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連虧11年,拼多多不賺錢,他們圖什麼?


京東連虧11年,拼多多不賺錢,他們圖什麼?

618,開啟夜間模式

香港首富李嘉誠曾說過一句話:"商人寧可做砍頭的生意,也不做虧本的生意"。雖然有點誇張,但話糙理不糙。本來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的。但就是有一些像"拼多多"這樣的商業標杆型企業,一直執著於"虧錢"。拼多多CEO甚至宣稱:在未來幾年內都不考慮盈利。難道是嫌賺錢太俗,甘願賠錢?

其實誰也不傻,他們是採用了"戰略性虧損"的商業策略,就是說企業為了獲取將來利益而做出的現實犧牲,通過低價來吸引用戶,最終實現"規模經濟"。所以,"虧"只是一種戰略,為了達到最終的"盈"。

讓我們先看看號稱"虧損王"的京東商城。從2004年正式投身於電子商務領域,一直到2016年才首次勉強實現年度盈利,也就是說,它至少連續虧損了11年之久。

這11年,儘管連續虧損,京東倒是活得蠻體面的。用俗話說,就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京東走的是量,劉強東也堅信和盈利相比,有現金流更安全。現金流是企業的命,互聯網企業的生死就看有沒有金主"貼錢"。劉強東多年持有大量風投的錢和股市投資者的錢,那真是不差錢兒。

2014年上市前,京東幾乎全部依靠風投資金支撐,風投對京東的考核指標就是銷售額。於是劉強東不惜燒錢補貼,把用戶規模做大,動用價格戰驅逐競爭對手。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規模越做越大,虧損也越來越多。

幸運的是,京東得到了多家風投的親睞,前仆後繼來"補血續命"。2014年,終於媳婦熬成婆到了IPO,京東開始燒股民的錢了。結果也挺好,其銷售增長率在業內無人能及。

再講回拼多多,2015年拼多多創立後,便確定了自己的賽道,那就是人均消費能力較低,但基數驚人的中低收入群體,一路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拼多多的這一策略,準確的抓住了互聯網以"用戶規模"為核心的特點。"燒錢"戰略和"低質低價"戰術的有效使用,令拼多多迅速成為電商新貴,受到風投追捧,2018年7月26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但是,業務高增長的同時伴隨著的是高虧損。這種以戰略性虧損,獲得大量用戶,搶佔市場的策略,是互聯網企業常見的成長途徑,也是當下資本最熱衷的便捷模式。

"戰略性虧損",不僅能夠吸引大量的用戶,培養用戶習慣,還能實現"規模經濟"。是不是很厲害!那"戰略性虧損"對於創業者來說有什麼可以借鑑的呢?如果你有一個新品牌想要打入某個成熟市場,可以採取低價策略,接受一定的虧損,獲得一定市場份額後,再利用產品換代等做法,推出獲利產品,享受市場回報。挺過最初虧損的黑暗時期,後面等待你的就是一片光明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