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这几日收到买买公会的约稿,说是写写自己这几年的生活就好,提起笔时,感觉像是在总结“我的前半生”。

我是一个还算专一的双子座,毕业后进入云南广播电视台做主持人,至今没有换过工作,倒是音乐、娱乐、新闻各种类型的节目轮了一圈儿。接触的成功人士不少,受到的人生启迪也很多,可直到而立之年,才发现了自己最为热爱并决定一生坚持的兴趣——陶艺。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外公祖上世代做陶,现在安放在人民大会堂云南厅里的杜鹃、山茶、玉兰、报春四只建水紫陶花大花缸,正是外公组织匠人队伍制作并护送进京的。外婆做了一辈子的刻花工,直到现在,还常常拿起刻刀划上几笔。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玩着泥巴长大的我,并不觉得这事儿有什么稀奇。四年前的秋天,一家出版社找到我,约稿红河州三千四百年系列丛书,时间较紧的情况下,我放弃了写古镇、写米线,而选择执笔《千年建水紫陶》。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在近一个月的采访和梳理中, 我渐渐明白了传承的意义,永远遗憾的是,没能听外公在有生之年亲口讲述他被埋在垮塌的龙窑底下却幸运生还,他作为建水工艺美术陶厂的老厂长、老书记如何带领大家打破铁饭碗扭亏为盈的故事……而值得聊以慰藉的是:我还能在器物中去追寻那一段紫气化陶的岁月,还能在而立之年建起了自己的柴窑,在工作之余实现着自己的制陶梦想。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云南省安宁市太平镇光崀村,是我和两位小伙伴筑窑烧陶的地方。2017年夏天,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木偶、柴烧文化传播人金湛东,开始了“将一间羊圈改造为一个窑口”的伟大工程!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离开城市,从一草一木开始种

卷起袖子,从一墙一竹开始钉

搞定图纸,从一砖一瓦开始搭

窑口名字由所在地“崀”字拆字而成

是为“山良柴烧”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当别人相约吃火鸡过圣诞的时候,我们在安静的光崀村,虔诚地拜过窑神,点燃了“窑子”!当别人相约赏月过中秋的时候,我们热火朝天开烧第四窑。

1300度的高温,

连呼吸都是烫人的。

72小时的付出与等待,

只为窑中未知的嬗变。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美女朋友:“哎呀真想感受一下1300℃的窑外啊!”

我:“就是回家得做一个月发膜和全身精油才补得回来的那种炙热!“

美女朋友:“哦…么还好我没感受过,只好通过烧好呢小盅盅感受了哈哈!”

我:“那一个爱上柴烧的美女怎么办?!因为烧窑,我粗糙的双手已被苹果手机拒绝指纹解锁了……”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火中无常,或成就不凡,或毁于一旦,所谓“无常才是一种常态”,这也正是柴烧最动人的部分。从陶泥到塑烧成器,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嬗变,我们永远不知道窑门打开后将看到什么颜色,却因此更加对它满怀期待。正如人生,在“火中淬炼”后,“浴火重生”,心智精进,终成大器,方显温润不竭的生命美感!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们从来都不是为了做出完美的器物

而是期盼自然与生活相遇瞬间的融洽

制造规整与计划之外的美丽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现在很流行“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匠人精神”,而我的理解是:为了把这一件事做好,做得有深度,那我的人生涉猎也必须是有宽度的。我游历世界各地,搜集不同国家不同窑口的陶艺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我研习茶道、香道、花道数年,不断琢磨什么样的器物才兼具经典的审美和使用的舒适;我也学习古琴、书画、诗词、哲学,让自己的心境可以配得上陶艺该有的从容与恬淡……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在这里,需要抵御急躁和孤独,和一切求快的气质格格不入,在平凡的生活中,注入极致。是的,我是主播Lulu,欢迎来我的“窑子”逛逛,也来亲自烧造一个抵达内心的忠良之物!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烧|ICON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3、本文如无意中侵犯了某方的知识产权,告之即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