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書生:要用體系化的思維看待文化大數據體系的建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北京10月23日訊 文化數據是文化建設走向網絡化、智能化的起點和基礎。23日,中宣部文改辦副主任、巡視員高書生在2020年第三屆文化和科技融合熱點和趨勢論壇上對我國目前正在建設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進行了介紹和解讀。

高書生:要用體系化的思維看待文化大數據體系的建設

高書生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

“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我們要用體系化的思維來看待我們的文化大數據體系的建設。”高書生介紹到,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部署是從今年開始的,今年4月份,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於做好國家文化大數據建設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提出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8項工作任務,包括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建設、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數據、中華文化素材庫建設、文化體驗園建設、文化體驗館建設、國家文化專網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雲平臺建設、數字化文化生產線建設。他指出,這8項任務主要是4個關健詞,供給端、生產端、需求端和雲端。

具體進展如何?高書生指出,今年5月份工作部署以來,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主要依託現有的工作基礎,整合目前的數據資源,推動剛才提到的8項任務,目前來看件件都有落實。比如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目前普查的數據數量還是非常大的,下一步要把這些數據做結構化的存儲,導入到國家文化大數據的系統當中。

同時,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瞭解,今年,福建古田會議紀念館、河北西柏坡紀念館、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安徽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河南焦裕祿紀念園、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浙江嘉興市南湖革命紀念館、湖南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江西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貴州遵義會議紀念館、陝西延安革命紀念館、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山西右玉精神展館、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等15家單位被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確定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一期)紅色基因庫首批試點單位。“15家單位採集了將近1萬件的館藏文物,而且有些地區儘管沒有進入到15家試點單位,自加壓力,像江蘇、雲南、甘肅等等積極開展試點,所以這項工作,文化基因庫的建設也在穩步推進。除了剛才提到的試點單位以後,各個地方也在對接中華文化基因庫。” 發言時,高書生介紹了這些試點單位的工作進展。

而關於國家文化專網的建設,高書生表示,已經有23個省區市的廣電網絡公司成為國家文化大數據產業聯盟成員單位,正在按照統一的標準搭建省域的平臺。還有江蘇、陝西、貴州、湖北、湖南、廣西、新疆等積極爭取區域的數據中心的建設。全國的平臺目前正在由華數集團牽頭組建國家文化大數據公司,來承擔全國數據中心的建設。

發言最後,高書生總結到,經過短短半年時間的部署和發佈工作,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初步形成了宣傳部門統籌協調、政府部門分工指導、文化機構主動參與的工作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