多的時間。

正如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所說:與既有的現實鬥爭, 你永遠不能改變什麼。想要改變,就建立一個全新的模式,讓現有的模式變得過時。

所以,停止你的困擾,拖延並不需要終結。

相反,只要你有正確的認知,改變你的拖延姿勢,就可以化空談為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