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亭 思


周寧:亭 思/鄭仕強

周寧:亭 思/鄭仕強

亭 思

作者/鄭仕強

孩提時代涼亭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四十年前我父親在一個偏遠的山村任教,有一次母親帶著我回老家探親,天矇矇亮,我們就上路了。我問母親路程有多遠,她只告訴我走完七個涼亭就到家了。一開始每看到涼亭我幾乎小跑著先大人一步到亭裡歇息,好奇地看著每個風格各異的涼亭。母親剛坐下歇息,我又跑開了,直奔第二個涼亭,當我走了四、五個小時後,已經腳痠腿軟,躺在亭凳上走不動了。這時,母親告訴我:只要堅持走完最後一個涼亭,就到老家了。我的精神為之一振,很快走完了全程,從那時候開始涼亭就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涼亭多為村民捐建或善士獨資興建,也有孝子為祈求父母長壽而樂建。在古代涼亭是行人避雨歇息必不可少的驛站,“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寫出遊子對亭的一種依戀;涼亭又是摯友、情人離別餞行的場所,“寒蟬悽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依依惜別的情景何等感人?涼亭更是一道文化的走廊。多數涼亭橫樑或柱上都題寫對聯,或讚頌捐建者德行,或敞言建涼亭的目的,或描寫涼亭周圍風景,這些對聯不乏有意境高雅、文辭雋永、風格多姿的作品。浦源至紫雲村古道上有一座涼亭叫“望候亭”,其中一副對聯:“野鳥有聲開口勸君暫且息,山花無語低頭笑客不須忙”,對聯的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對亭邊景物作了生動的描繪,賦與野鳥、山花豐富的感情,行人進入亭中,抬頭看到此聯,油然產生一種賓至如歸的親切感。獅城至洋莊的古道上有一座涼亭叫“下馬亭”(現已改建)其對聯是“亭名下馬源流遠,坐對青山草木香”描述的是龍潭村始祖,中山郡劉茂、劉盛兄弟五代時從寧德遷居至周寧,見此地山清水秀,西南一馬平川,遂歇擔下馬,構草亭興居,後人建亭以紀。該聯不但道出此亭的典故和悠久的歷史,而且把亭前風景作了十分生動的描繪。又如龍亭村嶺頭有一座壽亭,寫的是“椿萱並茂八秩翁姑笑看階前有六旬兒媳娛穿彩服,蘭桂齊芳一群兒孫敬承堂上為千秋旅客鼎建涼亭”,這副對聯描述了當年此亭捐建者父子、婆媳雙雙壽慶,人丁興旺,家道殷實,其樂融融的情景。行走古道的旅客在亭中歇息,只要你細細品味一幅幅對聯都會給你帶來樂趣和啟迪。


周寧:亭 思/鄭仕強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涼亭的感情越來越深。70年代我父母被下放農村,為了生計,我綴學從藝,不知多少次跋涉於閩東北的古道間,歇息和觀賞過數不清的涼亭,在那艱難的歲月裡,涼亭成為我的摯友。陽春三月在亭中歇息,採一束亭邊野花,聞一聞清香,頓感心曠神怡;盛夏酷暑在亭中歇息,喝一氣亭邊清泉,抹一抹臉上汗水,頓感倦意全消。我深深體會到涼亭不但能為過往行人消除疲勞,遮風蔽雨,更能給人信心與希望。

交通事業的迅猛發展,鄉村公路的暢通,幾千年來維繫著鄉村集鎮之間交往的許多古道已荒蕪了,那些世代為行人避雨歇息的涼亭大多也由於年久失修頹敗倒塌了。幾十年來,儘管我已很少行走古道,但我卻常常魂繞夢牽思念著那古道上的一座座涼亭。

我思念涼亭,是因為它品德高尚,質樸無華。從誕生之日起,不嫌寂寞,不畏風雨,默默無聞地矗立於古道上,用自己的身驅庇護著過往行人,卻從不居功自傲。

我思念涼亭,是因為它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里程碑。千百年來,是它把許許多多的古道連接起來,促進了城鄉交流,民族融合,推動了科學文化的傳播和經濟的發展。

我思念涼亭,因為它是一首無言的詩。每一座涼亭都是對艱辛創業,從善如流者的謳歌,它勸人積德揚善,志存高遠,給人啟迪,催人深思。

我思念涼亭,因為它是時代建築與文化的走廊。每座風格不同的涼亭,不管是精雕細刻,還是簡單古樸,都是時代建築風格和文化藝術的縮影,都是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

涼亭,古道上的涼亭,公路的暢通,你的功能已經殆盡,風吹雨打、年久失修,你已經失去了往日的丰姿,但我卻常常思念著你,你將長久地留在我的記憶中,直到永遠!

周寧:亭 思/鄭仕強

【作者簡介】

鄭仕強,筆名松濤,周寧縣浦源村人。現為福建省楹聯協會會員,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閩越書畫院副院長,周寧縣書法美術家協會主席,曾在《閩東日報》、《福建文學》發表多篇散文作品。


封面書法:倪進祥

主辦單位:周寧縣文聯

周寧縣文旅局

承辦單位:周寧縣作協

責任編輯:肖 珊

執行編輯:葉寶培

來源:周寧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