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低谷時,逼自己養成3個習慣,好運隨之而來

苦難是人生旅途中一道別樣的風景,是走向成功的動力。人生於紛繁的塵世,總是要與苦難握手,很少有著所謂的“一帆風順”。人們走著各自的路,便品味著生活加載的那份屬於個人的苦難。

那麼,當人生遭遇苦難、處於低谷時,到底該怎麼辦呢?

一位大師的忠告:人在低谷時,逼自己養成3個習慣,好運隨之而來!

人在低谷時,逼自己養成3個習慣,好運隨之而來


一、少說空話,多做實事

南懷瑾:一個人應把實際的行動擺在言論的前面,不要光吹牛而不做。先做,用不著你說,做完了,大家都會跟從你,順從你。

古今中外,人類的心理都是一樣的,多半愛吹牛,很少見諸於事實;理想非常的高,要在行動上做出來就很難。所以,南懷瑾大師說,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說空話,多做實事。

分享一個小故事:

一個窮和尚和一個富和尚都住在一個偏遠的地方。

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麼樣?”

富和尚說:“你憑藉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一個小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多年來就想租船沿長江南下,現在還沒做到呢,你憑什麼走?!”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去南海的事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對於人生目標,說出來容易,但是實現就很難。如果不去行動,那麼連實現的可能也不會有。

大師的忠告:

到處吹噓,謀劃著自己將會如何有所成就,是不能代替身體力行去實踐的。因為,只說大話,沒有行動的人只是在做白日夢。

人在低谷時,逼自己養成3個習慣,好運隨之而來


二、學會變通,懂得放棄

南懷瑾:要是道路實在走不通,不妨乘一隻小船到海上去。

大師的意思是,一個人做事不要一路走到黑,要學會變通,懂得放棄。這樣,才能走出人生低谷,迎接好運的到來。

你認可大師的觀點嗎?

不用急著回答,先看一則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青年農民,他從小的理想就是當作家,為此他一如既往地努力著。10年來,堅持每天寫作500字。每寫完一篇,他都改了又改,精心地加工潤色,然後再充滿希望地寄往各地的報刊雜誌。遺憾的是,儘管他很用功,可是從來沒有一篇文章得以發表,甚至連封退稿信都沒有收到過。

29歲那年,他總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來一直堅持投稿的刊物編輯寄來的信,信裡寫道:“看得出你是一個很努力的青年,但是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你,你的知識面過於狹窄,生活經歷也顯得過於蒼白,但我從你多年的來稿中發現,你的鋼筆字越來越出色……”

就是這封退稿信,點醒了他的困惑,他毅然放棄寫作,練起了鋼筆書法,果然長進很快。現在他已經是有名的硬筆書法家了。

就這樣,他讓理想轉了個彎,走向了成功。成功之後的他感嘆道:一個人要想成功,理想、勇氣、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放棄,更要懂得轉彎。

其實,人生中的有些失敗,並不是因為我們努力不夠,而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最適合自己走的那條路。

大師的忠告:

當我們為了理想而努力,卻在錯綜繁雜的人生路上迷途、碰壁的時候,要學會捨棄和轉彎,並隨時校正自己的理想,因為有些理想未必就不是歧路,而最適合你發展的路徑,或許才是你真正的下一個理想。

人在低谷時,逼自己養成3個習慣,好運隨之而來


三、虛懷若谷,向人學習

南懷瑾: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為師。

大師指出,雖然“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現在是家喻戶曉,但是人們並不是經常能夠做到。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多,看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少;或者只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或者喜歡拿自己的長處與他人的短處比較。在與人相處中,就表現為對比自己優秀、比自己強的人不服氣;寬於責己而嚴於責人;看不起有缺點和錯誤的人;拿正確的道理當作手電筒,不照自己,只照他人。這樣做,既阻塞了向他人學習提高自己的道路,也難免造成人際關係的不和諧,有的甚至會發生衝突。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一次衛國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哪裡學的?

子貢回答說,古代聖人講的道,就留在人們中間,賢人認識了它的大處,不賢的人認識它的小處;他們身上都有古代聖人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他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所以說“何常師之有”,沒有固定的老師。

這個小故事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能者為師!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到許多人,而每個人都有許多長處值得學習,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

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的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的壯闊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由於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

大師的忠告:

如果你想具有高山般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取他們的點滴長處。

人在低谷時,逼自己養成3個習慣,好運隨之而來


- The End -

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家,是溫暖的方向,是親人的盼望,是心靈的港灣,它容不得爭吵不休,也看不得斤斤計較。一個家最好的風水,莫過於大事商量,小事原諒,不爭對錯,不翻舊賬。

人在低谷時,逼自己養成3個習慣,好運隨之而來


01 大事不擅自決定,多多商量

前幾天,朋友小金和我吐槽了一件家事。有個同學向小金借錢,據說在外欠了些債,急用,過幾個月就還。同學和小金的關係還挺好,上學時也經常和小金一起打球。同學說要借8萬塊錢,小金身邊正好有閒錢,看著他無助的樣子,沒猶豫多久就借了。可一回家,剛告訴完媳婦,質問聲就撲面而來。是不是這些年賺了些錢就飄了?你借什麼不好,偏偏要借給他欠債的錢,你知道人家借的是高利貸還是網貸嗎?知道人家的債是賭債還是人情債嗎?8萬塊錢是小事嗎?你一聲招呼都不打就借出去?你有多瞭解人家,最重要的是,你借之前不能和我說一聲?本來這錢是要給孩子交補習班一年學費的,現在怎麼辦你說吧!小金無言以對,但被媳婦說多了,面子上過不去,強挽自尊和媳婦吵了一架,媳婦氣得一週沒搭理他。看著他一邊吐槽一邊心虛的樣子,我不客氣地回懟他:“活該!8萬塊錢不是小事,也不只是你一個人的,你倒是在外邊做了好人,你媳婦連個事前知情權都沒有,還要給你‘擦屁股’,罵你不冤。”

知乎上有個話題:夫妻之間什麼事都要商量嗎?有個回答說:大事要商量,小事隨它去。深以為然。涉及到家庭財產、家庭重大決策的事情,一定要相互商量,因為我們並不知道自以為正確無比的決定,是否和家人的想法產生衝突。一個人不僅是個個體,還是家庭裡的一份子。

涉及到家庭整體利益相關的事,憑什麼不能讓家人共享知情權呢?有些人自以為是做了好人好事,是為了一家人都好才會事先隱瞞,可殊不知,一個人自作主張,另一個人就要被動受罪。說到底,這個家不只是一個人的,出了事、糟了罪到最後還是要家人來幫忙。真正的家人不會害你,卻能被你拖累。

人在低谷時,逼自己養成3個習慣,好運隨之而來


02 小事不斤斤計較,多多包容

著名主持人馬東曾說過關於他母親的一件事。老母親76歲了,愛節約,只要看到屋裡燈亮著,沒人在,就會忍不住第一時間關掉。馬東一開始還經常告訴老母親,一開一關反而會影響燈的使用壽命,一直亮著費不了多少電。老母親每次都好好地答應了,可之後卻還是忍不住關上。馬東見了,就再也不和老母親說這事了。“老人家愛節約都已經成慣性了,就算你告訴她再多道理,她也改變不了,何必要為這種小事斤斤計較呢?”

的確,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媽媽破口大罵了半小時還不解氣。媳婦某天睡過頭忘記做飯了,婆婆唸叨著說了好幾次。丈夫去超市買錯了妻子要的東西,妻子借題發揮說得丈夫滿頭是包。有沒有發現,我們總是習慣於對家人過多苛責。哪怕這些都只是小事,花瓶打碎了可以再買一隻,忘記做飯了可以出去下館子,買錯了東西就再去一趟。

可就是因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很多人卻把最糟糕的氣撒在最親近的人身上。因為我們總以為,家人,是最親最愛的人,是可以無限度包容我們的人。可唸叨多了、批評多了、指責多了,換誰心裡都不好受。小事就算了吧,如果沒發生重大錯誤,如果只是一次不經意的失誤,如果沒有對任何人產生傷害,何必還要用犀利戳心的言語去刺痛家人?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磕磕碰碰都是常事,但如果每次磕碰都要鬧得天翻地覆,這個家還像家嗎?我們不是在走鋼絲,經不起一點差錯,也不是在和仇人相處,恨不得事事佔盡上風。小事隨它去,家才是家。

人在低谷時,逼自己養成3個習慣,好運隨之而來


03 遇事不爭對錯,吵架別翻舊賬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中有句話說:戀愛時,他們有說不完的話;結婚後,他們有吵不完的架。其實吵架是家庭的常態,絕大多數的家庭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上演一番。但小吵怡情,大吵傷身。特別是那種力爭對錯,拼命翻舊賬的吵架。

語言是把殺人不見血的刀,尤其是“翻舊賬“,傷人又傷己。心理學上對“翻舊賬”是這樣解釋的:翻舊賬是“情緒依存效應“在作怪,那些在我們難過時記住的事情,在下一次難過時更容易回想起來。

說白了,當初沒有解決掉的矛盾,會隨著一次又一次類似事件一起爆發,而等到某一天,雙方都承受不住這樣的煎熬時,這個家就垮了。其實你說一家人,對了又如何,錯了又如何?家庭不講對錯,要的是感情不是道理,誰輸誰贏都比不過一家人和和睦睦。

少翻點舊賬,少爭些對錯,少聲嘶力竭,少無理取鬧,少得理不饒人。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忍一忍才能風平浪靜。換種方式去表達,未必不能雙贏。最好的家庭狀態是什麼樣?老公要捧,老婆要寵,孩子要鼓勵,老人要心疼。每個人多付出一點耐心和包容,多給家人一點理解和支持,家才能是我們理想中的港灣。

人在低谷時,逼自己養成3個習慣,好運隨之而來


04 一個家,最重要的是什麼?

不是金銀財寶,不是功名利祿,不是兒女有成。而是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深陷低谷還是身處高峰,都能用最純的真心、最好的耐心對待家人。

能懂得體諒妻子的辛勞,理解丈夫的不易,鼓舞孩子的努力,回報父母的心意。

家人同心,大事商量,小事原諒,才能把日子越過越安心。家人齊心,不爭對錯,不翻舊賬,才能一步步迎接溫暖與幸福。一家人和和睦睦、快快樂樂、平平安安,才是人這一生最高級的炫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