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ZAO換臉到校園人臉監控,新科技怎麼總能引起爭議?底線在哪?

最近一款名叫ZAO的APP火了,據小信老婆親測,想變成誰就變成誰。

以AI換臉為噱頭,不用你自己去製作視頻,只需要你把自己的正面照傳給它,他就能幫你圓了跟偶像同臺的夢。

一時間火爆至極,服務器都宣告宕機。

這種火爆還沒延續超過一天,各路專家公知就紛紛發言,上傳你的正面照會涉及諸多法律風險以及隱私洩露的可能,用你的臉製作出的視頻如果涉及侵權,那麼平臺是無辜的,責任完全在你,這在用戶條款上已經寫得明明白白了,而上傳你的正面照也意味著平臺將擁有你的肖像權,可以隨時挪作他用而不必告知與你。

從ZAO換臉到校園人臉監控,新科技怎麼總能引起爭議?底線在哪?

一時間又搞得人心惶惶,當時沒仔細看用戶協議,現在恨不得立馬刪除賬號。

看,廣大人民群眾的隱私和法律意識經過多年培養還是如此淡薄。

其實,這樣的的換臉能力根本不是ZAO的“原創”,業內推測,陌陌旗下的這款軟件很大概率是參考了前兩年國外的一款軟件。當時國外網友deepfakes自己利用此技術做了一些視頻,因為換臉程度極高,甚至以假亂真,很快傳播開來。

後來因為事情越搞越大,明顯觸犯了法律,接到了不少官司,deepfakes更剛,直接把這項技術的代碼開源了,成為了公開的技術,這下可好,藏在互聯網黑暗角落裡的各路人馬紛紛出動,用此技術做出了很多“明星視頻”(你懂的)。

你把正面照傳到ZAO上面,也就相當於你把你這張臉免費賣了,你也就沒有臉了,你可以成為任何人,任何人也都有可能成為你。

ZAO的熱度還沒消退,一個視頻又引起了熱議,同樣是關於AI臉部識別的。

這個來自國內一個AI獨角獸公司的視頻中描述了他們出品的課堂監控軟件的強大能力,前臺通過攝像頭獲取學生的面部表情,後臺就能用計算機算法分析出學生聽講、看書、趴桌子、溜號、玩手機的次數和程度。

要知道,監獄也不會實時監控犯人每天都和誰說了話,在牢房裡都幹了什麼。

學生在課堂的一舉一動都將沒有隱私可言,這真的是為了學生好嗎?

前幾年眾多幼兒園以及中小學就開始校園監控的普及,開始只是方便家長查看自己孩子是不是吃得好睡得好,受沒受欺負,這還都是正常的,可一旦涉及到科技去主動替代人來分辨這個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思想動態,那事情可就變了。

從ZAO換臉到校園人臉監控,新科技怎麼總能引起爭議?底線在哪?

未成年人的隱私在成人眼裡到底算不算隱私?心大的還好說,像小信一樣害羞的那可真是不敢再跟女孩子說上一句半句的了,分分鐘成為老師和家長的笑柄。

誠然,目前科技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快,嚇尿單位也越來越小,未來會影響人們生活甚至顛覆人們認知的科技應用越來越多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我們能確保我們真的能“掌控”住這些科技只是用來服務人類而不是“監管”人類嗎?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們不是在擔心科技發展,我們擔心的是我們自己“不可控”,當人工智能有一天真的超越人類智能的時候,一點點罪惡的念頭經過人工智能的放大就可以輕易造成大規模的殺傷。

人才是原罪,技術不是。

這樣的論調我們聽過很多,用鐵絲開鎖偷東西,你能說鐵絲有罪嗎?用手機偷拍別人,手機有錯嗎?

鐵絲和手機只是提供了相關功能,並無主觀惡意,這樣的解釋在網絡技術範疇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避風港原則”,這個名詞最早來源於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1996年通過的兩項條約,簡單點說就是平臺和工具只是提供服務,對於不當的侵權內容和行為只要及時刪除就不承擔責任(當年快播被定性為不適用於這項原則)。

現在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和相關公司拿著“避風港原則”當成了令箭。

確實,技術不是萬能的,技術本身也不分善惡,在某項技術發展的初期,在應用過程中出現一些疏漏是可以理解的,當然這得在主觀沒有惡意的前提下。但如果在技術應用之前,權力方已經想到有可能的危害而不去改BUG,反而利用避風港原則開脫嫌疑,一邊掙著錢還一邊抱屈,對於這樣的行為,小信只能說總有一天有人會代表月亮消滅你們。

從ZAO換臉到校園人臉監控,新科技怎麼總能引起爭議?底線在哪?

萬幸的是,現在的新科技並不僅僅只會讓人們迷茫、分不清好壞,有一些已經走在了切實幫助人們的道路上。

某大廠(南極鳥類)的團隊已經開始利用AI進行人臉尋人,尋的是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前被拐賣的小孩,這套系統能將現在的長相與小時候的照片進行比對,判斷出是不是一個人的可能性,這可有點厲害了,畢竟不是每個案例都有時間和精力去做DNA比對,據說今年已經有六七個的尋回案例了,可喜可賀。

同樣,實時人臉識別也不都是意圖“監管”我們的,“抓逃小王子”歌神張學友的演唱會通過這項技術一共抓到多少逃犯了有哪位能給我個準確數字嗎?

有支持技術應用的,就一定有反對的。

今年5月,美帝舊金山,經過了好幾個月的討論,最終通過了一項禁止政府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條例,更多的人認為人臉識別技術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要小於這項技術帶來的歧視、侵犯隱私等危害。以後舊金山要想在演唱會抓人,科技可就幫不上什麼忙了,全靠人眼識別了。

無論哪國,法律條文都永遠跟不上科技的進展,facebook洩露用戶信息、亞馬遜音箱竊聽用戶對話等新聞在近年不絕於耳,但最後也都不了了之。

在科幻小說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描寫,一家公司或者一個團體靠著一項領先的技術試圖掌控一切,電影《頭號玩家》也描述過類似場景,也許在未來,國家的概念真的會被弱化,誰掌握著最高端的科技成果,誰就是大boss,誰就能通過萬物互聯的世界隨時獲取人們的任何信息,從而精準的去“割韭菜”,把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從ZAO換臉到校園人臉監控,新科技怎麼總能引起爭議?底線在哪?

幕後首腦們坐在電腦前一邊以上帝視角瀏覽著任何想要知道的信息,一邊看著公司市值和銀行賬戶的變動,顯得百無聊賴。

也許有錢人的生活就是這麼平凡無奇,且枯燥。

這還是好的,但願科技發展到那個階段時,不需要約翰康納來帶領我們反抗。

更但願人類真的能團結一致,掌控住屬於人類自己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