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效率提升這事,要講科學

以前企業人員富裕,自動化水平不高時,基本上是一個人對著2-3個HMI電腦,後面是一個小系統,經過一定的培訓,自己再上點心,很快就可以將系統的脾氣搞清楚。人的智能和操作彌補了自動化程度不高的問題,一派和諧景象:

勞動效率提升這事,要講科學

隨著勞動效率提升,人員的減少,每人照顧的系統越來越多。新人對於系統的問題不瞭解(有一些崗前教育,能對系統有基本瞭解,但是,系統存在哪些問題?出過什麼事情?如何合理應對?這些不一定都納入了培訓的內容。),自動化程度不高,再出現問題時,勢必會手忙腳亂,響應較慢,甚至造成事故。

減少人員,必須要減少人員的日常工作量,比如,減少巡檢,減少異常操作,減少設備特護。背後就需要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增加設備的智能檢測,讓設備儘可能自己發現問題,做成正確反應。為了達到這些目的,設備的投入必須增加。

從另外一個側面看,自動化水平提升後,異常變少,新員工(包括轉崗的老員工)處理異常的機會變少,即使老員工,對於系統的異常也會越來越不敏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有歷史知識的積累,提煉,將很多隱性知識轉變成顯性知識,一部分轉化成自動化程序,完善控制(相當於知識的固化)。由於,目前階段,設備的智能水平還是很低級的,我們只能將已經發現的問題,轉變成程序,還有很多種異常的是無法去一一預測並做出應對措施的。

這些不能自動處理的東西,只能靠操作人員去應對。他們應對的依據是規程、預案,並不斷地進行學習和演練。

很多企業的裝備措施沒有上去(裝備投入費用連年減少,維修費用減少,人工成本上升),自動化水平沒有提高,現場設備故障率上升,設備維護人員苦不堪言。這種情況下需要增員而不是減員。

違反科學規律辦事,要出大事的,可惜每屆領導坐不了多少年,問題是後人的。


2020年2月28日

說明:

1、本文是實踐經驗,非嚴格論文,與相關產品和理論可能不完全相符。

2、原創不易,歡迎轉發,讓更多朋友看到(引用請註明出處!)

3、本號堅持工控方面的原創(已有大量文章),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