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难道真的就不如国外大品牌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看未必

国产汽车难道真的就不如国外大品牌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看未必

从1885年10月,德国人卡尔·本茨(1844~1929)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到现在,已经130多年了,每一次的汽车技术实现质的突破,都与发动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在环保主义盛行的当下,汽车的发展目前看来必然是要往纯电动化的方向走的。虽然从第一辆电动车的问世到现在已经过去90多个年头,但电池技术仍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若我国汽车产业要实现对国外汽车的“弯道超车”,新能源汽车时代,正是最好的机会。

如果说在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因核心技术未能突破导致发展缓慢,那么在新能源汽车这条全新赛道上,中国车企们则绕过了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技术封锁,与欧美日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存在着换道超车的可能。

国产汽车难道真的就不如国外大品牌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看未必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非常重视,并且已经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写进《中国制造2025》。众所周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环境治理迫在眉睫。同时,尽管中国地大物博,但石油对外依存度仍高达70%,是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如果中国在交通领域能实现全面电动化,对石油外依存度将大大降低,这对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战略安全。

而另一方面,我国在新兴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发展和投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这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最终都会以电的形式供人们生活使用,其次就是我国煤炭储量极高,而这些煤炭将成为火力发电的能源,为实现能源自给打下基础。

燃油车时代,作为追赶者的中国汽车工业与那些拥有百年造车历史,积累大量核心技术的汽车强国相比显得不堪一击。例如,全球主流变速箱市场几乎被来自德国和日本的企业垄断。

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燃油汽车最为核心的发动机被剔除,这几乎表示着,汽车产业重新洗牌,发动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新材料电池技术将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国产汽车难道真的就不如国外大品牌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看未必

据了解,2018年中国锂电产业链市场规模突破3200亿元,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92.5GWh,同比增长了45.8%。其中,宁德时代的装机量为23.54GWh,拿下25.4%的市占率,位居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这让中国在这新一轮的竞赛中取得了领先。

国产汽车难道真的就不如国外大品牌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看未必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车在开发路径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油改电”和全新电动平台。前者包括市面上诸多基于燃油车型拓展而来的插电混动和纯电动车型;后者则以特斯拉、大众的MEB平台为代表。 某种意义上油改电是一种畸形的产物,是对成本、技术的一种妥协,将来必然会遭到淘汰。而国内很多车企都已经,或正在开发纯电动车平台如吉利、蔚来、广汽、长城等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国产汽车难道真的就不如国外大品牌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看未必

所以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期,我国汽车产业必须也必将抓住机会迎头直上,完成对外国车企的历史性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