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钱的社会

今天下午下班的时候去了一趟市场买菜,走到水果摊的时候看到甘蔗突然就很想吃,然后就买了一根甘蔗,价格倒是不贵。买完甘蔗又看到了芒果,老板说10块钱1斤。说实话当时我是犹豫了一下,因为确实是感觉有点贵,但是因为好久没吃过芒果了,所以还是选了两个。在付钱的时候我问店家一共多少钱,店家算了一下说是26.6元。然后我就开始扫码付款,付款的时候顺口说了一句“老板不抹去零头啊?”结果老板没有说话,所以我就按照26.6元付的款。

离开的时候心里突然有点不舒服,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店家没有把零头抹掉。虽然理智告诉我店家这么做也没错,生意本来就是这样,但是心里还是感觉店家似乎不太会做生意。说实话很多时候在市场上买东西其他店家都是直接把零头抹去,所以可能也就形成了习惯,这次遇到这种不抹零头的店家,还是有点错愕。

现在想想,也搞不清自己究竟是不是想占店家这一毛钱的便宜,因为从生意的角度来说,店家确实没有做错。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毛钱,让我决定了以后不会再买他家的东西,可能这家水果店听我说的是普通话感觉不是本地人,所以也无所谓。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一毛钱可能真的是不显眼,多付少付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在我的理解中,正是这样的一毛钱或者几毛钱恰恰会决定消费者对一家店的印象。当初读大学暑假的时候,自己也在小区门口做兼职卖过水果,一般的情况下都是零头直接就免去了,其实免去的时候自己也很不舍得,毕竟免去的都是利润。但是我知道,在水果品质不错的情况下,可能就是因为免去的这几毛钱,消费者就会选择以后在我这里购买水果。在商品的买卖中,抹去一个零头,更能够体现商家的一个经营之道,更多的时候是体现了商家对消费者的一个善意。一个“零头”,可能更多的体现出了人情的社会。

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大概是十几年前吧,有一个亲戚在老家开了一个商品店,很懂为人处世的道理,生意也很不错。有一次来了两个熟人,因为操办婚礼买了大概1000多元的东西,在那个年代,1000多元已经是很多了。在结账的时候有一个十几块钱的零头,不知道亲戚当时是比较忙还是什么原因,随口就说:“一块钱的零头就不要了”,结果买家当时就变脸,说了一句话:“我在你家买了1000多块钱的东西,就抹了一块钱?”在亲戚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买家又说道“东西我不要了。”说完就转身走了。当时亲戚还因为这件事自己生了一阵闷气。其实在买卖的过程中,抹去一个零头,不仅仅是店家释放的一种善意,对于买家尤其是熟人而言,可能更多的是一个“面子”的问题。

个人的理解中,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人情社会往往能够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想起偶尔读过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记忆特别深刻:“朋友是桥,用来帮助彼此走过一段困难的路、跨过一条难过的河流”,记得当时作者在文章中写道在刚听到朋友说这句话的时候很愤怒的时候把有求于他的朋友赶出了家门,后来却深感朋友这句话的正确性。

现在的我已经工作几年了,也越发的感觉到这句话的正确性,虽然自己是做着财务的工作,有着严格的工作原则,但是在不违反原则和规定的情况下,与人为善,给人便利,终究会有所回应。毕竟人无完人,彼此之间终究有需要帮忙和协助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