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就業,就是別考公務員!”這種話一定別信

本科去路有三種,考研、求職和考公。考研和求職,一直被認為是本科畢業後的正路,而關於考公,則充斥著太多的非議。

有人說,“你這麼年輕就去養老?”;有人說,“考公務員幹什麼呢,有什麼前途?”;有人說,“你這也太沒出息了?”。而我想說的是,在當今社會,最不能當真的就是,“別考公務員”。

“考研、就業,就是別考公務員!”這種話一定別信

無論是“百家爭鳴”的自媒體,還是“耀武揚威”的暴發戶,亦或是“勤勤懇懇”的一線漂,都對公務員這個群體“嗤之以鼻”,自媒體說“公務員是年輕人的墳墓”;暴發戶說,“每年賺個上百萬,為什麼要去考個公務員”;一線漂說“寧可在一線累死也不會回三四線城市去當個公務員”。甚至,網絡上還大肆宣揚公務員辭職的故事,說他們放棄穩定,選擇拼搏。

“考研、就業,就是別考公務員!”這種話一定別信

如果人云亦云,我們是沒法得知真相,所以數據背後,就是事實的最好證明。我們以國考為例,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共有1395845人報名,共有1277219人通過審核,共招錄24128人,平均競爭比為53∶1。2020年國考,同比2019年國考招錄14537人相比增加66%,然而報名人數卻與2019年的140萬持平,可見國考報名總體上熱衷有降。

我們再來看離職情況,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公務員隊伍總體穩定,平均每年辭職人數只佔公務員總數的0.1%。假設中國共有公務員1000萬,那麼每年辭職的也就只有一萬人左右。由此可見,參加公務員考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相反,辭去公務員職務倒是一件新鮮事。如果只拿著個例來吹毛求疵,那我相信任何一個行業都難逃一劫。

“考研、就業,就是別考公務員!”這種話一定別信

你聽到的那些,類似“找對象不找公務員”,或是“無論如何也不考公務員”的言論,要麼是說這些話的人“博人眼球”,要麼就是“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大有人在,我曾經就經歷了這麼一次。

​當時我去參加省選調生的面試,面試結束後立即公佈面試成績,然後我有幸排名第一,加之我筆試成績也比較高,當時跟我一起參加面試的一個人,跟我說,“你肯定沒問題了,但是每個月工資特別特別低,沒什麼太大意思”。聽完之後我也只是微微一笑,跟我一起面試的其他人跟我說,“別聽她瞎說,如果這不好那不好的,她為啥還來參加呢?”。

所以關於考公,我有兩個觀點想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從中有所收穫,不期待一些人一定摒棄對公務員的“特殊看法”,但希望這些人能更全面地認識考公務員的意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如果你是富家子弟,那麼你“看不上”公務員我能理解,因為你其他的職業也“看不上”。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擁有的教育資源和發展條件都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到最後,可能用盡了所有力氣才達到富家子弟隨隨便便就能獲取的高度。所以擺在我們面前一個最大的現實就是,出國、創業並非輕而易舉,否則誰會擠破腦袋去爭一個普通科員的崗位呢?

“考研、就業,就是別考公務員!”這種話一定別信

對於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高考是改變命運的最佳契機,考公是提升階層的康莊大道。雖然考上公務員,並不能徹底改變什麼,也無法預知未來發展的高度。但是之於他個人,之於他的家族,乃至是子孫後代,可以料想到下限的位置。改變家族命運不是靠一代人的努力就夠的,但是考公可以作為改變命運的起點。畢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考研、就業,就是別考公務員!”這種話一定別信


​方式簡單,一往無前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公務員還是一個很不錯的工作,而且在實際生活中,公務員所享受的待遇還是要高出周邊的一般人群的,公務員還具備得天獨厚的穩定性優勢。而且公務員的競爭方式相對簡單,只要通過一輪考試,和一輪面試,就可以確定最終的結果,其實主要拼的是筆試,這一關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考研、就業,就是別考公務員!”這種話一定別信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學習是最容易也是最平坦的道,不是所有人都有耀眼的經歷,豐富的項目,大量的經驗,更多人的現狀是一直本本分分讀書,學習,然後找工作。所以如果找工作能通過考試來解決,那麼這將成為他們一往無前的動力所在。相對於求職,公考是你站穩腳跟、改變命運最容易的方式。

“考研、就業,就是別考公務員!”這種話一定別信

眾說紛紜議考公,褒貶不一多嘲諷。背後真意鮮人見,改變命運在此中。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評論、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