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孩子的愛的方式就是給予他們陪伴

“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一對好朋友,快樂父子倆……” 這是多少80後、90後、00後,甚至是10後愛看的動畫節目的主題歌,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故事,這部動畫片是根據鄭春華的作品《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改編的, 這對父子倆之間發生的故事很貼切,相信也有不少小朋友羨慕大頭兒子有個什麼都會還喜歡跟孩子玩兒的爸爸。 自從2013年播出以來這部動畫片就為自己吸引了不少的粉絲。 據說在看過《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之後,對自己的爸爸說“你要是再打我, 我就不要你了, 去找小頭爸爸去了。”童言之中透著稚氣,從側面也能感受得到孩子們對於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喜歡。

《小餅乾和圍裙媽媽》| 我們對孩子的愛的方式就是給予他們陪伴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系列作品累計發行百萬冊,鄭春華更是被稱為“大頭兒子”的媽媽, 作為一位兒童文學的作家,她有著在託兒所工作的經歷, 這也許是為什麼鄭老師的作品都這麼充滿了童真童趣的原因。

如果你問小朋友喜歡什麼樣的家長,十有八九他們會說,喜歡和自己玩兒的家長。 對於一個好奇、好動的寶寶來說,讓他們到外面去玩兒是比任何事情都棒的一件事兒了。 有爸媽對的陪伴是比給他們多少玩具都讓他們高興的事兒了。

1、 給孩子最好的,那不是玩具, 是陪伴

《小餅乾和圍裙媽媽》| 我們對孩子的愛的方式就是給予他們陪伴

家長和孩子的互動從來都不是給他們一大堆的玩具,而自己卻在一邊刷著手機。曾經有一位同樣是孩子媽媽的朋友,每到週末她都帶著孩子在小區的小廣場玩兒,有時候玩兒的時間挺長, 我也很好奇,你們不回家吃飯嗎? 原來他們家孩子吃完早飯,就一起下來玩兒,孩子玩兒累了才回家做飯, 能讓孩子多玩兒一會兒就在外面多玩兒會,跟其它的小朋友做遊戲, 抓螞蚱,摘野果子。 孩子玩兒累了, 回家休息的時候,給孩子做好了飯,吃完飯一起在家玩兒會兒, 下午午睡之後還會去小廣場玩兒。

給予孩子最好的陪伴是讓孩子釋放他們的天性, 我們不指望孩子成為懂事兒的小大人,讓他們成為自己就是最好的了。

《小餅乾和圍裙媽媽》| 我們對孩子的愛的方式就是給予他們陪伴


今年“大頭兒子”的媽媽鄭春華又攜手繪製“大頭兒子”第一人沈苑苑打造《小餅乾和圍裙媽媽》。這次的故事講述的是圍裙媽媽和小餅乾之間發生的故事。

故事裡的小餅乾和圍裙媽媽是母女,更像一對好朋友, 小餅乾是一個有著一頭捲髮活潑的小女孩, 腦袋裡時常會冒出很多奇思妙想。

《小餅乾和圍裙媽媽》| 我們對孩子的愛的方式就是給予他們陪伴

在《小餅乾和圍裙媽媽》的故事裡,小餅乾的爸爸出去應酬回來喝的醉醺醺,滿身酒氣,而且肚子圓鼓鼓的。 圍裙媽媽生氣的不理他, 小餅乾跑到媽媽身邊說著悄悄話, 後來圍裙媽媽笑了。 原來小餅乾要畫幾幅畫,大肚子的爸爸摔倒在地上,有好心人要去扶他可是卻被彈到了一邊摔了一跤。 圓滾滾的大肚子彈跳起來怎麼也停不下來。 爸爸意識到了自己在孩子眼裡的樣子,第二天下班回家家裡再也沒有臭烘烘的味道了。

2、 孩子喜歡的故事------講的是他們自己的事兒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給孩子講故事的經歷, 孩子幼兒園的時候每天給孩子講故事, 有時候還自己編一些小故事。 有個朋友每天跟孩子的互動是給孩子編小故事,然後兩人一起把故事講完。 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家長要想跟上孩子想象力的思緒,真的一點也不能鬆懈呀。

《小餅乾和圍裙媽媽》| 我們對孩子的愛的方式就是給予他們陪伴


作為一名給孩子寫故事的作者,鄭春華的故事貼近孩子的心裡, 她筆下的大頭兒子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歡, 如今小餅乾帶著一對母女的暖心故事再一次在這個冬天溫暖了讀者們。

“大頭兒子”的媽媽有著保育員的工作經歷,在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多年之後也保持著定期去幼兒園待上十天半月的習慣, 和孩子們接觸能找回那些童真。

《小餅乾和圍裙媽媽》| 我們對孩子的愛的方式就是給予他們陪伴


在繪本《逃家的小兔》中,兔媽媽有一個想要離開家的孩子, 小兔子變成各種各樣的樣子去了不同的地方,不過媽媽每次都能找到她,

小兔子對媽媽說:“我要跑走啦!”

“如果你跑走了,”媽媽說,“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

《逃家的小兔》成為了一本溫暖的母女互動書籍, 兔子寶寶和媽媽捉迷藏的過程體會到了媽媽的愛,孩子對愛是很敏感的。被人愛,或者自己愛別人的時候,都會感受到無上的歡樂。


《小餅乾和圍裙媽媽》| 我們對孩子的愛的方式就是給予他們陪伴

站在孩子的視角上看的故事,才會是孩子們愛看的故事。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喜好,他們也能感覺到父母對於自己的愛。 這是玩具和電子產品都代替不了的。 有時候一個大大的擁抱,和孩子一起捏的橡皮泥,一塊玩兒吹泡泡遊戲,一起讀一本繪本,都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 我們不需要急於給他們什麼, 就行小餅乾一樣和媽媽在一起她就很開心。

《小餅乾和圍裙媽媽》| 我們對孩子的愛的方式就是給予他們陪伴

小餅乾第一次和媽媽分床睡的故事中,媽媽因為小餅乾睡覺總是亂動,每次都打斷她的夢而苦惱。給小餅乾買了上下鋪的時候小餅乾高興的表現,在有樓梯的上下鋪來來回回的跑了好多趟。 還給自己的毛絨玩具們都安頓好了睡覺的位置。

可是真的到了睡覺的時候了, 分開睡的母女倆又睡不著了, 最後他們又睡到了一起了。

《小餅乾和圍裙媽媽》| 我們對孩子的愛的方式就是給予他們陪伴


很多小朋友跟家長的分離都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比如第一次去幼兒園, 可能家長比孩子還有緊張和不安。 早前更是有新聞,娃爹送娃上幼兒園,娃進了幼兒園,當爹的在幼兒園門口大哭。 內心的獨白多半是“ 我也捨不得跟孩子分開啊!”

圍裙媽媽的在故事裡的表現很符合一位家長在跟孩子分床睡的時候的表現,既想著早點分床睡,又捨不得和孩子分開。 最後第一次分開睡也以失敗告終了。

3、 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每個家長都想記錄起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每個人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方式。 前幾年看過木朵的故事, 這位擅長畫畫的父親給自己的女兒記錄的方式是畫筆,孩子成長的每個瞬間都被記錄了下來, 可愛的木朵的形象萌化了多少讀者的心。 “我有一個女兒,我一定好好愛她。”

《小餅乾和圍裙媽媽》| 我們對孩子的愛的方式就是給予他們陪伴

鄭春華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下和女兒小餅乾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小餅乾端午節害怕沒有剪短頭髮被拔掉頭髮的心情。 玩皮筋兒正好遇到下雨,以為玩兒皮筋下雨的事兒是真的, 高興的跑到大堂和門衛阿姨一起玩皮筋的情景, 去海灘上和爸爸一起探險的樣子, 賴著和爸爸一起玩兒的時候的樣子。 一個貪玩兒的,有很多奇思妙想的小姑娘。

孩子的童年對於他們來說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階段。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回憶起小時候的情景,都會面露微笑。

《小餅乾和圍裙媽媽》| 我們對孩子的愛的方式就是給予他們陪伴

《當孩子遇到繪本》中,中川李枝子提到為人父母之後,我們也會摟著孩子給他們看那些我們小時候的圖畫書, 跟他們講那時候我們聽的好玩兒的故事。 我覺得繪本是一種有力量的存在,翻開它們不止是翻開一本書,就好像打開了一扇通往童年的大門,和童年的自己相遇。

一本好的繪本出了帶給我們閱讀的樂趣,也是我們的孩子以後回憶起自己童年的時候的微笑。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