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李廣難封,時也?命也?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入石稜中。

這首《塞下曲》是唐代詩人盧綸為飛將軍李廣所作,是一首流傳極廣的上乘邊塞詩。這首詩中,李廣夜引長弓,白羽瞬沒,一個威風凜凜、武藝高強的形象躍然紙上!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李廣難封,時也?命也?


描寫李廣的詩句不勝枚舉,信手拈來幾篇就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曲江三章,章五句(節選)

——杜甫

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往南山邊。

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

一首首流產千古的詩篇,向我們訴說著李廣這個能征慣戰的勇將,使李廣的名字流傳千年,融入時光,深入人心!

李廣被稱為"飛將軍",相必他一定是一個在戰場上驍勇善戰、威風八面的人物。可是當我們吟誦那些古詩時,就會發現詩中總是縈繞著一種惋惜、哀嘆的情感!比如我們熟悉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好像是成了時運不濟、命途坎坷的代名詞。唐代邊塞詩人多借李廣之名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鬱悶。

王維有一首詩名為《老將行》,其中一句:"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李廣不得志,難封侯,真的是因為命運不好嗎?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李廣難封,時也?命也?


飛將軍的一生

李廣的祖先是秦國大將李信,可謂是將門世家了。李廣威名顯赫,一生抗擊匈奴,征戰七十餘次,但是到死都沒有封侯,確實稱得上是不得志。

李廣從小就修習兵法,錘鍊武藝,其箭術尤為高超,百步穿楊,例無虛發!文帝之時,匈奴犯禁,李廣憑藉自己極高的軍事素養,很快就崛起於行伍之間,成為了一名將領。漢文帝很欣賞他,讓他做了自己的護衛。文帝曾對李廣說:"你若是生在高祖時代,定能封一個萬戶侯,可惜了!"

文帝一句無心的話,卻為李廣埋下了封侯的執念,伴隨他的一生!

景帝之時,"七國之亂"爆發,李廣驍勇作戰,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但是事情的結果卻令人遺憾。梁王劉武很欣賞李廣的能力,私下裡授予了李廣一個將軍印。李廣不知是腦抽了還真是怎的,竟然收下了!要知道,朝廷官員私下結交諸侯王乃是明令禁止的重罪。後來朝廷年在李廣平叛有功,就不予追究了,但是平叛的獎賞也沒了!

"七國之亂"後,李廣就去北方打匈奴去了。

李光憑著一身真本事,在北方打下來個"飛將軍"的稱號,淪為美談!

漢武帝時,漢朝國力強盛,對於匈奴,也從防禦轉變為主動進攻。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派出四路大軍,向匈奴發動進攻。其中李廣這一路從雁門關(在今山西省代縣)出發,遇到匈奴主力部隊,寡不敵眾,全軍覆沒,李廣也身受重傷。由於匈奴單于早就聽說過李廣的威名,所以下令生擒李廣,李廣就這樣被匈奴俘虜。匈奴兵用兩匹馬拉著一個網兜,把李廣就放在網兜裡。李廣一路裝死,卻在尋找機會。他看到旁邊有一個匈奴兵騎著一匹好馬,就縱身跳上馬背,一把搶了匈奴兵的弓箭,把匈奴兵推下馬去,然後打馬飛奔。匈奴騎兵們在後面緊緊追趕,李廣邊跑邊用弓箭射殺匈奴兵,終於得以逃脫。李廣收集殘餘兵馬,回到京師。

敗軍之將,又被敵人活捉,按律當斬。幸好漢朝有"贖刑"的政策,破財免災。李廣花大錢買了一條命後,被貶為庶人。而沒過多久,漢武帝又複用李廣,命其鎮守右北平(我老家,現在的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右北平鎮)。李廣威名赫赫,震懾匈奴多年。

接下來,李廣任右將軍,隨大將軍衛青一道出擊匈奴。各路大軍都立下了戰功,而李廣卻因為迷路而寸功未建,實在遺憾。

前121年,李廣跟張騫(出使西域的張騫)一道再次出征。兩人兵分兩路進軍。結果李廣在路上被幾萬匈奴騎兵包圍了,這一夜,箭如雨水,命如草芥,天亮之時,張騫帶兵馳援,匈奴才退去。一夜的血戰之後,李廣軍隊幾乎覆滅。

回朝後,李廣因殺敵有功免除了懲罰,而張騫卻被判處死刑,同樣靠著"贖刑"撿了一條性命,但是還是被貶為庶人。

前119年,在李廣的苦苦哀求下,漢武帝同意了李廣出征請求。鑑於李廣年事已高而且以往並沒有什麼顯著的戰績,漢武帝並不認為李廣能夠在這次戰役中立大功勞,所以暗中告訴大將軍衛青,不要給李廣安排先鋒軍的差事。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李廣難封,時也?命也?


後來衛青安排李廣為東路軍,李廣為建功封侯,想當先鋒,但是衛青死活不同意。李廣憤怒的回了軍營,倒黴的是,李廣竟然在之後的進軍當中迷路了!沒趕上與匈奴的決戰!

此戰漢軍大捷,雖未擒住匈奴單于,但是也狠狠的打擊了匈奴一次。戰後衛青派人去了解李廣迷路的情況,李廣自知再無封侯的機會,而且戰時迷路乃是為將的恥辱,心灰意冷之下,李廣揮刀自盡了。

廣謂其麾下曰;“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

——《史記》

萬世盛名,包裹平庸

李廣一生征戰七十餘場,但卻並沒有什麼令人讚歎的戰績。他幾次主動出擊匈奴,不是被打敗狼狽而回,就是半路迷失無功而返,而且李廣還有一個洗不去的汙點,那就是曾經被俘虜過。

文學是個好東西,唐朝的邊塞詩人,妙筆生花,竟然給一個只能說優秀的將領鍍滿了金光,成了一座熠熠生輝的豐碑!這些詩篇給人留下了"李廣萬人敵"的印象。可是翻閱史書,卻找不出一個令人稱道的輝煌戰果。

詩人們給李廣找藉口,說是"命數奇",《史記》也記載了李廣命不好,有個算命先生王朔說李廣因為殺了很多降兵,導致命途不好,以至於無法封侯。王維還寫詩把他與衛青對比"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為啥這樣說呢?因為在公園前129年,漢軍四路出擊匈奴,李廣躊躇滿志,結果全軍盡沒,而衛青卻直搗黃龍,殺至匈奴祭天的龍城,斬首七百!有人說衛青之所以初出茅廬就能取得成就是因為,匈奴一開始沒把衛青當回事,主力都用來對抗李廣了!而且後來也是,李廣如果不迷路,就會遇見幾倍於自己的敵人,經常以少打多,所以常無功而返和吃敗仗。這樣一看,李廣可能真的受到了命運的苛待。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李廣難封,時也?命也?

張騫


但是如果換個角度,來看,我咋感覺李廣命好到爆呢?

時間再次回到公元前129年,覆巢之下無完卵,李廣全軍覆沒後,自己也被敵人活捉了。如果命不好的,估計是難以再次見到大漢的天空了,可是!匈奴人竟然沒有當場打殺他。李廣裝死有一手,匈奴人還以為他受了重傷,放下了戒心,把他放在一邊!李廣見機行事直接趁他們不注意,搶了一匹馬逃走了!你說他運氣好不好?

回到漢朝,李廣難逃死罪,可是竟然有一條"贖刑"的法度,可以買命!你說他運氣好不好?

撥動時間線,來到公元前121年,這一年,李廣與張騫出征,慘敗,全軍盡沒!這次戰敗原因有二:一是張騫與李廣分兵兩路,張騫延誤行程;二是李廣孤軍深入,陷入包圍。在李廣支撐不住之際,張騫姍姍來遲,但還是救了李廣一命。回朝後,李廣因為殺敵有功,功過相抵,沒受處罰。而張騫卻因貽誤戰機,被判死刑,"贖刑"貶為庶人。跟張騫比一下,李廣運氣還可!

才能被壓,不得帝心?

有人說漢武帝不喜歡李廣,可以壓制他。我覺得這是無稽之談。漢武帝還是一個比較公允的人,雖然可能對衛青、霍去病更好一些,但是誰讓人家是親戚呢?對親戚好一點,沒毛病吧!

對於其他大臣,漢武帝很公平,張騫是什麼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這樣一個人都被貶為平民了,你還要啥自行車?

漢武帝本人應該是欣賞李廣的,曾經讓他擔任自己身邊的郎中令,掌管皇宮警衛工作,這是一個親信才能擔當的官職啊!

李廣有一次擅自殺害了一個曾經得罪過李廣的官員,漢武帝也沒責怪李廣。這可以說的上袒護了吧!

李廣屢次作戰,屢次失敗,但是漢武帝還是給了他機會的,奈何自己不爭氣,立不到大功。

所以,李廣難封,不是運氣不好,也不是皇帝壓制,就是功勞不夠而已!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李廣難封,時也?命也?


個人品德,普通人也

李廣治軍鬆散,一旦被襲擊,很可能全軍覆沒,但是這種做法也讓李廣深得軍心,士兵願為他效死。

李廣身先士卒,與士兵同吃住,是一個得到軍士愛戴的好將領。但是他卻帶不出成績。《孫子兵法》中說:治軍要文武並用,恩威並施,這樣帶兵才合格,顯然李廣不合格!

李廣作戰還經常迷路,但是同一時代的霍去病卻像是個人形GPS,迂迴繞後,戰術使用彷彿開了天眼!這是為啥呢?是李廣軍事素養不夠吧!

孫子云: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不能得地利。

李廣可能忘了這些吧!他在最後一次與匈奴的戰役中就沒有嚮導而迷了路,導致錯過決戰!

李廣為人也不是多麼的乾淨。比如上文中說的擅自殺害曾經得罪過他的官員,那個官員並無過錯,只是因為在當值時阻攔過一次便被貶為庶人的李廣!李廣起復後,就把他叫在身邊,然後找機會把他殺了!

這樣看來,李廣的心胸也不怎麼寬廣,甚至有點睚眥必報!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李廣難封,時也?命也?


總結:李廣難封,並不冤枉!

李廣是一個被輿論美化的將領,盛名之下,名不副實。

戰績平平的將領被詩文美化,歸因於文人墨客的妙筆和才情,他們將自己的懷才不遇帶入了李廣,抒發內心的情感!文人是不怎麼懂戰爭的,他們靠著一張嘴、一支筆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歷史評價,像千古一帝秦始皇,因為"焚書坑儒",而被罵了千年!而"焚書坑儒"的真相卻是令人唏噓!毛澤東說:勸君少罵秦始皇,焚書坑儒需商量。

與文人不同的是,歷代將領都推崇衛青、霍去病。那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點燃了多少士兵的熱血?

所以李廣難封,不怨天,不尤人,唯理所當然也!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李廣難封,時也?命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