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墓室繪壁畫的習俗早在漢代就有了,難怪唐代墓室壁畫那麼好看

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是由秦漢文明向隋唐文明的過渡期,這一時期禮俗變化很大。其中傢俱變化主要表現在由席地傢俱向垂足高坐傢俱的轉變,出現了魏晉以前從不流行的新品種。

此時的床足極為低矮,因為與席地起居習俗相適應。

尊者墓室繪壁畫的習俗早在漢代就有了,難怪唐代墓室壁畫那麼好看

北周安伽墓屏風石棺床

南北朝時期的石棺床中有值得注意的例子。

比如陝西西安北周康業墓石床。康業死於北周天和六年(571年),本是來自昭武九姓中康國的王族,生前歷任大天主、羅州使君、車騎大將軍、雍州呼樂等職,死後被詔增為甘州刺史。他是王族,石床使用了華麗的裝飾圖。石床長238、寬107釐米,床下前沿設三雕成蹲獸形的床足。康業屍體即安葬床上。

尊者墓室繪壁畫的習俗早在漢代就有了,難怪唐代墓室壁畫那麼好看

北周康業墓屏風石棺床 《2004中國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05年

在墓室內繪所葬死者(習慣稱為“墓主人”)的正面坐床或榻畫像,至少可追溯至東漢時期。例如河北安平逯家莊熹平五年(176年)墓中右側室繪有墓主人朱衣正坐的圖像,下為坐榻,側後附屏風,上張斗帳。

尊者墓室繪壁畫的習俗早在漢代就有了,難怪唐代墓室壁畫那麼好看

大同沙嶺北魏墓東壁壁畫大床 《2005中國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06年

此後魏晉南北朝時期此風沿襲不衰,特別在北朝時期更是高官貴胄的墓室壁畫中最重要的圖像。可舉下述二例:

一是山西大同沙嶺北魏墓正壁壁畫墓主夫婦共坐的大床。據墓中所存殘漆器銘文,該墓可能葬於太延元年(435年)。大床橫陳室內,夫左婦右並排正坐床上,床後有矮屏,前有上陳食具的案,男主人還有三足隱几,隱几前面一足顯露於膝前,作獸足形狀。

尊者墓室繪壁畫的習俗早在漢代就有了,難怪唐代墓室壁畫那麼好看

北齊徐顯秀墓北壁墓主夫婦坐大床壁畫

二是山西太原北齊徐顯秀墓墓室正壁(北壁)壁畫墓主夫婦共坐的大床。徐顯秀為北齊太尉武安王,葬於武平二年(571年)。大床黑褐色,橫陳室中,前沿床面下設三足,足與足間為壼門,床面上側後置屏風。其形制與前述北周安伽墓等的石床同,更證明墓內葬具石床確為模擬生活中大床所製作。墓主夫婦正坐床上,夫左婦右,兩人之間有堆積如小山的各色食具與食物,足見該床面之寬大。床上方覆以大型覆鬥頂帳。

尊者墓室繪壁畫的習俗早在漢代就有了,難怪唐代墓室壁畫那麼好看

鄧縣畫像磚老萊子娛親中的床、帳  《鄧縣彩色畫像磚墓》,文物出版社,1958年

除壁畫中墓主夫婦坐床外,在墓室所嵌畫像磚及石棺上的圖像中,也可看到大床的圖像。例如河南鄧縣畫像磚老萊子娛親圖像中,老萊子父母即同坐大床之上,該床下設四足,足間為壼門,床上張帳。又如傳河南出土的北魏畫像石棺上孝子圖中,郭巨夫婦欲埋兒而得金後,回家侍奉老母,郭母即坐於四足大床之上。通過這些圖像,可見當時家庭中大床使用之普遍。

尊者墓室繪壁畫的習俗早在漢代就有了,難怪唐代墓室壁畫那麼好看

南京郭家山東晉墓(M13)陶床 南京市博物館:《六朝風采》圖版249,文物出版社,2004年

在江南的東晉南朝墓內,隨葬陶製明器中有時有大床的模型。模型明器尺寸較真床為小,常常在120釐米左右,但遠比文獻所記榻的尺寸(三尺五,約84釐米)長得多。在江蘇南京的南京大學北園東晉墓、象山七號墓、郭家山東晉墓等墓都有出土。以南京郭家山東晉墓(M13)六足陶床為例:陶床灰陶質,床面長120.6、寬84.2釐米,通足高24.2釐米。床下前後沿各有三足,兩端各一足,居中一足,足間與床板邊緣做出弧線形,形似壼門,床板下有隆起的隔梁,以模擬木製實物。南京大學北園東晉墓出土陶床與之形貌相同,尺寸略長一點,長125、寬100、高28釐米。象山七號墓出土陶床略短,長112、寬65、高21.4釐米。在床上還放置一件三足隱几。

內容整編自:楊泓《考古所見魏晉南北朝傢俱(中)》《紫禁城》2010年12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