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最难的联赛,当属小世界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意甲联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艰难的联赛,而且确实拥有足够的数据来证明这一点。在那些亲身体验过的各国球员的帮助下,我一起来那个群星璀璨,进球如金的意甲时代。

是否有这样一个联赛,它能够将世界足坛的顶级球员高度集中在一起?哪怕是现在全球化最好的英超是否现在也应该意味着,如今最优秀的球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聚集在一起,但即便是现代足球,也无法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意大利足球的情况相提并论。

当时的意甲联赛,就是球星的乐园。

对外籍球员数量的限制——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意甲每支球队只能引进两名外籍球员——本应使这一切都无法实现。但考虑到几乎每支意甲球队都能够引进大牌球员,这并不是问题。

1984年7月,马拉多纳以创纪录的750万美元转会费加盟意大利那不勒斯队登陆亚平宁半岛,成为了那不勒斯的一员。而那个赛季的意甲冠军属于维罗纳,现在难以想象,因为现在的维罗纳,是属于意甲下游球队,而那个时候他们拥有伟大的丹麦前锋埃尔克亚,在比赛中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同样来自于丹麦的米歇尔-劳德鲁普则效力于拉齐奥。

80-90年代最难的联赛,当属小世界杯

尤文图斯同时拥有普拉蒂尼和兹比格涅夫-博涅克。而利亚姆-布拉迪和鲁梅尼格都曾效力于国际米兰。至于米兰,他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刚刚确立自己的伟大地位——那会儿,保罗-马尔蒂尼刚刚在巴雷西担任队长的米兰完成首秀。

80-90年代最难的联赛,当属小世界杯

劳德鲁普


80-90年代最难的联赛,当属小世界杯

普拉蒂尼


当然也少不了代表桑巴军团出征1982年世界杯的巴西球员,都选择前往意大利踢球,但他们之中并没有太多人选择尤文图斯,或者米兰双雄。表现抢眼的济科加盟乌迪内斯,苏格拉底成为了佛罗伦萨的一员,法尔考去了罗马,儒尼尼奥则是选择了都灵。


80-90年代最难的联赛,当属小世界杯

索内斯告诉天空体育的记者:“在巴西,儒尼尼奥从来没有被视为一名伟大的球员,但你一定要相信我,他就是一名伟大的球员。至于济科,他是少数几个我根本碰都碰不到的球员之一。”

“八十年代,所有的大牌球员都在意大利!”

再来看一看意大利本土新星罗伯特巴乔,当时他正在丙级联赛维琴察踢球。再看看他日后的队友范巴斯滕、古利特、里杰卡尔德、克林斯曼和马特乌斯,他们也都还没有登陆意甲。虽然这看起来本是一场足球的狂欢——一些有史以来技术最高超的球员每个周末都要在球迷面前奉献最激动人心的对决。但这是在意大利,情况并非大家所想象的那样。


80-90年代最难的联赛,当属小世界杯

忧郁的眼神迷倒多少男少女


当时的意大利足球非常强调战术,而且比赛往往非常残酷。每当马拉多纳试图用进球终结对手之时,总会有一个克劳迪奥-詹蒂莱出现在他面前,阻止他的进攻。索内斯回忆道:“在那些日子里,比赛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意甲的风格并不相同,你可以使用更多的小技巧。”

那会儿的意甲联赛,可谓是最艰难的比赛。

特雷弗-弗朗西斯在1982年到1987年期间,征战意甲联赛5年,其中前四年是在桑普多利亚度过的,最后一个赛季则是在亚特兰大度过的。他还记得征战意甲联赛是一件多么独特的事情。

弗朗西斯告诉天空体育:“现在欧洲联赛的情况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你能看到双方都试图进攻,都想进球。很显然,这并不利于防守,防守已经不似曾经那样好了。但这方面的‘损失’,对于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而言,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代价。”

“足球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球队更注重盯防对方前锋,回传规则的改变,也影响了比赛。特别是意大利球队的比赛风格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我踢球那会儿,进攻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

1990年,国际足球理事会对越位规则进行了修改,规定如果球员与最后一名后卫处于同一水平线,那么他就在越位位置上。再加上1992年的规定禁止门将用手处理回传球,使得足球比赛发生了改变——数据统计也证明了这一点。

1992/1993赛季,意甲出现了858粒进球,这是自此前那个赛季以来,意甲球队进球最多的一个赛季——比上个赛季增加了163球。自那之后,意大利球队每轮联赛的进球数便再也没有低于24球。

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无论如何,意甲球队都不可能达到场均2.4球的标准。


当时意甲球队即便是主场作战,也不会展现出特别强烈的进球欲望。1980/1981赛季,佩鲁贾在15个主场比赛中至少有9场比赛没有取得进球。这可是一支两年前单赛季取得不败的球队,但他们仍然没有赢得联赛冠军——他们30场比赛中有19场比赛以平局结束。

1980/1981赛季,佩鲁贾以降级告终,但1984/1985赛季,当科莫在主场同样收获9场0-0的平局之后,却成功保级了。那年他们在主场只不过丢了两球——其中一次是马拉多纳点球破门。

这是一个从来没有被复制过的纪录。

科莫是那个年代意甲联赛中得分最低的球队,但这也说明了他们的主教练奥塔维奥-比安奇是多么重视防守,而最终他也凭此成为了那不勒斯的新帅——1987年,奥塔维奥-比安奇则是率领那不勒斯夺得了联赛冠军。

那个赛季那不勒斯攻入了41粒进球,队史首次夺得意甲联赛冠军。而在他们的41粒进球中,有23粒进球属于制胜进球,4粒进球帮助他们扳平了比分。他们整个赛季只有14粒进球看起来“毫无意义”:13粒进球是“锦上添花”的进球,还有一粒进球属于安慰进球。


埃里克森曾表示:“这是意大利与英格兰最大的不同。当你在比赛还有15分钟,并以1-0领先之时。意大利球队会在认真考虑一番之后,选择防守,以保持比分。在英格兰,你可能会不断进球,保持球队的进攻强度。”

考虑到这一点,2019年9月,卫冕冠军曼城在对阵沃特福德的第五粒进球,使得曼城在本赛季头六场比赛中攻入了13粒“无关紧要”的进球。参考一下前面埃里克森所说的话,你肯定会发现,情况还真是这样。

1986/1987赛季的那不勒斯并没有展现出碾压的气势,他们每一场比赛都有着自己的挑战。他们之所以能够最终夺得联赛冠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七个客场胜利。这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尤文图斯和国际米兰加起来还要多。

弗朗西斯表示:“毫无疑问,客场作战,我们取得好成绩更容易了。”

像科莫这样的球队,他们在防守上的韧性有助于解释这样的情况——他们在那个赛季的失球数比那不勒斯还少,而且只攻入了16球。科莫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这也是当时整个意大利足球的一个缩影。1986/1987赛季,意大利球队场均进球数只有1.93粒。这也是过去38年来,欧洲主要联赛的最低场均进球纪录。

在意甲联赛,进球真是如同金子一样宝贵。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考虑球员所创造的纪录之时,背景环境非常重要。马拉多纳在那个赛季攻入了10粒进球——与如今梅西的进球纪录相比,10粒进球真的有些磕碜,但在当时确实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录。

马拉多纳在意甲联赛中,从未单赛季攻入过16粒进球,但他在意大利的头6个赛季中,有5个赛季位居射手榜前四。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必须强调一下,1986/1987赛季只有一名球员——米兰的皮特罗-保罗-维尔迪斯——进球数超过12球。

当年,维亚利为桑普多利亚攻入了12粒进球,但即使是他这样的前锋,也没有办法在意甲单赛季攻入20粒进球。此前在阿贾克斯53场比赛攻入68球的范巴斯滕,转会意大利之后,直到效力米兰的第五个赛季,才单赛季联赛进球数突破20球——那会儿的意大利足坛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已然有所不同。

显然,当时的意大利足坛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前锋,但在那十年间,他们一直都在一个充满困难的环境中工作,各个方面都限制了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魔法。

维姆-基夫特和范巴斯滕一样,也曾凭借自己在阿贾克斯出色的表现,夺得欧洲金靴奖——他在1981/1982赛季攻入了32粒进球。但他在意大利的那段时光,在不少人看来是令人失望的。其实我们应该注意到,即便基夫特在1986/1987赛季仅为都灵攻入8球,但意甲联赛中只有6名球员的进球数比他多。

基夫特显然是一名优秀的射手,并且他在次年转会埃因霍温之后也证明了这一点,并再次成为了球队最佳射手。而这也证明,意甲联赛中真是不会“以进球为乐”。

不久之后,伊恩-拉什也发现了这一点。

80-90年代最难的联赛,当属小世界杯

当时伊恩-拉什在利物浦正处于自己的巅峰状态,他在1986/1987赛季的英格兰顶级联赛中攻入了30粒进球。而当他转会尤文图斯之时,很快就发现意甲联赛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伊恩-拉什在都灵的那段时光通常被视为一段失败的时光——他只不过在那里待了一个赛季,然后就回到了默西塞德郡——但显然,他自己并不这样认为。他告诉天空体育的记者:“人们说这是令人失望的一年,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可是尤文图斯的最佳射手。”

伊恩-拉什在意甲联赛中的7粒进球似乎远远低于自己往年的平均水平,但我们真的应该结合他所处的联赛背景来看待问题。除了马拉多纳和卡雷卡所组成的那不勒斯锋线组合外,没有任何一名球员在那一年的意甲联赛中进球数超过11粒。对于伊恩-拉什而言,心态的转变真的非常具有戏剧性。

“意甲联赛的战术真的非常不同。它更具防御性。如果你能够再进一球,你就能够守住领先优势。而在利物浦,我们需要多攻入两三球才行。这是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对手进球”的例子。

“如果我认为我能够在他们的半场拿球,我会紧追他们的防守球员。但在意大利,我环顾四周,发现其他球员都在中线附近。一个人去适应,比让另外十个人去适应更加容易,所以我必须做出改变。”

卢瑟-布利赛特在米兰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和伊恩-拉什一样,以最佳前锋的身份登陆意大利——他在沃特福德成为了英格兰最佳射手。但格拉汉姆-泰勒在沃特福德所采用的进攻风格,和意甲球队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


尽管如此,在经历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季前赛之后,卢瑟-布利塞特对接下来的挑战感到非常兴奋。他告诉天空体育的记者:“我真的很期待整个赛季的情况都如同这些比赛。我在想:哇,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我身边有一些很棒的球员,他们希望在我跑动之时与我配合。但在意甲联赛开始之时,我们首场比赛就是客场挑战阿维利诺,这一切都不同了。整场比赛我都在控球,这很困难。你要把球控在脚下,然后想办法突破对手,但最终你会被抢断。他们一直都在防守,事情就是这样。”

此前卢瑟-布利赛特还能够为沃特福德攻入27球,但在米兰,他只不过收获了5粒进球。

“有几场比赛,我们展现出了更强烈的进攻欲望,这些比赛中我们做得很好。但当你只是在等待机会的时候,等待一个永远都不回来的机会之时,这一切都很困难。特别是当你处在一个没有啥创造力的球队之时。”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为队友创造机会,而没有人为我这样做。他们只是想不断传球。我来自一个为赢得比赛而不断进球的球队,我以前就是这样踢球的。”

有一些数据能够支持卢瑟-布利赛特这样的观点。沃特福德在此前那个赛季的42场联赛中攻入了131粒进球。那一年,他们的进球数比任何一支意甲球队都要多——但他们的失球数也很多。

戈登-考恩斯则是从中场球员的角度来谈论了自己效力于巴里的那段经历。意甲有很多具有创造力的球员,但由于战术上的安排,意味着他们不会去冒险——失去控球权的风险。

他告诉天空体育的记者:“每次你控球的时候,对手就会收缩防守。我们的想法是通过你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它,但在意甲联赛,所有球队的防守组织都做得很好,他们会把中场挤得水泄不通。如果你不早点传球,那么你就只能够来回倒脚。”

这是一个依靠特殊球员创造特殊时刻,来寻求胜利的时代。马拉多纳在1987年做到了这一点,并在1990年再次帮助那不勒斯赢得联赛冠军。但比赛正在发生改变,它的规则在改变,比赛风格也在改变。

萨基放弃使用清道夫,转而采用4-4-2阵型,这样的转变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米兰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随着意甲联赛的外籍球员和海外教练逐渐增多,以及欧冠联赛的扩军,欧洲各球队在风格上的差异变得愈发不明显。

当然,谨慎一直都是意大利足球的代名词。即便是在接下来的十年,意甲联赛仍然是一个极度考验前锋的联赛。博格坎普在1995年从国际米兰转会阿森纳之时,说道:“我只是希望能在离开意大利之后,重回攻势足球的怀抱。”

直到今天,对于很多前锋来说,意甲联赛都是他们所面对的最大的挑战。特维斯在与尤文图斯签约之时曾表示,这就如同考大学一样。 C罗也认为,意甲联赛仍然是最难进球的联赛。

这很可能是真的。但毫无疑问的是,曾经有一段时间,它更加困难。在比赛的规则,教练的心态和对手的素质共同作用下,对比赛的进攻球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数据统计能够证明这一点,而且那时的各种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类似上世纪八十年代意甲那样的比赛了。

那会儿的意甲联赛,可真是太艰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