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里的爱情观——三观不同的爱情,必然走向曲终人散

《猎狐》这部剧最近在热播,主演胡军、王凯、王鸥、刘奕君,题材是经侦类犯罪型。这不是一部讲情感的剧,却从中引发了许多关于人性、爱情、亲情的思考。

剧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凯饰演的男主夏远和邓家佳饰演的于小卉之间的爱情。

《猎狐》里的爱情观——三观不同的爱情,必然走向曲终人散

他们青梅竹马20年,相恋8年。两个人从剧集的推进,逐渐在性格上展露出一些不同。夏远是一个头脑灵活,又踏实工作的刑警,性格保守甚至有一些刻板。而于小卉则是一个是不甘于在体制内,在2007年股市风靡的时期,渴望抓住机会跳槽到证券公司的逐浪者。两个人的矛盾始于于小卉的“老师”郝小强。在我们观众眼里的上帝视角来看,郝小强明显是个“大忽悠”,和于小卉讲自己的理想,利用股市获得财富,从而建养老院,造福人类。而于小卉显然深以为然,并获得了深刻的“共识”。

夏远显然不认可这种说辞,却也只能怀疑郝小强的用心。他认为郝小强在诱导自己的女友于小卉,却没有办法说服任何人,没有办法指证郝小强犯法、违规,也没有办法让女友认识到自己在走向越来越歪的道路。然而他的问题是,即使如此,他依然想让女友按自己的意愿,离开郝小强,放弃证券行业。从夏远的行为来看,他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不爱听郝小强的高谈阔论,他更相信眼前的一切,和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而获得的经验。

而于小卉呢,站在她的立场上,她的性格本就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喜欢读西方的诗,喜欢谈理想,她认可郝小强的理想论,虽然她也曾怀疑,他们的行为是在利用中小股民的钱,他们是踩在他们肩膀上获取财务,是一种不义之举,然而郝小强几句理想,便能让她彻底放弃那些想法。所以说,她的世界观,虽然也有过现实主义,但更多地,她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

《猎狐》里的爱情观——三观不同的爱情,必然走向曲终人散


《猎狐》里的爱情观——三观不同的爱情,必然走向曲终人散


《猎狐》里的爱情观——三观不同的爱情,必然走向曲终人散

由此看来,两个人终归不是一路人。

夏远和于小卉谈炒股、私开账户是否违规,而于小卉在和夏远谈财富理想。夏远在谈郝小强高谈阔论不是一个靠谱的人,而于小卉则认为夏远和郝小强过不去,否定他就是在否定自己的判断。夏远想让于小卉离开郝小强放弃证券行业,换一个踏踏实实的工作,于小卉则认为夏远从来都把自己当小孩子对她不是讲道理就是管教。他们的角度、立场、观点,完全不同,两个人驴唇不对马嘴,又如何能谈妥。

最终,他们还是散了。

《猎狐》里的爱情观——三观不同的爱情,必然走向曲终人散

两个人难道不相爱吗?其实也是爱过的,不然,怎么会一起走过8年的时光,一起去拍婚纱照,商量领证呢。但是,更多的,大概是从小的陪伴,产生的依恋吧,儿时的依赖,并不懂得所谓的三观。但真的到了成熟以后,发现其实三观的不合,终归是导致恋爱毁灭的根源。

那么,怎样才算是三观相同?

共同的语言

共同语言,是最直接判断两个人是否三观一致的标准。共同语言,包括共同的爱好、习惯、工作、专业,等等。如果两个人连一点共同语言都没有,不要说三观了,恐怕就连在一起约会都会感到尴尬吧。

共同的理想

两个人对于一起的未来,是否有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理想?例如,你们想一起奔着结婚而去,那么,你们是否商定好了未来定居的城市?你们在事业上,是否有共同追求的理想?你们是否认可彼此的工作和事业?这些都是一个共同理想的体现。

共同的价值观

两个人最好有相同的价值观。例如,女孩喜欢去浪漫的高档餐厅约会,而男生则觉得那太不接地气,反而只喜欢路边的大排档,感觉那才有生活的气息。这本没有什么,前提是互相可以接受对方的选择。如果女孩始终认为大排档不卫生不肯去一次,而男生觉得高档餐厅又贵又吃不饱,根本不想去,那还怎么去谈共同的价值观呢?

况且,价值观不只是指金钱。对于任何事物的价值,每个人的认知都会有所不同。有的人会用金钱去衡量任何事物,而有的人则不会认为金钱可以代表所有。当一方觉得没有钱摆不平的事,而另一方则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对情感、道德的亵渎时,可能双方的价值观就已经有所差异了。

《猎狐》里的爱情观——三观不同的爱情,必然走向曲终人散

所以说,两个人恋爱,一定要在相处中,多去和对方交流、相处,多去思考和分析。因为,只有多去交流,你才能从对方的行为、言谈上,获取对方的三观,当两个人相处久了,才能知道是否真的合适。我们可以相信一见钟情,因为那是浪漫爱情的开始,但是不要去盲目认定一个人,因为婚姻并不是恋爱那么简单。

--END--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请勿转载,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