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做起來 百姓富起來

——三原立足發展產業決戰脫貧攻堅

產業做起來 百姓富起來

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定期開展培訓。

暮春時節,三原縣高渠馨盛苗木花卉基地裡鮮花盛開,工人們正忙著打理各類鮮花,貧困戶周繼也在這裡動作嫻熟地給苗木花卉澆水、施肥。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三原縣始終緊盯產業脫貧,大力促進產業發展,決戰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效果。截至2019年底,三原全縣已脫貧4843戶16258人,5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587戶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實現了穩定增收,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43%。

立足縣情培育產業

近年來,三原縣充分利用“南菜北果塬區畜”資源優勢,積極構建產業聯動扶貧政策體系,緊緊圍繞力推綠色農字號產業,不斷探索產業扶貧模式,讓貧困農戶增收渠道寬起來。三原縣委、政府經過深入研判,立足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立足全縣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提出“產業覆蓋到村、措施精準到戶、技術培訓到人”的思路,以提高種植養殖效益為核心,以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為模式,以電商為平臺,以金融服務為保障,大力發展特色優質高效綠色現代農業。去年以來,相繼發展起果業經濟、設施蔬菜、奶山羊養殖、電子商務、苗木花卉、食用菌培育、光伏發電、香油加工等特色產業,培育打造魯橋食用菌、安樂榮合草坪、高渠馨盛花卉、新興星火奶山羊等14個特色產業亮點,初步形成“村村有產業、鎮鎮有亮點”的產業扶貧工作格局。

精準對接“一戶一策”

“我孩子小,父母年邁患病,生活重擔壓得我喘不過氣。”提起過去,在馨盛苗木花卉基地務工的周繼心酸地說,“現在好了,除了流轉土地收入,打工每月1800元工資,最主要的是能照顧父母和孩子。”

三原縣高渠中心結合貧困戶實際,聯合馨盛苗木花卉合作社實施土地流轉120畝,將123戶貧困戶嵌入基地入股分紅,簽訂3年入股保底分紅協議,每年按照本金7%分紅。協議到期後,貧困戶可一次性收回股金,也可以繼續與企業簽訂協議。基地每年還出資2萬元購買公益性崗位,幫助貧困戶實現就業。

新興鎮巖堯村貧困戶楊衛時家有5口人,兩個女兒都在上學,母親和妻子又患病,生活困難。得知他有養殖蛋雞的經驗,當地鎮、村幹部積極幫助他解決養殖場地、用電用水和道路問題,並聯系落實扶貧產業貸款5萬元,低息貸款6萬元,幫他建成一個680平方米的標準化養雞場,併為其聘請專業人員提供技術指導。“脫貧不能等靠要,只要精神不倒,再難的日子都能熬出頭,我堅信一定能脫貧致富!”楊衛時堅定地說。

持久發力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為了建立長效扶貧機制,三原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總目標,統籌實施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保險、易地搬遷、生態補償、土地流轉、勞務輸出、社會保障和社會扶貧等精準扶貧工程,走出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扶貧新路子。產業融合也為更多貧困戶提供了就業渠道和創業機會。截至目前,三原縣已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有效帶動了205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幫助貧困戶解決技術、銷售等一系列問題,並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周邊鄉村共同發展壯大第一產業及相關配套服務產業。

精準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人在家中坐,貨從空中走,美食傳天下。”三原一合恆業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農民田間學校校長孫健信心滿滿,自從綠色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有多少賣多少……

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三原縣借“互聯網+”東風,結合區域產業發展實際,積極探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路,以發展農村電商為突破口,推進“電商+扶貧”改革工程,營造貧困戶創業就業良好氛圍,助力貧困戶精準脫貧。

三原縣陵前鎮在2016年被認定為全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示範鎮。同年,這裡創建了農民田間學校和實訓基地。在這裡,對貧困戶子女進行電子商務知識、新零售業務培訓;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向貧困戶講解果樹種植、果園管理等知識,同時進行枝葉修剪、澆水施肥等實地指導。今年以來,三原已組織65名專業技術人員組建畜牧、果業、設施蔬菜等8個專業技術服務分隊,對貧困村開展產業技術幫扶。他們還充分發揮職業農民新型經營主體示範帶動作用,採取租賃設施、包銷產品、技術引導等措施,助推312戶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4600元以上。此外,三原縣還開展了各類技術培訓52場次,累計培訓4300人次,為貧困村培育認定職業農民142名,有效激發了村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增強了貧困戶自身的“造血”功能。“只有發展產業,才能致富千家萬戶。要實現真正脫貧不返貧,必須立足本地實際,打造特色農業產業。”村民們的認識高度一致。(索衛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