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了30年的“做人原則”,終於明白錯在哪裡了

01人以群而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為人的原則,你的原則是什麼?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大家耳熟能詳。可以理解為有相同性格、共同愛好,或共同利益的人會在一起。說得直白點:如果把這個放在人際交往中,就是人們更願意和自己聊得來人來往。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大家每天各自忙著自己的生活、工作、學習,交往變得更加單一的在一個聊得來的圈子裡。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就形成一種慣性:和自己是一類觀點的就是對的,否則就是錯的。然而,這種思維或者做人原則並不利於自身的發展。

堅持了30年的“做人原則”,終於明白錯在哪裡了

02不能互相理解,以非黑即白而歸類將難以走得長遠

首先要明確的是,世間的事並非“非黑即白”。每個人所處環境不同、立場不同,身份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觀點。如果僅以符合自己觀點來斷定那些和自己意見相左的觀點是錯的,那將難以走得長遠。造成這種片面判斷的原因,我覺得有兩方面:

一、不瞭解“對立面”的情況

由於一直在自己的圈子裡面,缺少交往,對別人的生活方式缺少了解。就好像人一旦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之後難以改變一樣,他有一種思維上的慣性。“世間萬象”自然是有千百種的生活方式,又豈是我們只有我們生活方式那一種!

堅持了30年的“做人原則”,終於明白錯在哪裡了

二、不理解“對立面”的方式

不理解,這大概就是人“惡”的本性使然。人在某些時候總是自私的,儘管會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但可能他/她正在享受自私帶來的“她/他認為理所應當的生活”。或者說因為需要維護自己既有利益,而不得不反對別人的立場,從而不理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又有多少事會恆久呢?這種思想,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不能讓其長久!

03尊重,以朋友或將成為朋友的心態對待他人

從前,我一直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事情,不符合我做人標準的人,我是斷然不會來往的。雖然我沒有什麼成就,但依然不影響我以自己的那一套“標準”自居高尚。正因此,我失去了很多成長的機會!知識是一種能力,技術是一種能力,人際交往同樣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而人際交往的核心,往往是自己內心的那一套“原則”。為了更好地生活,我們需要不斷糾正自己。尊重“不同”才是大同,以朋友或她/他將成為我的朋友的心態去對待,那你將有個寬廣的未來!

堅持了30年的“做人原則”,終於明白錯在哪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