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錢的社會

今天下午下班的時候去了一趟市場買菜,走到水果攤的時候看到甘蔗突然就很想吃,然後就買了一根甘蔗,價格倒是不貴。買完甘蔗又看到了芒果,老闆說10塊錢1斤。說實話當時我是猶豫了一下,因為確實是感覺有點貴,但是因為好久沒吃過芒果了,所以還是選了兩個。在付錢的時候我問店家一共多少錢,店家算了一下說是26.6元。然後我就開始掃碼付款,付款的時候順口說了一句“老闆不抹去零頭啊?”結果老闆沒有說話,所以我就按照26.6元付的款。

離開的時候心裡突然有點不舒服,直接原因就是因為店家沒有把零頭抹掉。雖然理智告訴我店家這麼做也沒錯,生意本來就是這樣,但是心裡還是感覺店家似乎不太會做生意。說實話很多時候在市場上買東西其他店家都是直接把零頭抹去,所以可能也就形成了習慣,這次遇到這種不抹零頭的店家,還是有點錯愕。

現在想想,也搞不清自己究竟是不是想佔店家這一毛錢的便宜,因為從生意的角度來說,店家確實沒有做錯。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一毛錢,讓我決定了以後不會再買他家的東西,可能這家水果店聽我說的是普通話感覺不是本地人,所以也無所謂。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一毛錢可能真的是不顯眼,多付少付其實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但是在我的理解中,正是這樣的一毛錢或者幾毛錢恰恰會決定消費者對一家店的印象。當初讀大學暑假的時候,自己也在小區門口做兼職賣過水果,一般的情況下都是零頭直接就免去了,其實免去的時候自己也很不捨得,畢竟免去的都是利潤。但是我知道,在水果品質不錯的情況下,可能就是因為免去的這幾毛錢,消費者就會選擇以後在我這裡購買水果。在商品的買賣中,抹去一個零頭,更能夠體現商家的一個經營之道,更多的時候是體現了商家對消費者的一個善意。一個“零頭”,可能更多的體現出了人情的社會。

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大概是十幾年前吧,有一個親戚在老家開了一個商品店,很懂為人處世的道理,生意也很不錯。有一次來了兩個熟人,因為操辦婚禮買了大概1000多元的東西,在那個年代,1000多元已經是很多了。在結賬的時候有一個十幾塊錢的零頭,不知道親戚當時是比較忙還是什麼原因,隨口就說:“一塊錢的零頭就不要了”,結果買家當時就變臉,說了一句話:“我在你家買了1000多塊錢的東西,就抹了一塊錢?”在親戚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買家又說道“東西我不要了。”說完就轉身走了。當時親戚還因為這件事自己生了一陣悶氣。其實在買賣的過程中,抹去一個零頭,不僅僅是店家釋放的一種善意,對於買家尤其是熟人而言,可能更多的是一個“面子”的問題。

個人的理解中,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人情社會往往能夠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為融洽。想起偶爾讀過的一篇文章,裡面有一句話記憶特別深刻:“朋友是橋,用來幫助彼此走過一段困難的路、跨過一條難過的河流”,記得當時作者在文章中寫道在剛聽到朋友說這句話的時候很憤怒的時候把有求於他的朋友趕出了家門,後來卻深感朋友這句話的正確性。

現在的我已經工作幾年了,也越發的感覺到這句話的正確性,雖然自己是做著財務的工作,有著嚴格的工作原則,但是在不違反原則和規定的情況下,與人為善,給人便利,終究會有所回應。畢竟人無完人,彼此之間終究有需要幫忙和協助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