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在中药抗炎药物方面有重要进展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教授陈新联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Joost J Oppenheim博士团队,首次发现中药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中的抗炎活性成分粉防己碱(tetrandrine)可选择性增加髓系细胞中膜结合TNF(membrane-bound TNF,mTNF)的表达,并在体内通过mTNF-TNFR2细胞信号通路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的增殖。相关研究成果有助研发更为安全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已获国际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的子刊《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刊登。

澳大在中药抗炎药物方面有重要进展

自体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导致正常人体组织受到攻击,目前发生原因仍不明。尽管千百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中医药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然而中药调节免疫反应的具体机制,至今不甚明了。陈新与合作者的实验结果显示,粉防己碱通过这一机制有效缓解小鼠的结肠炎疾病。而粉防己碱通过阻断two-pore channels(TPCs)抑制了TACE酶在髓系细胞内的转运及在细胞膜上的表达,从而阻止了mTNF被切割成为可溶性TNF(soluble TNF)。研究结果不但从分子水平揭示了中药成分粉防己碱发挥抗炎功效的作用原理,更提示TPCs或可成为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的全新靶点,从而有助于研发更为安全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今年颁布的“国家十大重要前沿科学问题”之一,正是如何从细胞与分子水平理解中医药免疫调节的机制,所以该发现也因此而备受全球学界瞩目。


陈新长期致力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与Treg细胞的研究,与Oppenheim前期合作的系列研究,首次发现了TNF受体2对Treg细胞的激活、增殖、功能及表型稳定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获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并成为研发治疗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新型药物的理论基础。

澳大在中药抗炎药物方面有重要进展

贺天珍(右二)和陈新(右一)

论文第一作者为澳门大学博士研究生贺天珍,陈新为论文的最后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此项研究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档案编号:014/2015/A1,201/2017/A3,0056/2019/AFJ),及由澳门大学资助(档案编号:MYRG2017-00120-ICMS,MYRG2019-00169-ICM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