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的悲劇,並非因為世人對司馬懿的嘲諷,而是源於他的自作聰明

電視劇《龍吟虎嘯》裡面,故意為了戲劇矛盾,生弄了很多曹爽和司馬懿不共戴天,甚至故意羞辱司馬懿的情節。才讓人覺得曹爽還相信司馬懿不可思議。 正史裡面,曹爽司馬懿還是非常和睦的。 司馬懿,的確隱忍了一輩子,"周公"了一輩子,臨死了才露出真正的黑爪牙,"王莽"的真本色。絕不是目前這個電視劇,皇帝一早就深深懷疑猜忌司馬懿。

西晉的悲劇,並非因為世人對司馬懿的嘲諷,而是源於他的自作聰明

司馬懿身上有忠臣的影子,不然關鍵時刻也不會有人支持他。當然不是說他一直在佈局就為了高平陵,而是他就是利己為先的,時局允許,可能他還終身是位賢臣,但出現了這樣的機會,他又如此接近權利頂峰,向上爬也是必然的。高平陵之變司馬家手段醜陋,吃相難看、為後世不齒,但是為司馬家族後代崛起打下了天大的基礎。司馬懿生長在曹操那個風雲際會時代,充滿豪情萬丈,隱忍於幾代魏王的猜忌中鬱鬱寡歡,與武侯伯樂相知卻不能縱情一戰肯定憋屈不已。人都是複雜的,如果曹丕,曹睿等人活的長久一點,司馬懿也不一定會反叛。諸葛亮如果遭遇司馬懿的待遇,架空蜀漢之後。

西晉的悲劇,並非因為世人對司馬懿的嘲諷,而是源於他的自作聰明

騎虎難下,估計也有可能和司馬懿一個樣子。畢竟權臣到了一定程度,要麼徹底放權。裝瘋賣傻或者裝病裝死什麼的,消除當權者疑心。一旦鋌而走險獲得絕對權力,你就算想要退出也不可能了,基本上都會有滅族的危險。漢代的權臣,有幾個有好下場的?哪怕霍光最後也因為後人害怕失去權力,結果讓皇帝整個給滅了族。就像曹孟德,雖然出生宦官世家,父親還是中官養子。雖然有富貴權勢,但註定名聲不好。但他一開始也是為官清正,不畏權貴,也曾因為不願意和權貴同流合汙而隱居。

西晉的悲劇,並非因為世人對司馬懿的嘲諷,而是源於他的自作聰明

後期出山鎮壓黃巾,刺殺董卓,首舉義旗,在諸侯會盟各懷鬼胎的時候。也唯有他,帶兵追殺董卓。以弱勢兵力,以身犯險。直到他降服青州黃巾軍,成為兗州刺史,可以說都是大節無虧的人。(除了呂伯奢,這個事情因為他在逃亡途中,誤會殺人。不過對他名節可能有一定影響)。不過因為徐州殺他父親的事情,他才完全爆發自己殘忍的一面。為父報仇,屠戮無數,名節才有大虧。之後迎奉天子,成了權臣。他也騎虎難下了,畢竟天子都有衣帶詔,要密謀除掉他,他在權臣道路上根本沒有迴旋餘地了。

西晉的悲劇,並非因為世人對司馬懿的嘲諷,而是源於他的自作聰明

中國曆朝更替新上臺的政權都會仔細反思上一個朝代失敗的原因,而新朝之所以代替舊朝也是往往發現並利用了舊朝的弊病,如曹家政權之所以被司馬氏代替,與曹丕掌權後大力限制曹氏宗族掌兵權有關,這也是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肆無忌憚的建立起自己的勢力集團而曹氏宗族眼睜睜看著政權滑落司馬氏之手的結果,所以司馬炎大力發展宗親掌兵的制度,就是為了防止走曹氏老路,但是任何制度有其有利的地方就有其弊病,外患雖除,禍起蕭牆,八王之亂不請自來,別說一個傻皇帝,賈南風陰險狡詐一樣也難平兵亂,制度使然。

西晉的悲劇,並非因為世人對司馬懿的嘲諷,而是源於他的自作聰明

漢高祖劉邦分封宗室,引起天下大亂。如果劉邦尚且可以說是沒有前朝的教訓可以借鑑,那麼司馬炎已經有了。他完全可以參照漢朝和曹魏的經驗教訓,設計一套折衷的制度,而不是盲目照搬曹魏的情況。雖然這麼說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但是鍋即使不全部背,還是得稍微背一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