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进度条只剩下50%,这半年,教会了每个人脚踏实地

正文共:2845字 3 图

预计阅读时间: 2 分钟

1

2020年进度条只剩下50%,这半年,教会了每个人脚踏实地

转眼来到了2020年6月的最后一天,这也意味着,2020年的进度条只剩下了50%。

微博上#6月的最后一天#这个话题炸开了锅,有感慨上半年漫长的;有悻悻地向时间妥协的;有为自己加油打气,说终于熬过了最艰难时光的;也有鼓励大家挥别过往,重新开始新征程的……

彼时,人民日报更是在官微发布了一则泪目视频,提醒我们2020注定不能重启,但每一个人,仍在加油,为这未完待续的2020,雄起!

不得不说,这次猝不及防的世界级黑天鹅事件,逼停了不少人过快的步子,捅破了不少行业虚无的泡沫,还顺便狠狠地扇了每个人一巴掌……

惊醒的同时,地心磁场也仿佛被重新激活,每个人又都回落到了地上,脚踏实地的,继续扎深;飘在空中的,又从头脚踏实地。

当然,今天的文章并不是想抒情,也不是为了盘点,而是想要借《小逻辑》这本书,来跟你聊一聊“脚踏实地”。

2

2020年进度条只剩下50%,这半年,教会了每个人脚踏实地

这本《小逻辑》并非黑格尔所著的哲学著作,它有一个副标题,全书名为《小逻辑:让选择变简单的方法》,两位作者皆是英国政府行为观察小组的核心成员。

他们在帮助数百万人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总结出21个反直觉的行为学规则,并将其统合为7大核心概念: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承诺机制、奖励机制、分享机制、反馈机制、连接纽带,写进了这本书。

2020年进度条只剩下50%,这半年,教会了每个人脚踏实地

其实,细读下来,我发现,这本书的主线(明线)并非是让选择变得简单的方法,而是如何制定目标、实现目标的闭环路径,而其隐线则在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脚踏实地”。

在书中的结语部分,作者反复强调的要点在于,想要实现大目标,必须从小处着手,而且,还颇为苦口婆心地劝诫众人,如果不能认真对待每一个小细节,你就不大可能实现大抱负

而这七大核心概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如同通关地图一样,你可以沿着路径,将内部元素自由拼接,直至达到目的地。

3

2020年进度条只剩下50%,这半年,教会了每个人脚踏实地

完整的21个行为学规则的图谱更为全面,虽书中每个小要点所提示的关键内容与其他效能类书籍并无大异,不过,其使用故事串联的方式,确实颇具新意。

2020年进度条只剩下50%,这半年,教会了每个人脚踏实地

其实,这些概念都很好理解,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很多细节往往违反人的直觉。这其中每一章都有不得不提的要点,我一一整理给你。

一、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的要点在于我们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目标太多。

此外,更重要的是从提升幸福感着手,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继而专注它,设定好完成日期和清晰的衡量标准。

最后,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逐一完成。

二、制定计划

计划越简单越好,而设置明确简单的“亮线”是这一部分的关键。什么是“亮线”呢?

打个比方,如果你希望控制自己饮酒,那么,不是让自己滴酒不沾,而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约定。比如,规定自己一周只可以喝两次啤酒,一次不超过一瓶,如此等等。这样既简单可行,又便于养成习惯。

最后,别忘了给自己设置一个阶段性的最后时限,为自己的阶段性或者最终胜利庆祝一下。

三、承诺机制

在这个部分最重要是承诺,而是否能兑现承诺则取决于两个角色,一个角色是自我裁判,另一个角色则是他人裁判。

自我裁判意味着我们要与“当下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做斗争,“当下的自己”代表着享乐,舒适,而“未来的自己”则意味着挑战、自律。

那么,让哪一个自己掌管自己的方向盘,则由你自己大脑中不断被训练的自我裁判裁决。

而他人裁判则意味着“公众裁判”和“指定裁判”,公众裁判代表着你把承诺(计划)公之于众,众人都会成为见证者或是监控者。

指定裁判,则是为了防止内在“自我遮蔽”效应作祟,比如,如果这么多见证者都不care我的承诺,那我就可以不履约的遮蔽怪圈。

选定一个人来时时刻刻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自己,并不断给予及时反馈,奖惩、以帮助我们促动向前。

四、奖励机制

在奖励机制部分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个雷区,那就是奖励是刚需但并非必需,尤其是物质奖励更非必需,设置时一定要慎重。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的例子,对于一些有荣誉感、使命感的事情而言,如果你一定要设置一定比例的物质奖励,反而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比如,书中提到的高中生在社会活动中募集捐款的例子,实验把学生分为3组,第一组无奖励,第二组奖励募捐款总额的1%,第三组奖励10%。结果,第一组募集的最多,10%奖励的组排第二,而给1%作为奖励的第二组募集金额少了36%。

那么,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

第一,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物质建立转为精神奖励;

第二,设置一些物质买不到的东西(或荣誉)作为奖励;

第三,利用“损失厌恶”的心理设计“反激励”。

当然,如果一定要用物质奖励的话,你所设置的金额要与事情本身的价值相对等,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五、分享机制

分享机制部分,书中写了一个颇为有趣的游戏,叫做“互惠环”。

而这个机制讲求的是通过非常态组织中每个人的资源互通,形成互惠,这样不但拓宽了你的社交圈层,还在于有了更多的人、资源、渠道、生态帮助你达成目标,实现计划。

正所谓“分享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这同样适用于目标达成。

六、反馈机制

长期以来,反馈一直被认为是帮助人们改变行为、实现目标的有效工具。那么,反馈机制的第一层则是量化。

量化在于知道自己目前水平处于多少分值,打算去到多少分值,以及在过程中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到达期待的分值,而不至于偏离轨道。

而在量化的过程中,还逐步夯实了第二层的两个重点——具体、可行,从而推动自己真正实现目标。

此外,我们还要记得抬头看看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就像我常常强调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一定是要知道自己与这个行业或领域最牛的人差距在哪儿。实现目标亦是如此。

进步要跟自己比,但也不能降低标准,要知道外面的宇宙有多大。

七、连接纽带

最后是刻意练习,正如刻意练习的要义并非追求数量,也要追求质量一样,我们要追求的是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有进步,这样才能摆脱低水平的重复,真正触达目标。

另外,还要允许自己试错和实验,留给自己反思与庆祝的时间。

试错是进步的必经之路,而反思加速了这个过程。在书中就提到,每天拿出15分钟反思所学的人,平均成绩比不反思的人高出20%。

那么,庆祝则意味着保持仪式感,小小而“隆重”的仪式感会帮助我们建构自信,从而由内而外散发力量,促动自己达成目标。

4

2020年进度条只剩下50%,这半年,教会了每个人脚踏实地

最后提醒大家,在生活中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困难,也曾像大山一样压在我们身上或伫立在我们面前,这在当下看似无法逾越,实则并非如此。

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它们拆成一个一个细项,一点一点完成。就像冯唐所说:“慢慢来,走窄门,长远看,反而是最快最短的通向美好的道路。”这也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从小处着手,实现大目标。

也期待2020年下半年,每个人都可以继续“脚踏实地”,毕竟,《见识》中曾说过,利用很贵的食材,做出一盘美味并不难,难的是将土豆丝这样的菜炒出好味道,让大家回味无穷。

而真正一流的大师正是在小事上体现一流水准,故被称其为大师。

愿我们每个人在“脚踏实地”的路上,踏出自己的印记,2020年下半年,加倍夯实自己!

2020年进度条只剩下50%,这半年,教会了每个人脚踏实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