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精准治疗

作者:梁霄, 陶力野

文章来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20,26 (02)

摘 要

尽管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唯一有效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治疗方式,但由于该病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诊断十分困难,在出现症状时已进入疾病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只能进行有限的全身化疗,故患者病死率目前依然很高。精准治疗是医学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对患者的精准治疗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文本综述了ICC患者手术治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相关问题,并重点讨论了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目前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10年前发病率占全部原发性肝癌的5%,近年来逐步攀升至10%。虽然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该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已进入疾病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只能进行有限的全身化疗。

因此,目前ICC患者病死率依旧很高。尽管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检查水平的提高,ICC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随之手术率也不断提高,有些中心的手术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也有40%以上的报道,但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变化,仍低于5%。ICC是起源于二级胆管近端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解剖学上明显区别于与其他两种类型的胆管癌(CCA):肝门周围胆管细胞癌(PCC)和远端胆管细胞癌(DCC)。ICC病理类型包括肿块型、管周浸润型和管内型3种亚型,其中肿块型最常见。

不同种亚型的病因机制、基因突变特征、生物学行为、影像学特点和患者预后均有差异。因此,精准治疗对于ICC患者显得尤为重要。文本综述了ICC患者手术治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相关问题,并重点讨论了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略】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精准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