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口南下村:昔日“刘皇唤渡”处

南下村,位于梅县区松口镇,中国传统村落,南汉高祖刘龑(yǎn)为避灾曾扎寨于此。是华侨之乡,村里“十有九户”是归国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干荫堂、通奉第等是华侨荣归故里所修建的大屋,崇文重教、孝悌忠义是该村的优良传统。

松口南下村:昔日“刘皇唤渡”处

松口南下村围龙屋

  据史料记载,公元920年4月南汉高祖刘龑为避灾曾屯兵扎寨于松口,在今天的松口南下设“御安围”,并挖有“护城河”,后人为纪念刘龑曾到此地,便留下了“刘皇唤渡”的地名和传说。现如今,南下村仍可找到御安围、刘皇唤渡遗址。

  古村保存着大量完好的各式客家传统民居,围龙屋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该镇保存完整的传统民居有83座,大都建于明清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保护价值。

松口南下村:昔日“刘皇唤渡”处

张榕轩和张耀轩

  张榕轩、张耀轩兄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华侨实业家和爱国侨领,他们怀抱“实业救国”的理想,创建了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潮汕铁路,开启了中国近代民办铁路的先河。

  干荫堂始建于清末,是张榕轩的私邸。张榕轩是一位非常崇尚文化的儒商,屋主人高雅的文化情趣体现在了他所建造的房子上。1910年建成的干荫堂,其门楼、墀头、门楣、槛墙等绘制了各种各样的壁画,画中有精彩的历史人物故事,例如文王访贤、桃园结义、武松打虎等;还绘有精美的吉祥如意之物,麒麟戏球、龙腾虎跃、喜鹊佳音等栩栩如生。这些壁画处处展示了主人祈祷幸福人生的期待和审美情趣,也展示了当时地方工匠和画师高超的工艺水平。这座屋子共有600多幅壁画,还有木雕、灰雕等,其精美程度丝毫不亚于王爷府。

松口南下村:昔日“刘皇唤渡”处

梅东桥

  一条形似扁担的梅东桥横跨江面,连接起松口古街和一个叫南下村的传统村落。一边是熙熙攘攘的街道,一边是安静祥和的村庄,流淌的江水日夜感受着两者的动静相宜。

  华侨众多是南下村的一个特色,而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也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南下村几乎每个大姓氏都有自己的学校,赖姓“听涛学校”,伍姓“宏育学校”、张姓“三儒斋私塾”,而最为出名的就是那所由国内外乡贤创办的溪南学校,规模和设施为当时全县之最。这所溪南学校在今天也叫松南中心小学,虽然学校的大部分建筑已经重建了,但学校的围墙还是民国时期的风格,主教学楼旁边仍保留了一座当年的建筑,作为三年级的教室。古色古香的窗棂里传出阵阵稚嫩的读书声,大楼前的罗汉松历经百年风霜仍伫立,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在这里接受文化的熏陶。

  漫步南下村,古桥、古民居、古树安静地伫立着,墙根的青苔郁郁葱葱,生长在老屋屋顶上的藤蔓不断伸长着触手,风吹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低声诉说那段辉煌的历史。

松口南下村:昔日“刘皇唤渡”处

客家“添丁”上灯

  游玩民俗:

  在南下村,除了传统的客家古民居外,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客家民俗文化,有“赏灯(上灯)”“七月半”、爬龙船”“抢渡弧”等习俗。“赏灯”即在元宵那天,凡添了男丁的家户,要在祖公厅供祭品祭祀祖宗,并悬挂花灯,以庆添丁之喜,客家话俗称“上灯”。此外,历史悠久、群众喜闻乐唱的松口山歌,在南下村也颇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