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產品出口企業咋在疫情中化危為機,央媒這樣說

新華社濟南4月24日電(記者孫曉輝)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勢下,一家以農副漁產品為原料進行精深加工的企業——總部位於山東威海的泰祥集團,一季度實現出口值4000萬美元。

“通過創新研製更多低價格高價值的產品,完全可以在疫情中化危為機。”泰祥集團董事長於建洋拿著一塊豆纖餅說,因為飲食結構不同,中國人眼裡用處不大、每公斤僅賣5分錢的豆渣,在日本卻被視為非常好的膳食纖維,每公斤可以賣到20元。

發現商機後,泰祥集團迅速立項研製豆渣產品,目前已出口日本,成為拓展海外市場的“新拳頭”。

日前,在山東菏澤博勢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趕製一批發往保加利亞的葡萄葉大米包罐頭。

據介紹,歐盟對中國輸歐米制品的檢驗標準嚴格,這家企業為了符合出口標準,必須找到合適的大米種植基地,並提高大米種植、採收、運輸等生產環節的安全防護能力。

經過調研,企業在水稻種植自然條件優越的山東省魚臺縣承包了成方片、獨立的260畝大米種植基地,並選擇山東省水稻研究所歷時10年自主研發的“聖稻18”為最終試種稻種。

“‘聖稻18’抗病、抗倒伏,適合機械生產大規模生產,產量比較高,品質又好,符合目前歐洲國家綠色 、輕簡、高效生產要求。”山東省水稻研究所副所長、山東省水稻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周學標說。

“雖然這次出口量不大,但是各項檢驗數據標準全部符合歐盟出口要求,這增強了我們擴大對歐盟出口的信心。”博勢食品有限公司品管部經理袁廷耀說,有了第一單的成果,他們又相繼拿下英國、瑞典、希臘等歐洲國家900多噸的訂單,貨值超過千萬歐元。

當前,越來越多像泰祥集團和博勢公司這樣的中國農產品出口企業立足農產品品質升級,在疫情中化危為機。

中國多個省市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為農產品出口保駕護航。

疫情期間,長沙海關精準施策支持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支持擴大食品農產品出口,及時跟進指導,有針對性幫扶出口食品農產品企業提升自檢自控能力水平,打開國外市場。一季度湖南省鮮活小龍蝦及凍煮小龍蝦仁、調味小龍蝦等製品出口數量、貨值同比分別增長471.8%、361%。

今年以來,蘭州海關連續出臺促外貿穩增長便利措施,降低疫情對特色農產品出口影響。截至今年3月底,甘肅省共計出口鮮蘋果3.18萬噸,貨值4095萬美元,出口22個國家和地區。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一家企業的紅富士蘋果還首次出口到墨西哥。

作為中國農產品出口大省,山東一季度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也逆勢增長,出口額達86.7億元,增長24.3%。

“在危機中,農產品出口企業應該著力提升產品質量,主動適應國際規則,融入國際市場競爭。”山東省貿促會秘書長賀忠軍說,政府相關部門也要幫助外貿企業解決突出問題,渡過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