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不利,金立總部裁員折射行業焦慮

開年不利,金立總部裁員折射行業焦慮

陷入資金鍊危機的金立再度傳出裁員消息。4月11日,有消息稱,金立總部開始裁員,裁員比例為50%。4月10日深圳總部、北研所等開始約談員工,並給出了補償方案。

新京報記者4月11日就此事聯繫金立方面,對方表示,“4月10日開始,與部分員工溝通,協商解除勞動合同。解除合同充分尊重員工意願,接受‘N+1’補償協議的,會在近期辦理手續;希望留下的,可繼續在本職崗位上工作。”至於裁員比例,金立相關人士表示不清楚。

金立的危機始於去年底,當時金立被曝因拖欠供應商欠款而資金鍊斷裂。有報道稱,金立總共欠下超過百億元的債務,其中拖欠銀行86億元,拖欠供應商近40億元。

工廠裁員50%後,金立總部也大幅裁員

“4月10日下午五點半左右接到的裁員通知。”金立總部研發部門的田峰(化名)告訴記者,公司將按照“N+1”標準補償被裁的員工,“賠償金最多分期8個月。以一個有4年工作年限的員工為例,賠償金為5個月工資,這筆錢要分期5個月給員工。如果是一個工作年限10年的老員工,可以拿到11個月的賠償金,這筆錢分8個月支付給員工。

金立總部的李明(化名)也在本週接到了通知,如果不接受上述方案,可以留下來繼續工作。“但是公司沒錢,不接受也沒辦法。”

4月11日下午,田峰再次接到通知,若同意該方案可於4月12日領取離職交接表,並在三天內完成離職流程;若接到通知兩天內不簽署協議,默認繼續留在公司工作,至於未來是否還會裁員,需要重新審核名單。

這並不是金立第一次裁員自救。4月2日,金立集團官方微博發佈信息稱,公司已於3月31日發文,對東莞工業園區部分員工通過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未來工業園將保留50%左右的員工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轉。

田峰說,他所在的部門這次裁員比例在50%左右,“有的部門已經達到80%-90%了,我覺得50%可能只是個平均數。有的20多人的部門,就留兩三個,也有的是整個部門都裁掉了”。

“早在清明節之前,每個部門就已經統計過人員的去留問題”。田峰告訴記者,4月10日部門負責人告知他要離開公司,賠償金分期8個月支付,並要求他立刻回答同意還是不同意。“工作年限短的員工可能覺得無所謂,年限長的員工不是很願意。大家主要的擔心是如果公司經營狀況不好,不能按約定時間支付尾款怎麼辦?”

他向記者表示,“公司現在有困難了,分8個月(支付賠償金)我是能接受的。大家主要還是擔心這筆錢不到位。”李明也有這樣的擔憂:“如果未來離開深圳了,出現問題還要專門跑回來要錢。員工都不願意承擔這個風險。”

部分門店銷量走低,有的已斷貨

“金立沒有了,看看別的吧。”4月10日,記者來到位於國美電器北京西壩河店的手機區域時,被銷售主管這樣告知,“春節前到了最後一批貨,之後就再也沒有了,現在一臺金立手機都沒有”。他表示,國美電器的金立手機專櫃是金立官方直接供貨的,國美其他門店的金立手機也同樣面臨斷貨。

“你也別等了,不如看看其他品牌,”該銷售主管告訴記者,金立方面並未對斷貨的原因進行任何解釋,也沒有告知何時會繼續供貨。

記者在門店看到,賣場中的其他手機品牌專櫃中大多有專門的銷售人員值守,展示臺擺放的體驗樣機也大多是真機。但金立專櫃並沒有安排專門的銷售人員,展示樣機也都是仿真模型。

記者還在北京走訪了蘇寧電器學院路店和國美電器雙井二店,兩家店的金立專櫃均沒有銷售人員,但其他品牌的銷售人員表示,金立“金剛”“S系列”等型號的手機有貨。

“沒有店員是因為養不起”,上述銷售主管向記者介紹起金立手機的銷售情況,“這兩年,金立手機的銷售情況比較一般,在一線城市金立手機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大,價格相對便宜的機型相比其他品牌競爭力也不大。”

“問金立的人特別少,開店以來我只賣過兩臺金立手機”,在長沙開了三年手機店的湯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金立市場份額太少了,沒什麼賣頭”。長沙另一家手機店金立櫃臺的銷售員告訴記者,2014年金立手機每個月都會有四五十臺銷量,從那之後,銷量一年不如一年。“現在老闆幾乎不會進金立手機了,說要撤櫃。”

對於金立手機的市場銷售情況,田峰並不感到意外。他說,“手機行業競爭很激烈,員工加班加點很常見,但去年突然間項目進度沒人催了。12月的時候有一些媒體報道出來公司出現了問題,後來有供應商來公司要錢。”

一位前金立手機銷售人員楊磊(化名)告訴記者,相對好賣的金立手機是主打性價比的金剛系列,“購買這一機型的消費者大多為中老年人”。

2017年下半年,金立在門店開始主推定位年輕人市場、價格稍高的S系列,這讓楊磊所在的專櫃銷售情況惡化。“年輕人對金立這個品牌沒什麼感覺,”楊磊指出,主打年輕人市場的戰略讓他的門店失去了中老年消費者,卻沒有迎來更多年輕人。

金立危機因何而起?

金立成立於2002年,是一家老牌的國產手機廠商。金立手機雖然未曾躋身手機品牌第一陣營,但也曾風光無限,請劉德華代言、銷量每年幾千萬,董事長劉立榮更是在媒體面前高談闊論。然而,如今金立可能真的遇到了16年來最艱難的時刻。

金立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公司內部流傳了多個版本。田峰認為,金立的運營如果穩紮穩打,不做一些冒進的事情,是不會有太大問題。

另一位金立員工向記者表示,“金立前兩年走了一些彎路,以前年輕時尚這塊沒做起來,後面主打商務,主打續航、安全,我覺得走得比較正確,在行業中還是比較有知名度和特色的。”

對於金立危機的原因,通信專家康釗認為,金立高估了自己的旗艦產品的銷量,去年大打廣告,最後銷量是不太好的,造成了產品的積壓,資金的浪費。另外,建設大廈佔用了大量的資金,造成資金週轉困難。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金立今天遇到的問題並不是一個常規性的衰敗,是突發性的,並不是簡單的庫存壓力和步子邁得過大。田峰認為,金立的銷量在同行業中並不是不堪一擊的,銷量排行榜還是前10。不可能僅僅是庫存導致的,肯定是有其他原因。

今年1月,金立董事長劉立榮被爆出41.4%的股權已被法院凍結,時間為2018年1月10日到2020年1月9日,凍結期2年。金立公司回應稱,由於目前該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公司不便進一步回應,公司將積極配合司法工作,儘快解決此事。在此之前,劉立榮曾陷入澳門賭博欠債傳聞,金立方面後來發聲明否認。

天眼查顯示,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共有18名股東,均為自然人,作為金立公司的創始人,劉立榮持股比例41.40%,為公司大股東、董事長、法定代表人。

斷臂自救能否讓金立“起死回生”?

進入2018年,魅族也傳出裁員消息。金立和魅族的開年不利,背後折射出手機行業的焦慮。

第一手機研究院孫燕飆認為,“手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整個手機行業勢頭都不太好,2017年整個國內市場都遭遇了下滑,還有一個關口就是去年非全面屏向全面屏轉型。金立在營銷上的投入偏大,行業又在變革和下滑,幾個因素加起來才導致金立的危機。金立不是處於防守而是處於進攻的態勢,這樣的話它的資金週轉就會出現壓力。”

孫燕飆認為,目前處於4G的收官階段,整個市場產品的同質化非常嚴重,所以市場拼的往往是炒作和營銷。“金立和魅族雖然不是行業的第一陣營,但也算是第二陣營的排頭兵,中國市場太過於聚焦,所以在激烈的競爭下中國市場一旦下滑,金立沒有應對之招。華為、vivo、OPPO海外佈局比較好,可以一定程度上分散國內手機市場增速下滑的風險。手機研發費用非常大,如果有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共同來分攤,那麼這個壓力就會變得小一些。”

金立該如何走出危機,康釗認為需要從三方面下手,解約開支、盤活現有資本、引入外來資本。“首先要儘量清理庫存,能回多少款回多少款。其次,現有園區建設等任務儘量跟別人合作,研發也不要全部自己來。第三是尋找融資方,出售股權,或跟地方政府合作。”

金立也想到了類似方法。今年1月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將分三個步驟來解決資金鍊問題:“首先,引入合作伙伴,確保生產與銷售,市場在就有未來;第二,引入戰略投資者,補充資金,增加公信力;第三,出售資產償債,獲取債權人支持。”

田峰對金立度過危機還是充滿信心,“以這麼多年的積累,老闆的為人,應該還是能度過危機。我覺得老闆口碑還是不錯的,如果老闆變賣股權,問題應該不大。只要老闆能夠籌資,有人願意接盤,把欠的債給還了,危機就不大。”但也有其他員工認為,金立起死回生難度不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