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聚焦江岸区吉庆社区:做好常态化防控 不争全胜不收兵

《人民日报》聚焦江岸区吉庆社区:做好常态化防控 不争全胜不收兵

随着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和城市运转逐步恢复,武汉市社区防控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江岸区大智街道吉庆社区是典型的商业型社区,不仅坐拥全国闻名的吉庆民俗街,周边还分布着商超、通信、服装等众多商业网点,复工复产复市后人员出行频密,防控压力增大。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带领社区群干、志愿者和来自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港务集团、江岸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下沉干部,发扬连续作战作风,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于寻常处见功力、细微处见真章,守牢防线,守住家园。

《人民日报》聚焦江岸区吉庆社区:做好常态化防控 不争全胜不收兵

根据小区封控新需要,值守党员们优化卡口设置

小分队发挥大能量

四月上中旬以来,部分志愿者和下沉干部重返本职岗位,社区党委因事而谋、因时而动,以社区两委成员和党员群干为核心,统筹力量持续抓好小区封控管理。组建小区值守队,每天24小时在居民车辆出入卡口值班,落实“四必”,守牢阵地;组建区域巡查队,对辖区内小区物业、商业门店、建筑工地等开展动态巡查;组建便民服务队,采取社区受理、卡口咨询、上门登记等多种方式把老年、残疾、低保等工作做实做细。

《人民日报》聚焦江岸区吉庆社区:做好常态化防控 不争全胜不收兵

值守人员在关键卡口加强居民和车辆出入管理

小贴纸解决大问题

近两个月来的实践表明,落实“绿码出行”是加强小区出入管理、促进人员有序流动的有效方式。在卡口值守工作中,吉庆社区通过加强宣传运用“健康码”,推动小区出入人员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结合不同值守点位空间布局,社区制作了张贴型、悬挂型、手持型等多种“健康码贴纸”和小提示,方便居民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以更便捷的方式实现扫码登记全覆盖。一张二维码、一部体温仪,短短几十秒却成为值守人员与小区居民交流沟通的窗口,除了宣传政策、反映问题,更多时候是匆忙间一句“谢谢”,让彼此更加暖心。

《人民日报》聚焦江岸区吉庆社区:做好常态化防控 不争全胜不收兵

为居民扫码登记健康信息

小喇叭传递大声音

疫情期间社区防控“小喇叭”响遍吉庆街的楼宇街巷,向居民群众宣传防控政策、普及健康信息、介绍便民举措、回应群众诉求。在社区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值守点和巡查队配备了更多小喇叭,从健康出行到文明购物,从扫码测温到环卫保洁,在完成防疫宣传“规定动作”的同时,社区群干也会结合实际工作录制播放更加丰富的内容,让更多居民听得进、记得住。彭剑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每天来到值守点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便携音箱录制当天的宣传语,汉味十足的家乡话总能让更多路人停下匆匆脚步。

《人民日报》聚焦江岸区吉庆社区:做好常态化防控 不争全胜不收兵

下沉干部不争全胜不收兵

小手机承载大爱心

在小区封控管理过程中,吉庆社区的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抓实每一个细节,办好每一件小事。来自武汉港务集团的鲁刚是下沉干部临时党支部书记,他的手机是临战指挥的“对讲机”,调度人手、分派力量、传达任务、解决纠纷,时刻保持热线状态;来自武汉市委宣传部的黄晓阳去年刚从海军专业回汉,他的手机是便民服务的“公话机”,老人不会操作健康码,他总会用自己的电话手把手做示范,出门取快递的居民忘带手机,他每次都会主动帮忙联系;湖北省总工会的干部郑斌家住吉庆街,他的手机是记录工作的“摄像机”,一张张图片折射大爱,一篇篇暖文抒写真情。

《人民日报》聚焦江岸区吉庆社区:做好常态化防控 不争全胜不收兵

为进出居民测体温

杨杰是吉庆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疫情期间带着社区党员突击队员们在单位会议室和储藏间里打了两个多月地铺。武汉“解封”后,杨杰依然每天早上7点赶到社区,步行或骑车巡查一番后才会回到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他表示,目前大部分社区群干和“两员”可以每周轮休1-2天,但两委成员则是每日到岗,“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社区的‘班长’,每天不到街上看看,总是放心不下!”

来源 | 人民日报APP

《人民日报》聚焦江岸区吉庆社区:做好常态化防控 不争全胜不收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