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AI算命”換臉“AI教育”?借新基建的風口,騙局換湯不換藥

AI技術可以說是時下非常火爆的技術,很多公司都在研究AI 人工智能,而這次國家新基建的部分也重點加入了AI技術,使得整個行業更加的受到大家的關注,但其實我們碰到的絕大多數AI 技術並不是真正的AI技術,這是怎麼回事呢?


當年“AI算命”換臉“AI教育”?借新基建的風口,騙局換湯不換藥

“AI算命”?

曾經在網上出現一種“AI算命”的網絡騙局,說的是隻需上傳一張照片,“AI”便可以解碼你的未來命運。打著 AI的招牌,背後卻是一套隨機的模版。其背後唯一支撐的科學原理來自於人類的的心理自我暗示。

當年“AI算命”換臉“AI教育”?借新基建的風口,騙局換湯不換藥

而這其實就是現在 AI市場的縮影,其實 AI的重點的是深入學習,而現在在市場上充斥著很多都是通過數據或者是人在背後操控的所謂的AI技術,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騙人的,而現在有一個行業特別流行,那就是AI+教育行業。

當年“AI算命”換臉“AI教育”?借新基建的風口,騙局換湯不換藥

AI+教育

AI+教育概念的混亂,一方面是由於技術門檻過高,許多管理者本身並不懂“AI”,只是風口到了,便順著概念而上。很多通過進行教育評估把學生的情況進行分類,然後在銷售相應的教育產品,這與上面提到的“AI+算命”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年“AI算命”換臉“AI教育”?借新基建的風口,騙局換湯不換藥


還有就是教育APP使用起來的時候,其實是對於目前一個功能的搭配組合,舉個例子,很多軟件出現的的所謂 AI智能其實就是許多“養成系”的聊天機器人(小愛同學)、口語測試(羊駝教育PTE模擬考)、語音識別系統(科大訊飛語音識別)等的功能集合。

當年“AI算命”換臉“AI教育”?借新基建的風口,騙局換湯不換藥

其實某中小教育企業創始人自己都承認:“不要說什麼人工智能,其實現在都還是人工智障,去人工化就不可能,我們自己都知道。”

當年“AI算命”換臉“AI教育”?借新基建的風口,騙局換湯不換藥

教育是一個很傳統的行業,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很多時候並不是傳授知識那麼簡單,有教你做人的老師,也有教你知識的老師,當我們還沒有搞清楚教育的本質的時候,所有 AI+教育的概念我都認為是騙人的。人工智能不能脫離事物本質這是最根本的。大家關於 AI+教育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關注並留言給科技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