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噩夢般的婚姻,我才明白門當戶對有多重要!”

“經歷了噩夢般的婚姻,我才明白門當戶對有多重要!”


央央是我姥姥家鄰居的小女兒。以前小時候每次回姥姥家,都會跟她一起玩,後來大了,見面的次數少了,也就不怎麼聯繫了。


尤其是這幾年,就連過年去姥姥家拜年也不見她回來。後來聽說是因為結婚了,並且和家裡人鬧得很不愉快,所以就斷了聯繫。


今年年初因為姥姥的後事,我們全家又回到了姥姥以前的房子。時隔三四年我又再一次見到了她。


還記得以前的她總是特別愛漂亮,臉色白皙,身材微微圓潤,打扮得特別時髦。而這一次再見她,卻是臉色蠟黃,身材消瘦,滿臉疲憊的模樣。


後來,跟她聊天,才知道,她離婚了。她跟她的前夫是高中同學,但是她的父母卻特別反對這門婚事。


原因是因為男方家裡條件不好,父親因為早年賭博欠債被人打傷了一條腿,所以沒有正式工作,只能偶爾打打零工,母親在一家酒廠幫人糊紙盒賺錢,他自己也只念到高職,就去工地開挖掘機了。


而央央家,雖然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但父母都是鐵路職工,央央也是一個縣裡的小公務員,一家人普普通通,中規中矩,日子也還算過得不錯。


但是因為高中時,他們就彼此喜歡過,又加上之後兩個人的工作在一個縣城,所以來往越來越密切,最後也就在一起了。


儘管她的父母也對男方家庭狀況仔細考察了一番,認為他為人輕浮,好吃懶做,家庭條件不好,父母也好逸惡勞,總之就是超不靠譜,以後在一起是不會有好日子,要求他們倆分手。


可是她卻死活不同意,最後甚至偷了戶口本,和她前夫偷偷領了證。所以後來,她父母一氣之下,就說要跟她斷絕關係,婚後不再往來。


不得不說,她的父母看人看得很準,這男人真得不靠譜,她結婚後就想離婚,真的好後悔,沒聽父母的勸,不知道門當戶對究竟有多重要!


她結婚不到兩年就有了離婚了的念頭。導火索又是什麼呢?


開頭講過,她前夫的爸爸年輕時好逸惡勞,賭博還被人打斷了腿。


她前夫估計也是繼承了這方面的基因,剛開始還只是打麻將,後來甚至還開始賭球,她懷孕三個月,突然見紅,半夜給她前夫打電話,打了無數個,都沒有人接,因為當時他前夫正在賭桌上賭紅了眼。後來還在網上賭博,欠了幾十萬的賭債,沒辦法,只能要求離婚。


可是她前夫死活不同意,並且在她懷孕期間也卻是收斂了許多,後來還說是想讓他們娘倆過上好日子,跟朋友在外面做起了生意。但是誰知道,她月子都還沒坐完,前夫就因販毒,在四川被抓,她和孩子徹底沒了依靠,所以現在只能離婚,回到了孃家。


用她的話來說,這幾年她的婚姻生活簡直就是“噩夢”,不僅生活中,跟前夫還有公公婆婆有諸多的摩擦,到頭來還落到了這樣的一個下場,真的是悔不當初。


真的不應該不聽父母的勸告,不應該不顧父母說的門當戶對,也不知道自己當時是著了魔了,還是怎麼的,父母越是反對,就越是想跟他在一起。


像央央的這種情況,父母越是反對,就越是堅定在一起的事例很多。這其實是一種叫“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的心理現象

:當出現干擾戀愛雙方愛情關係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係也因此更加牢固。


所以很多時候,聽不進長輩的勸,並不是因為真的這段感情情比金堅,或是有多麼的愛對方,而是我們沉迷在了這樣的一種心理狀態之內,把對方看得無可取代。


並不是父母所倡導的“門當戶對”的傳統婚戀觀,不正確,而是因為我們在當下難以去懂的其中道理,也不想去懂得。


傳統的“門當戶對”婚戀觀,雖然看似是老一輩對於階級,物質條件的固有偏見,但其實其中蘊含的是對於婚戀關係,對於兩性關係多方面條件的科學思考和經驗。


門當戶對,說到底,是一種同類感,而同類感恰恰是兩個人“精神契合”的基礎。


當兩個人的精神契合度越高的時候,精神交流才能更加流暢。


而門當戶對,能夠讓這種“同類感”的三個主要方面,達到符合的要求的標準。


“經歷了噩夢般的婚姻,我才明白門當戶對有多重要!”

01

相互認同


認同的背後其實是歸屬感,當他在茫茫人海中發現你認同他的某些觀念或人格時,他會覺得自己找到了同類。


當他覺得你和他是同類的時候,他才更能把你和旁人區別開來,並且,更容易對你真實的敞開自我。當他遇到問題,或是跟你有分歧的時候,才會更想要去聽你的意見。


你們的各種觀念才更容易得到彼此的尊重和理解,原則性的矛盾才會越少,因為你們的根源是相互一致的。


02

一致的審美偏好


門當戶對,也就意味著你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事物,和所接受的教育環境大致一樣。所以你們才會有更多審美偏好的重疊。


當一個人對世間萬物的審美,與另一個人的重疊程度越高的時候,他們可討論的東西就越多,在生活中,達成一致性的時刻也就越多。


也就是說,你對世間萬物的審美,與他重疊程度越高越好。


在這種相似審美的催化下,兩個人對相互的欣賞度也就會越高,情感也就會不斷升溫,相互的“同類感”也會更加強烈。


03

一致的三觀


門當戶對的兩個人,無論是在物質條件,還是受教育環境,或是家庭氛圍上,會有高度的相近,因而“三觀”的形成上,也會更加的一致。


比如對方是一個家庭富有的人,那麼他就不會覺得你在穿和吃上講究享樂,是一種浪費。你喜歡看電影,他覺得看電影是浪費錢,不如在家找資源。


又比如對方是開明的高知家庭,父母對於晚輩的生活從不過度干涉,那麼他的家人就會更加懂得尊重晚輩的意見,不對你們的生活指手畫腳。


三觀不同,看似只跟“三個觀點”有關,實際映射到生活中,是密密麻麻的瑣碎小事。


但這些小事產生的分歧,都無一例外可以讓對方感受到與你強烈的差距和遙遠的距離。


雖然,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婚姻或是戀愛之中,沒有哪兩個人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擁有相互認同,一致的審美偏好,一致的三觀,相比來說會比什麼都不一致的兩個人在一起,更容易共情、包容,和相互理解,也會更少一些爭吵和埋怨。


就像有句話說的:你不一定認同我的做法和選擇,但是你至少理解我為什麼總要這樣做這樣選。


婚姻是唯一沒有領導者的聯盟,當方向一致時,才更能夠齊心協力。門當戶對,這樣的“婚戀觀”看似粗暴無禮,實則蘊含了最深的哲學和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