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学家否定《大乘起信论》,从上个世纪的大争论看如来藏缘起

日本佛学家否定《大乘起信论》,从上个世纪的大争论看如来藏缘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药师琉璃佛,南无本师阿弥陀佛

佛教自汉朝末年传入我国,我国的佛教思想可以看作是如来藏法性思想一系,事实上如来藏思想相当复杂。

汉传佛教的大部分宗派都是以如来藏思想立宗的,因此历代的高僧在谈及如来藏思想的时候都较为含混。

但是如来藏思想并非是不能讨论的,《楞伽经》作为如来藏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大乘经藏中较为重要的一本著作。

我们可以从《楞伽经》提及乃至引用的部分经藏去窥探如来藏思想在佛教发展历程上的演变过程

日本佛学家否定《大乘起信论》,从上个世纪的大争论看如来藏缘起

白马西行,释迦入梦来

如来藏是“后期大乘”的术语,关于它的定义是相当繁杂的,但是基本上公认的解释是这样的。

“如来”指的是“圆满的觉悟者”,而“藏”就是胎藏的意思。

如来藏的基本思想就是:“如来在众生位如同胎藏,虽然没有到达如来果位,但如来的智慧德相已经具足。”

如来藏实际上是大乘与小乘的不共法,龙树菩萨时期的早期大乘思想并没有提到如来藏思想与佛性思想,这是后期大乘佛教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日本佛学家否定《大乘起信论》,从上个世纪的大争论看如来藏缘起

欧阳竟无老居士

实际上在藏传佛教和印度佛教中,如来藏思想也不是独立在中观思想和唯识思想之外的,在中国本土的佛教中,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密宗更是将如来藏思想作为根本的思想来源。

早在20世纪末期,中日之间的佛学家就关于如来藏问题作过一次大辩论,首先对如来藏思想提出质疑的是日本学者舟桥一哉,他质疑的是大乘基本经藏《大乘起信论》的可信度。

这一质疑很快在中国内地的佛学界引起巨大震动,并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日本佛学家否定《大乘起信论》,从上个世纪的大争论看如来藏缘起

太虚大师法相

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老先生认为《大乘起信论》代表的是中国“本土化”以后的如来藏思想,他们是站在唯识的清净种子的角度来看待如来藏思想的。

唯识体系之下真如与正智是互相分离的,智和如并不是同一个物体。

武昌佛学院的太虚大师则认为《大乘起信论》是智如合一的有为真如,中国大乘佛教的如来藏思想与印度的如来藏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印顺大师后面专门做了著述,认为如来藏思想是梵化之后具有神我色彩的不了义,《大乘起信论》所论述的如来藏是真常唯心大乘思想。

日本佛学家否定《大乘起信论》,从上个世纪的大争论看如来藏缘起

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思想

关于如来藏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还是对于日本佛教界普遍认同的“本觉”思想作了相当激烈的批判。

他们认为天台、华严、唯识、禅宗等宗派的学说是有违佛意的,这些都是佛教早期严厉批判的“梵我一体”的沙门思潮。

当然,他们认为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思想的说法是相当偏激的,如果如来藏思想被认定为“非佛说”,那么整个汉传佛教的理论体系就要崩塌,这是相当严峻的事情。

日本佛学家否定《大乘起信论》,从上个世纪的大争论看如来藏缘起

为此我们要理清一下如来藏思想的缘起,本文将从《楞伽经》入手去梳理一下如来藏思想的发展历程

《楞伽中》提到的如来藏思想经典有四种:《缚象经》、《胜鬘经》、《大云经》、《央崛摩罗经》(或《央掘魔罗经》)。

《央掘魔罗经》是佛陀说法中期的一部经书,这本经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在这本经书中已经初见大乘的影子,如来藏指的是众生本净的心性,客尘所染故而未能成佛

日本佛学家否定《大乘起信论》,从上个世纪的大争论看如来藏缘起

《央掘魔罗经》主张的偏空者与有我者这两种人都是颠倒妄见。

解脱实在不空,如来也不空,只因离一切烦恼及诸天人蔽,故说名空。解脱只是一乘,大乘优于二乘。

而《胜鬘经》的集结是在佛灭后200年左右,这本经书更进一步地说明了众生与佛陀两者都具备如来藏,也就是所谓的“自行清净心”

这本经典提出的解脱之法与《央掘魔罗经》略微不同,它指出的解脱之道是由“空如来藏智”到达“不空如来藏智”。

日本佛学家否定《大乘起信论》,从上个世纪的大争论看如来藏缘起

如来藏在《胜鬘经》中包含这两种智慧,也就是“空如来藏智”和“不空如来藏智”。

这本经书指出了如来的智慧是无尽的佛法,并且强调了“究竟一乘”和“愿力”的作用

继承《胜鬘经》思想的是《不增不减经》,这部经书并未被《楞伽经》引用,但是它出现在如来藏思想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宝性论》里面。

《不增不减经》进一步强调了众生界就是如来藏,这一名词与法身是同等概念如来法身也即众生界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而法界一词在此经中与如来智慧境界、法身、第一义谛等词是同位格的。

日本佛学家否定《大乘起信论》,从上个世纪的大争论看如来藏缘起

所有的这些词汇都表示同一个意思:如来法身为烦恼所缠,故而名之为众生。

众生厌弃世间之苦而修菩提行之时,即为菩萨。众生离一切烦恼,称愿归往彼岸清净法土之时,即名为如来。

所谓众生、菩萨、如来,实为共处一界《如来藏经》则通过九种譬喻,不厌其烦地说明“在缠如来藏”“清净如来藏”之间的关系,到此经之时如来藏思想已经基本成型。

《涅槃经》、《楞伽经》、《密严经》三经可以说是如来藏思想的集大成者。

日本佛学家否定《大乘起信论》,从上个世纪的大争论看如来藏缘起

《涅槃经》首先提出佛身是“常”的思想,这一思想把佛的身体和法界这一概念联系到了一起

在《涅槃经》的世界里,涅槃是永恒存在的,如金刚一般坚固不坏,而法身不是断灭的空无,具有“常、乐、我、净”四大功德。

《涅槃经》从两个角度率先提出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个思想,从此以后这一思想为中国佛教主流所接受。

“一阐提也能成佛”的思想深入人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为了耳熟能详的熟语。

日本佛学家否定《大乘起信论》,从上个世纪的大争论看如来藏缘起

《楞伽经》和《密严经》则是站在实修实证的角度展开的,到这里可以说如来藏思想已经基本为佛教界所接受了。

《楞严经》提出的“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等概念分别展开论述了如来藏思想,它继承了《如来兴显经》“一心”的思想,把众生和佛陀之间的独立统一了起来。

它的辩证角度是站在“心识”和“智识”两个层次的,将二者统一为了《不增不减经》中“法界即众生界”的思想。

日本佛学家否定《大乘起信论》,从上个世纪的大争论看如来藏缘起

具足圆满,功德无量

《楞伽经》和《密严经》是如来藏思想的一个新高度,它们不仅统一了如来藏理论和大乘瑜伽行派的体系,形成了更为完整的如来藏思想体系。

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贯彻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将哲学理论与哲学实践相结合,使得如来藏思想在实际的修行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从《央崛摩罗经》的源头到《楞伽经》和《密严经》的完备理论体系和实修体系,如来藏思想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最终成为了中国内地佛教的基础理论之一

日本佛学家否定《大乘起信论》,从上个世纪的大争论看如来藏缘起

实修实证,早登佛国;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