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泡沫之後,“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反而有星火燎原之勢

近一年來,區塊鏈無孔不入,幾乎滲透到各個行業的業務場景。

萬億級別的供應鏈金融,因參與主體之間的不信任,以及商票、銀票難以流通等問題,讓區塊鏈從業者似乎找到最佳應用場景。

來自艾瑞發佈的《2018中國供應鏈金融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萬億。

無論是銀行或金融機構,還是互聯網巨頭,抑或是傳統制造業的領頭羊,更或是形形色色的創業公司,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供應鏈金融作為區塊鏈技術的切入點。

一場浩浩蕩蕩的技術革命,彷彿要在萬億市場裡迎來爆發。

區塊鏈泡沫之後,“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反而有星火燎原之勢

藍海市場

供應鏈金融,有什麼來頭?

從資金供給角度,供應鏈金融是指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繫起來,提供一個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把資金當作供應鏈的溶劑。

舉個例子,企業A生產服裝,在接到企業B訂單後,發現不夠資金採購原料,於是拿著合同和訂單憑證去找銀行C借款,銀行C根據訂單真實性和企業徵信情況,進行放貸,待企業A收到企業B剩餘款項後,再把本息還給銀行C。

說起來容易,但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卻蝸步難移。

參與主體之間的不信任,商票、銀票的難以流通,都成了制約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因此,這催生了“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模式,也給了區塊鏈從業者切入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絕佳機會。

區塊鏈泡沫之後,“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反而有星火燎原之勢

在傳統體系下,“貿易”和“融資”是兩個分離的環節,企業A、企業B做完貿易以後,A拿著貿易信息找銀行C融資,銀行C擔心企業A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實,要花費很大的代價來做驗證。

如果利用區塊鏈技術,只需將企業A、企業B、銀行C的信息都上傳到聯盟鏈上,企業A和企業B做貿易的同時,銀行C就可以“見證”。這樣一來,企業A拿著貿易信息找銀行C融資,銀行C可以從本地見證到的數據裡面核對真實性。

區塊鏈解決了供應鏈金融企業間的信用問題與中小企業融資難、成本高的困境,讓金融機構能夠更高效、便捷、穩健地服務於中小企業客戶,確保借貸資金基於真實交易,同時依託核心企業的付款,使得整個產業鏈條上的企業都能融資,且是安全的融資。

某種意義上說,區塊鏈技術幫助解決了供應鏈金融的痛點。

目前,“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主要有三大派系:

第一種,銀行系,由銀行主導開發並使用的平臺,比如平安集團下屬金融壹賬通發佈的“壹企鏈”智能供應鏈金融平臺,中信銀行推出的“信e鏈—應付流轉融通”等。

第二種,巨頭系,主要有螞蟻金服的螞蟻區塊鏈、度小滿金融、騰訊區塊鏈、TCL、富士康等。

第三種,創業公司,比如壹諾金融、共贏鏈、趣鏈、33複雜美等。

2018年結束,經歷了一輪區塊鏈泡沫化之後,“區塊鏈+供應鏈金融”這種模式不僅沒有降溫,反而有星火可燎原之勢。

區塊鏈泡沫之後,“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反而有星火燎原之勢

一時間,這種模式被專家學者認為是區塊鏈技術最實際的應用場景,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