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創業減少,單位就業成主要去向

疫情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創業減少,單位就業成主要去向

不同學歷就業去向。

疫情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創業減少,單位就業成主要去向

期望就業城市排名。

疫情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創業減少,單位就業成主要去向

畢業生期望行業分佈。

紅網時刻5月9日訊(記者 盧欣 通訊員 唐清瀅)近期,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大學生就業市場造成的衝擊,智聯招聘發佈大數據和網絡調查,數據分析表明,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結構性矛盾突出,受疫情衝擊,畢業生的期望行業、崗位、工作地點等發生改變;單位就業是畢業生主要去向,新經濟行業受到青睞,而薪酬福利、職業發展和工作生活平衡是求職主要關注因素;實習經歷有助於畢業生成功就業,線上招聘面試成為疫情期間求職的主流方式。

從總體來看,單位就業為畢業生主要去向。其中,選擇單位就業的比例最高,為75.8%;其次,為自由職業和國內/外升學,所佔比例分別為7.7%和7.5%;而選擇創業或其他的畢業生比例最低,僅佔2.8%;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擬考研”“擬出國”及“暫不就業”等形式的慢就業,比例為6.2%。分學歷來看,不同學歷的學生就業去向有所差異。碩士生主要選擇單位就業,這一比例接近90%;本科生更傾向於國內/外升學,尤其對於雙一流院校的學生而言,選擇升學深造的比例更高;而大專生在自由職業、慢就業、創業或其他等就業去向的佔比要高於其他群體。

從期望就業城市來看,一線、新一線城市及部分省會城市成為畢業生首要選擇。具體來看,期望去北京、廣州、成都、上海、深圳、杭州、南京、西安、重慶、鄭州等城市就業的學生比例最高,這些城市的知名企業數量及就業機會較多,同時人才競爭也相對激烈。另外,一些二線城市,例如石家莊、瀋陽、太原、南寧、長春、呼和浩特、南昌等,這些城市以省會城市為主,近年來發展迅速,也逐漸成為畢業生期望就業的首選之地。

從期望就業行業來看,畢業生更傾向於新經濟行業就業。具體來看,期望就職於IT/通信/電子/互聯網、文化/傳媒/娛樂/體育、商業服務(諮詢/財會/法律/廣告)、金融業等行業的比例相對較高,分別為25.1%、10.7%、9.2%和8.1%,這些行業主要為新經濟行業,薪酬待遇優厚,科技含量較高、發展空間較好,與當下新一代求職者擇業需求相契合;從期望就業崗位來看,畢業生更青睞於技術、財務/審計/稅務、行政/後勤/文秘、運營等崗位,所佔比例分別為18.3%、12.9%、11.6%和9.4%,這也進一步反映了與這些崗位對應的專業學生人數較多,求職競爭相對激烈。

畢業生期望薪酬的分佈情況,主要集中在5000元-6000元和4000元-5000元兩個區間,經測算平均期望薪酬約6930元。具體來看,畢業生期望薪酬總體呈正態分佈趨勢,在5000元-6000元和4000元-5000元的比例最高,分別為22.0%和21.4%;其次,為6000元-7000元,所佔比例為13.4%;再次,為3000元-4000元和7000元-8000元,所佔比例分別為11.9%和11.5%。

薪酬福利、能力提升、職業發展、工作生活平衡成為畢業生找工作最看重的因素。具體來看,畢業生選擇薪酬福利的比例最多,為60.8%;其次,為能夠學習新東西,所佔比例為45.5%;再次,為有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和工作生活平衡,所佔比例分別為30.9%和30.5%。由此可見,薪酬仍為當前大學生求職主要看重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明確的職業發展通道和工作生活平衡的福利,同樣能為企業招聘優秀人才帶來競爭優勢。

超半數畢業生認為今年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具體來看,有51.0%的畢業生表示,“今年大學生整體就業形勢非常難,受疫情影響,雪上加霜”;有41.2%的畢業生表示“今年就業有難度,但還可以接受”;還有4.9%的畢業生認為“今年就業形勢一般”;而認為“今年就業形勢一點也不難”的學生比例僅為0.6%。

分專業來看,不同專業畢業生對就業形勢的預期有所差異。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法學及經管類專業的畢業生認為今年就業形勢“非常難”的人數比例超過了平均值;而理學、醫學、工學和農學類學生認為今年就業形勢“非常難”的比例低於平均。由此表明,理工科學生對就業形勢的預期要好於人文社科類學生。

總體來說,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結構性矛盾突出,單位就業是畢業生主要去向,新經濟行業受到青睞,多數畢業生認為實習有助於成功就業,線上招聘成為主流。大部分畢業生有實習經歷,平均實習時間約5個月,平均投遞簡歷約21份。不同學歷、專業、學校的畢業生求職經歷存在差異。受到疫情影響,傳統的線下面試無法正常進行,而線上招聘面試成為疫情期間畢業生求職的主流方式。

【來源:紅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