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小说《恋情的终结》:世间没有别样的爱,只是尚处于不同阶段

格林小说《恋情的终结》:世间没有别样的爱,只是尚处于不同阶段

故事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往往是某人随意选中经验的某个时刻,从那一刻开始追溯过往或展望未来。我说“选中”,当中有一种身为专业作家不该有的自负。

然而,我是出于自己的意愿选中1946年1月里一个阴暗的雨夜,莫里斯在公园中弓着身穿过宽阔的雨水之河的景象,或是这幕景象选中了我呢?——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

一个人真的可以是爱恨交集的吗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活跃于伦敦社交圈的小说家莫里斯,受官员亨利邀请参加宴会,在宴会上莫里斯和亨利的妻子莎拉相识。

由于亨利工作很忙,为了撰写以官员为主人翁的小说,莫里斯只能从莎拉口中了解亨利的琐事,随着两人的相处,两人逐步从普通朋友发展成祕密情人。

暗地交往一段时日后,莫里斯开始忌妒起每晚有莎拉陪伴的亨利、心底开始分泌着不安、自卑、忌妒与仇视等复杂情绪。

不久,二人便将亨利抛诸脑后,甚至无视炮弹的呼啸,沉溺于偷情和肉体的欢愉。然而,爱情开始的莫名,往往也结束的莫名。

就在一颗炸弹突然间腾空坠落让莫里斯埋身瓦砾,目睹爱人昏厥而伤心绝望的莎拉,向她并不相信的神祈祷并许下承诺。

自那夜空袭两年后,二人偶然重逢,在嫉妒心的驱使下,莫里斯聘请私家侦探调查莎拉的行踪......

格林小说《恋情的终结》:世间没有别样的爱,只是尚处于不同阶段

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

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被誉为是二十世纪最会说故事的人

在长达60年的写作生涯里,他的作品兼具艺术性及娱乐价值,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超过20次,甚至凭着电影剧本《黑狱亡魂》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大导演马丁史柯西斯称赞其为几近完美的杰作。

同时拥有小说家、剧作家、记者和英国间谍身份,格雷厄姆·格林用他世故苍老的双眼,凝视世间各处晦暗不明的道德景观,写出一桩桩“温柔的罪行”。

葛林小说中的主角总是承受着不为世人接受的道德冲突而受苦,也总是为那些在律法之外的人争取同情和了解。

也许可以说,爱情是无论你相信与否,既可能又难以无中生有的事物,格林给予如此存在一个强而有力的理由,在这些被凝视的痛苦与不幸之中,彼此创造的时光之内,看见我们蒙着眼雕刻出爱与快乐的痕迹,全数封存给留下的人,并肩迎向一场黄昏的散步。

每次翻阅《恋情的终结》都有着彷如阅读自己心情记事的错觉;每次翻阅都忍不住赞叹起格雷厄姆·格林极具逻辑与理性、兼备脆弱与感性的脑袋,可以将人的反覆与忌妒与在乎与自怜写的如此精湛。

《恋情的终结》是本关于爱的小说,也是本关于恨的作品。

格林小说《恋情的终结》:世间没有别样的爱,只是尚处于不同阶段

小说改编同名电影于1999年上映


违背道德的三角恋,三种本质极其相似的爱

这部《恋情的终结》问世于1951年,被英国《卫报》评选百大最佳英文小说,也誉为史上描写“外遇”最杰出的小说,虽然无从证明,但不少传闻指出故事正是源自于格林亲自经历的一条情路。

或许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验,爱一个人爱到灵魂出血,爱到打破过往一切原则,爱到卑微的近乎死亡,但当两人相对而视时,却始终被无以名状的漠然与隔阂紧紧包围,赤裸而不透明,好似需求的渴望永远大过于理解彼此的渴望,那时的幸福当中有不快乐,不快乐里也存在察觉忘了自己是谁的时刻。

《恋情的终结》虽是以自私狭隘、偏颇善妒的莫里斯第一视角述说,但围绕着这段背德三角恋的人物底下,我们看见三种本质上极其相似的爱:

爱与仇恨全部写在同一张渴望的脸上,莫里斯夹杂情欲的爱像狂风骤雨,妒火蒙蔽了他的双眼,周遭一切事物都能成为那粒沙;

莎拉的爱会延伸自己,就如信仰,即使无法见面也可以依靠心灵超越外在时空的距离;

而亨利的爱尤为深沉,尤为动人,他将妻子的不忠与好友的背叛尽收眼底,接受降临在彼此之间的一切,他深知自己无法给予妻子真正渴望的幸福,因此选择隐忍成全。

每段爱情都注定是悲伤的故事,或早或晚,或你或我,然而某些看尽花落无声的人,早在恋情开始之前已认定幸福的日子往往不会长久,却还是飞蛾扑火般深入自怜与恐惧之中,不上不下的三角关系行至最后,猝不及防跨越生命的底线线,也成为唯有这两个男人才得以相互理解的巨大伤痛,就如莎拉所说,

或许世间真的没有别样的爱了,只是尚处于不同的阶段。

格林小说《恋情的终结》:世间没有别样的爱,只是尚处于不同阶段

小说改编的电影

每个人都是“善嫉的情人”

格林对于莫里斯这个角色心境的描述,简直是惊人的立体,往往只用短短两句话,便把主角杂乱纷扰的情绪都给写地淋漓尽致。

书中有一段情节,莫里斯随莎拉回到亨利家中,两人在楼上客厅,握住彼此双手,身体亲昵地贴近对方,这时:

莫里斯说:“亨利随时会上楼。”

莎拉回答他说:“我们可以听到他的声音,有一层楼梯总是会发出吱嘎的声音。”

莫里斯先是惊讶于莎拉的冷静,紧接着就开始猜想她为何会如此熟悉这一切,

“总是”这两个字在莫里斯的心口上带着份量,“她是否常常带别的男人回家?是否有很多情夫?”

本是情人安慰的话语,却在占有慾望底下,有了另一层不同内涵。

类似矛盾的情绪在《恋情的终结》里不断轮番上阵,演绎着每段关系中常见的不安全感与占有欲。

莫里斯因为亨利忙于工作、疏于照顾他和妻子的感情,才让自己有机可趁;

可在某方面,莫里斯却也怨恨着亨利的忙碌与无视妻子的存在,他的怨恨并非心疼莎拉或亨利,而是忌妒其他人也能得到同样的便宜;

莫里斯常常刻意说些让莎拉生气或难过的话语,以获得心里的平静,因为莎拉表现出难过或受伤,就证明她爱自己更胜她对亨利的情感;

在与莎拉断了联络后,嘴上说为维护尊严而不愿跟对方联络,心中却是倔强地希望莎拉可以先跟他联系......;

这些关于莫里斯心境的段落,都让人心有戚戚焉,每个人都会感觉似乎自己就是那个善嫉的情人。


格林小说《恋情的终结》:世间没有别样的爱,只是尚处于不同阶段

每个人都会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善嫉的情人

看不到的爱,还是爱吗

《爱情的尽头》是一个关于仇恨的故事,但他写着写着,仇恨就被错置了,从小爱(个人)升华成大爱(生命及信仰),从莎拉与上帝、与莫里斯的对话,冲撞着命运、爱情的本质。

一方面引领读者质疑莎拉的信仰,质疑她对上帝誓言的全然奉献,质疑人们对生活中那份茫茫然不可预知的恐惧与怯懦;

可另一方面,却也暗示出一种隐隐牵动着每个角色的命运。

究竟是冥冥中自有定数?或一切仅是意外的巧合罢了?

故事最后没有赢家。只有恨,遗憾,痛苦及感伤。

书中的莎拉在她的日记本写下:“有时候我会恨莫里斯,但如果我不爱他的话,我会恨他吗?喔,上帝,如果能够真正的恨他,这代表着什么?”

没有恨,就没有爱;就像没有黑暗,哪能衬托光明的灿烂?

而“恨”还有着另一种解释,是此恨绵绵无绝期”里的“遗憾”。

爱情与信仰,皆是无论你相信与否,既可能又难以无中生有的事物,格林给予如此存在一个强而有力的理由,在这些被凝视的痛苦与不幸之中,彼此创造的时光之内,看见我们蒙着眼,雕刻出爱与快乐的痕迹,全数封存给留下的人,并肩迎向一场黄昏的散步。

最终,恨与遗憾的苦难割开了心的裂缝,于是,光透了进来。

格林小说《恋情的终结》:世间没有别样的爱,只是尚处于不同阶段

恨与遗憾的苦难割开了心的裂缝,于是,光透了进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