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鉴咨询:采购中的猫腻(一)

疫情带来的困境让大部分企业将「节流」放在今年的首要任务中,从产品设计到运营(D2O)的整个过程中,「节流」的水龙头首选在采购。

在企业削减采购成本的同时,如何在有限的成本预算里,采购到“货真价实”的产品成了采购圈的热门话题,今天,洞鉴君就立足当下情境,为大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洞鉴咨询:采购中的猫腻(一)

一、“货真”:如何降低假货风险?

年前,小李为公司购买一批戴尔电脑,由于企业直接购买戴尔产品是没有账期的,要想有账期必须通过代理商渠道购买,所以他找了一个代理商拿货,但是用了一段时间后有员工反映电脑性能太差,经排查才发现,这批电脑有40%都是假货,公司不得不重新购买一批,小李也被降职处理。

还有两种“假货”,一种是在真货基础上进行非原厂授权的改装,俗称”非授权订制“;另一种没有在原厂指定的区域、行业,以原厂指定的价格销售,俗称”窜货“。

非授权订制和窜货,在IT类采购中很常见,看似也是真货,但一旦出现故障,原厂是有权不提供售后服务的。

像这种不是从厂家直接拿货的方式,很难保障我们最后收到的产品一定是“保真”的,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来降低“假货”风险:

洞鉴咨询:采购中的猫腻(一)

1、开发代理商:

采购人员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取代理商的信息,通俗的说就是要买东西时得先知道找谁买、在哪里买。

获取代理商信息的渠道通常有:原厂指定、互联网搜索、媒体杂志、行业网站、展销会、人脉网络、代理商自荐等。

需要获取的代理商信息主要包括:公司名称、经营地址、联系方式、产品类型、代理资质证明。

采购人员收集好了代理商信息后可以进一步地了解代理商的细节和经营状况,从中初步筛选出有能力、有意向开展业务往来的公司。

2、评估代理商

采购方对有能力、有意向的代理商进行综合的评估,为下一步选择合适的代理商提供必要的依据和佐证,通俗的说就是看厂。

代表采购方参与评估的人员通常会由采购人员、质量人员、技术人员组成,有些公司还会让社会责任审核人员一起参与评估。

对代理商的初次评估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Q-质量,C-成本,D-交付,S-社会责任,T-技术,A-资产,P-流程和人员。

当然,依据采购方的流程和机制,评估的内容可多可少,采购体系越完善的公司评估的内容就越多。

同时,视采购产品的类型,评估的内容也可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多数公司对于文具代理商是不需要看厂评估的。

基于评估的结果,由采购方进行评分评级,评分评级越高则表示公司越符合采购方的需求。

合作是建立双向关系,还要注重“门当户对”,找到“趣味相投”的代理商合作才能建立长久稳定的供需关系。

洞鉴咨询:采购中的猫腻(一)

3、选择代理商

采购方基于评估的结果或其他判定条件,确立与代理商的业务合作关系。通常有两种方式来确立这种合作关系:签订采购合同、下达采购订单。

签订采购合同是一种比较正式的方式,比较常见于价值比较大的物资或服务采购。

例如:采购1000万的产品,或是某个大型厂房的装修等。直接下达采购订单也是一种确立双方合作管理的方式,常见于采购某些价值低的或市场上的常见产品。

4、管理代理商

管理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统称。

任何两家公司都无法保持完美的一模一样,即使双方可以复制一样的业务流程和制度方针,但是最后也会因为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人员而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代理商管理的出发点就是给代理商套上一个“紧箍咒”,让代理商时刻按照采购方的要求执行。

当然,这里会有个前提,代理商必须有能力、有意愿去套“紧箍咒”,如果选择的代理商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则需重新选择代理商。

洞鉴咨询:采购中的猫腻(一)

二、“价实”:如何控制采购价格?

当然,在采购过程中,我们除了“货真”以外,还要保证“价实”。

某企业采购一批空调,由于事先没有做市场调查,导致采购价过高,造成公司损失数十万,负责采购的人员也被降薪停职。

所以,我们在采购时一定要严格控制采购价格,保证相应的价格对等相应的货物,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

(1)为供应商建立档案

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的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每个供应商档案经严格的审核后才能归档。

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有专人管理。

(2)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

对于重点材料的供应商,必须经质检、物料、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能进入,如有可能要实地到供应商生产地考核。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考核程序和指标,要对考核的问题进行逐一评分,只有达到或超过评分标准者才能成为归档供应商。

2、实行战略成本管理

(1)建立价格档案

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产生原因。

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作出详细的说明。

(2)价格评价体系

对于重点材料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这种评议视情况可一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

洞鉴咨询:采购中的猫腻(一)

3、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

根据工作业绩对采购人员进行奖惩措施,针对需重点监控的材料,财务部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制定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货比三家,大宗采购必须引入招投标制度,以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

结语

总之,采购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有效降低经营成本的一个关键途径。我们要追求采购过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就要以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要做到“货真价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