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宋代建窯識別分析

福建建窯在今福建建陽水吉鎮,宋代著名瓷產地之一,以生產一種帶條狀結晶的黑釉茶盞而駛名於當時,是宋代文獻中多次述及的兔毫盞的主要產地。

建窯創燒於晚唐五代,歷宋、元、明、清代,燒瓷歷史長達千年。

古瓷:宋代建窯識別分析

黑釉瓷器經過千年的發展,燒出了富有變化的結晶釉和窯變花釉。有的在黑色釉地上呈現出條狀和油滴狀結晶,有的燒出窯變花釉,有的把剪紙圖案燒在釉內。此外,在黑釉上用刻花、劃花、剔花、印花裝飾技法用於美化。

古瓷:宋代建窯識別分析

建窯在黑釉上燒出閃耀銀光、細如兔毛的結晶釉,成為建窯最富有特色的產品。(兔毫的形成可能在燒製過程中,釉層中產生的氣泡將其中的鐵質帶到釉面,當燒到1300度以上,釉層流動時,富含鐵質的部分流成條紋,而在冷卻時則從中折出赤鐵礦小晶體而形成)。

古瓷:宋代建窯識別分析

(1)胎體多為淺黑或者紫黑,胎體較厚、堅緻。

(2)釉色黑而滋潤,光亮如漆,釉有垂流現象,有的凝聚成滴珠狀,釉層較厚。

(3)生產器型多以碗、盞為主,都是大口小足。

古瓷:宋代建窯識別分析

古瓷:宋代建窯識別分析

(4)花紋紋飾以口沿裡外黃褐色或灰黃色之細毛狀花紋即俗稱“兔毫”紋者最有名。

(5)建窯黑釉油滴與北方黑釉油滴的區別: 北方油滴斑點是均勻分佈的,因為它是由氣泡形成的,有釉的地方就有氣泡,所以斑點佈滿整個釉面。而建窯油滴的斑點是隨機而生的,所以分佈不均勻,有疏有密。建窯油滴釉流動性強,使碗口部位的釉比較薄,不黑又很乾澀,而在碗外靠底足處有一圈明顯的聚釉。北方油滴釉不易流動,燒成後碗口不會脫釉,聚釉現象也不明顯。

古瓷:宋代建窯識別分析

建窯油滴斑點內有肉眼可見的溝紋(類似田泥幹後的裂紋),是因為包裹團是由許多液相小滴拼合而成;而北方油滴斑點內無溝紋,是因為鐵氧化物均勻聚集在氣泡周圍。斑點內有無溝紋是區別兩類油滴的根本標誌。

古瓷:宋代建窯識別分析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收藏、工藝相關的文章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參考文獻:文物拍賣從業人員複習資料、圖片來源雅昌藝術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