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行这18条行规,没琢磨明白可别碰古玩!

去无论是经营古玩生意的还是收藏古玩的,只要进入古玩行业就要了解和懂得行内的规矩或习惯,否则就无法真正入行。行有行规,道有行道,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体现你入行多深和入道多久。

作为店家,摆在明面上的是给不懂古玩的爱好者看的,摆在暗处的是给行家看的,摆在保险柜里的是给真正眼力买家看的。你有没有机会上手真货,行家也好,藏家也好,主要取决于道性和眼力。眼力好而道性不好也都隔着层窗户纸,老板不一定拿出来让你上手。

在圈里,有些宝贝不一定想出手才让你看的,真懂才有相互切磋的必要。传统七十二行,古玩为王,原因是所有人在古玩行里才能体现真正的平等。过去乾隆皇帝不怕别的,也是怕古玩行家三分。

古玩行这18条行规,没琢磨明白可别碰古玩!


这说明,真正的古玩行家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管你是谁,佩服的只能是有道性的眼力人。古玩行之所以有诸多的规矩或习惯,也是历代古玩商和藏家们总结经验教训后形成的,流传至今大体上有如下一些情况:

1、过去古玩行看货自古不问来路。你就是再怎么问,持有人也绝对不会说实话。不像今天的拍卖行,藏品要看流传有序(说明高仿厉害、眼力退化和行业复杂)

2、发现店家拿出来的货有问题,在过去是口朝下轻轻地放下藏品,你要给店家说出子丑寅卯来。懂规矩的店家要请客给钱(学费),不懂规矩的就无所谓,拍屁股走人,但店家是很害怕的。现在就不同了,都是知假卖假,骗的都是不懂装蒜的有钱人或者故弄风雅的官家。

3、货主持有古玩欲卖出时必须先开价。卖家不开价,买家绝不会给价。这是防备货主卖古玩是假,摸行情估价格是真。另外,卖家开价太高,买家有权不还价。如果买卖双方因价格分歧没有成交,卖家另找下家洽商仍未成交返回第一买家时,第一买家一般也不会购买了。

4、内行的商家和藏家对容易损坏的瓷器、玉器、玻璃器、珠宝等古玩都不会手递手传看,而是要等对方将物品放置在固定物体上之后才拿取观赏,万一物品损坏责任自明。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拿法,如果发现对方上手方法不合规矩便被视为外行,行家不会拿出其他古玩供其欣赏,也不会进行交流或交易了。

5、如果商品被买方损坏,自然包赔,但价格会有商量,货主也会作出适当让步,但不会低于成本价,破损商品归买方所有。

6、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不应有第三者在场,不懂行规的劝其离开,懂行规的会主动回避。因为交易信息被泄露极易造成各种纠纷和误解。

7、古玩交易不单纯是价格上的较量,更重要的是知识和眼力上的较量。无论是买家买假了还是卖家卖漏了,均不能退货或找后账。因为古玩交易凭的就是眼力和实力,外行不懂也不敢买,敢买必须要懂。买家也许买假买贵,卖家也许卖漏卖低,买卖双方都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古玩行很忌讳买方退货与卖方找后账。但在行里熟悉圈内利用彼此信任关系而企图卖高价或者不对路之货者,应该退赔,并逐出圈内。

8、古玩商之间在购买古玩时存在竞争,在售卖古玩时却不存在竞争。原因是每件古玩商品都有其独特性,购进的渠道和价格也不一样,其可比性就小多了。

9、买家只能询问古玩的卖价,不能打听其买入价格,卖方只能报卖价,绝不会泄露自己的进货价格。

10、行内的商家和藏家都不会向对方询问古玩的进货价格,因为这些商业信息是对外保密的。

11、古玩商之间有时会合伙买货,但一定是在互相熟悉和信任的前提之下合作。买后约定销售价格、利润分配比例,并委托一方负责销售。

13、当有买家将看中的商品拿在手中与卖方商谈时,其他对此商品也有兴趣的买家不能在旁发表任何意见,也不能参与竞买,应保持适当距离等待。如交易未成,商品被放回原处后方可上手与卖方商谈。

14、古玩商和收藏爱好者绝不与偷盗、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及不遵守行规的人做任何交易。

15、在古玩行,谁都有眼力不济的时候,打眼是常有的事。真正打眼过的行家和店家是轻易不会提及的,除非是同道好友。作为店家,行里不会轻易“杀人”的,因为这种手段无疑于自杀。

16、作为店家,绝不会轻易“支锅”的,当你参与“支锅”的那天起,就要做好被随时法办进局子的准备。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利益之人是最靠不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17、在圈子里,得到上品,讲的是缘分和财路,专想“捡漏”的人,往往会载“大跟头”,之后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18、在收藏圈,藏而不真,鬼也。藏而不精,烂也。藏而不究,愚也。一个真正的藏家,上升到最高境界就则是:做人、做事、做学问,要体现古玩的终极价值。单纯的玩,则会玩物丧志。

(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玩行这18条行规,没琢磨明白可别碰古玩!

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收藏队伍不断壮大,有的人收藏讲究一份清静,喜欢而已,有的人也是为了带来成就感,收藏的风风火火,有的人则是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从古代书画、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到近代艺术作品,数不胜数,作为一个武师的收藏者,选择好门类很重要。其次就是保存好文物,使其完好的传承下去,弘扬民族精神才是收藏的意义。

古玩圈是个大江湖,黑白界限很模糊,许多的人游离于黑白两道,许多的人游离于真赝两重,许多的人游离于文化与贪婪两境,许多的人游离于国内与国外两界,许多的人家破人亡,许多的人大赚而疯狂……

说到这里,真正的收藏现实,您懂吗?

01、我从来不依赖朋友,但我需要朋友。我从来不怜悯敌人,但我需要敌人。

02、你无论收藏完整精品还是残缺精品,首先是真品,包括朋友和女人。

03、收藏界是人精、才俊、君子、小人、官员、平民、富人、穷人、黑盗、狂人、奸人、疯子和傻瓜的集中营,你根本别想谁都高尚,只能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04、对于收藏:装B只是虚荣,牛B才叫精神,装懂只是瞬间,真懂才是永恒。

05、搞收藏不要吃着碗里的惦记着锅里,有本事你直接抱着锅吃,就怕还没有吃完就撑爆了肚子。

06、收藏家群体里也有两种人,假正经与假不正经,假正经的收藏家招人生厌,假不正经的收藏家受人喜欢。

07、收藏界有两种人被人称道,一种是有眼力道性的人,一种是拥有真、精、稀藏品的人。

08、藏品有它的特殊性,真精品是金子总会发光,高仿赝品终究是镜子总会反光。把玻璃镜子当金子,不是眼力有问题就是脑子有问题。把金子当成玻璃镜子,同样不是眼力有问题就是品行有问题。

09、脑子有问题的人搞收藏,很容易会变成疯子或者傻子,请别轻易善意纠正他们,否则会变成流氓或者无赖。

10、作为有实力的藏家,莫名奇妙自动送上门的廉价精品别高兴太早,随后送来的肯定是炸弹。

11、如果你是一个真才实学的藏家,尤其在网络里,当假藏无藏神经病攻击你,别搭理他们,因为他们病入膏肓。当知假买假的奸商、奸藏、伪专家攻击你,就要毫不客气的抓住“命门”让他们不残废也得臭名远扬。

12、再厉害的实力派藏家,只要进入收藏战场多都会受伤,能保住命搞到精品就非常幸运。因为真假两个领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古玩行这18条行规,没琢磨明白可别碰古玩!


13、不想冒险的藏家不是好藏家,前提是你有眼力、財力和底线,否则会全军覆没。

14、藏家希望收藏的精藏品越多越好,男人希望上床的美女越多越好。但精藏品和美女都需要眼力、运气和实力。

15、作为藏家,不要以脱裤子的速度去购买精藏品。脱裤子之前要搞清楚女人来路,掏钱买藏品之前要搞清楚真假和高修。

16、藏界一些人一直高喊不要让别人走邪路,真正明白的人发现,他们一直在邪路上折腾却自欺欺人。

17、看一个藏家和专家,不要只看他的理论著作和论文,最关键要看他的藏品和眼力。

18、能出版收藏著作、会写鉴赏文章权威专家并不都真正懂鉴定,涉及“24亿汉代假金缕玉衣诈骗案”“2.2亿假汉代玉凳案”的权威鉴定专家们彻底玩完就是教训。

19、如今的收藏界有那么一些文化人,他们也许是国家文物领域的权威专家、国家体系内的研究学者和教授,也许还有一些政府高官、企业高管和文化名人,由于一些人自持高处而不接地气,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忽视文物古玩艺术品鉴定具备的非常专业性和特殊性,很多人往往被利用和欺骗,进而变成收藏界的搅屎棍、扰乱收藏界的文化流氓和文化黑帮的保护伞。最可悲的是在收藏界长期表演着“皇帝的新装”而浑然不知。

20、一个长期不经历战争的国家,则不能真正强大;一个没有实际经历战争的军事家,则不能真正掌握适时的战略和战术;一个不熟悉行业实际优劣和危险的企业家,则会让企业倒闭;一个不真正透彻文物古玩艺术品真伪、不实际长期经历文物古玩艺术品考察和买卖中历练的人,则不是真正的收藏行家和鉴定家。真正实力和能力的具备,是从长期实践中用血和泪换来的,并非懂得理论那么简单。

21、玩收藏是实功,盲目收藏是赌博,贪婪收藏是“自杀”。

古玩行这18条行规,没琢磨明白可别碰古玩!


22、小心得了珍宝,大意进了圈套。

23、关于收藏:刚入行的人按图索宝,入行不深的人眼前全是宝,入行半深的人心比天高,入行很深的人仅有几宝,入行高深的人眼前无宝而心中有道。

24、收藏圈无奈的三类人:

一类人,有眼力, 有财力,少运气

二类人,有眼力,没财力,干生气

三类人,有财力,没眼力,很生气

25、打眼后最狠的不是赝品贩子,而是自己的贪宝欲望所致。

26、有的资深专家应该看的是窑址和墓葬发掘实物,而不是夜半三更跑去给人家证明"地雷瓷器"出土。

27、作为藏家:人们不会在意你收藏的经历,人们佩服的只是真正到代精品。在你没有成功之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己眼力过人,钟进田老师认为,古玩界是江湖,真真假假,有些漏可以捡,有些漏或许成了雷。只有深入到古玩境界的身处,才能看到精品哦! (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古玉鉴赏,收获超乎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