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寵兒,嫉妒,謀殺了多少才華

莫扎特時候音樂史上非常罕見的奇才。他從3歲就開始學習鋼琴,4歲的時候一般的曲子他只要彈幾遍就能背誦,5歲的就開始作曲,6歲開始到歐洲各國旅行演出,轟動全歐洲,被譽為音樂神童。這位天才雖然也曾經受到過各種讚賞和厚愛,但是也飽嘗了但是貴族社會對他的蔑視和侮辱。後來,他終於辭掉宮廷裡的職位,擺脫了奴僕般的地位,成為了奧地利第一位不依附於貴族的自由作曲家。

上帝的寵兒,嫉妒,謀殺了多少才華

莫扎特的作品具有優雅、清新、歡快、抒情的風格。他的旋律天真質樸,溫和甜美,充滿青春的朝氣。可惜的是他只活到36歲。死後被葬在修道院的平民墓地,連塊墓碑也沒有。然而他給這世界留下近50部交響曲,22部歌劇,50部各種形式協作曲,還有室內樂獨唱合唱作品,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1986年的時候,有一部關於他的電影,叫做《上帝的寵兒》一舉奪得奧斯卡8項金獎,就是根據莫扎特的生平拍攝的。接下來我們就要說到這部電影,我相信收音機前的很多朋友曾經看過這部電影,或者知道它的劇情。這是一部扣人心絃,令人震撼,令人看罷還久久難以忘卻的影片。

上帝的寵兒,嫉妒,謀殺了多少才華

1823年一個下雪天的夜晚,在維也納的一家精神病院裡,一位名叫安東尼奧尼·薩列裡的老人自殺未遂。他向一位神父懺悔講述了多年前自己嫉妒和暗害天才作曲家莫扎特的經過。在30多年前,這位薩列裡在約瑟夫二世的王宮裡擔當宮廷首席樂師。當那位放蕩不羈,玩世不恭但是擁有絕世才華的莫扎特來到維也納之後,這位宮廷首席樂師心裡感到強烈的不平衡。他一方面驚歎於莫扎特的才華,但同時卻陷入深深的絕望。心胸狹窄的這位薩列裡他是由妒生恨,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毀滅掉這個強大而可怕的對手。由於約瑟夫二世的喜愛呢,莫扎特一直留在維也納寫歌劇,他創作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是不朽之作。但是,雖然他的音樂具有天賦,但是在生活中呢,卻是一個不朽邊幅行為非常放肆的二樓。於是在薩列裡的挑唆下保守刻板的維也納音樂界把他設為異端,處處為他下絆兒、設坎兒。

上帝的寵兒,嫉妒,謀殺了多少才華

莫扎特的樂譜遭到大量的刪改,作品無法在劇院上演,就算能上演也常常不能超過一星期。所以他的經濟生活日益困窘。於是薩列裡一方面假裝是最關心莫扎特的人,一方面在精神上折磨,甚至收買了個女僕安插到莫扎特的家裡做奸細,來了解他的創作情況。由於這位宮廷首席樂師的偽裝,天真的莫扎特已經把他視為知己。莫扎特的父親突然逝去一直讓他悲痛萬分,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身體狀況也一落千丈。薩列裡知道機會來了,他帶上莫扎特的父親生前用過的假面具,敲開了莫扎特的家門,要他譜寫安魂曲。那位天才莫扎特他就在恐懼和疾病的雙重摺磨下,夜以繼日的工作。他所創造的歌劇《魔笛》在劇院上演了。他擔任樂隊的指揮。但是有一天,在演出進行到一半時,莫扎特由於體力不支暈倒在地。在莫扎特的病床邊,薩列裡還比他寫安魂曲。病床上的莫扎特極度虛弱無法執筆。薩列裡建議由他執筆,由莫扎特口述。莫扎特的靈感像泉水般噴湧,薩列裡甚至來不及記錄。曲子完成了,天才的生命之火也熄滅了,莫扎特英年早逝。而薩列裡雖然陰謀得逞,但是卻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他備受道德與良心的煎熬,最後精神失常,被送進瘋人院。時光流逝,曾經顯赫一時的宮廷首席樂師薩列裡漸漸被人遺忘,而他曾經嫉妒陷害的音樂天才莫扎特,他的作品卻成為人類音樂殿堂裡的瑰寶,在世界永遠傳唱。

上帝的寵兒,嫉妒,謀殺了多少才華

我剛剛介紹了這部關於莫扎特的電影,它的劇情應該說它與真實的歷史是有出入的,但是這部電影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喜愛就是因為它所揭示的主題實在是扣人心絃。由於嫉妒一個人變成了魔鬼,他成功的陷害了一個天才,但卻同時使得自己墮入地獄之中。我忍不住的想: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作為庸才的大多數對待天才是否都同樣是懷疑是嫉恨,甚至是毀滅呢?有時候我又在想,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裡,我們周圍有熙熙嚷嚷的人群,或許這其中有些人具有格外的天賦,但是是否當他們天賦還未成熟,他們的才華還未得以施展的時候,就已經被周圍,周圍人們他們強烈的嫉妒所抹殺,使他們最後淪於平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