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小課堂:掌握幾個小原則,識別風險,規避陷阱

家庭理財小課堂:掌握幾個小原則,識別風險,規避陷阱

說起理財,近些年出現了很多讓人鬧心的事,特別是在信息傳遞極快的當下,很多出現問題的理財產品被快速曝光。一個理財產品有限的盈利水平難以改變生活狀況,但一個產品爆雷鉅虧卻有可能造成家庭財務短暫困難。同時在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調,房地產投資階段性回落後,我們發現尋找安全且滿足增值目標的理財成為新的挑戰。

我們應該掌握哪些家庭理財和篩選理財產品的基本原則才能客觀地評估風險,找到收益和風險的平衡點。

家庭理財的基本原則


家庭理財小課堂:掌握幾個小原則,識別風險,規避陷阱

(一)梳理家庭財務基本狀況

首先我們要明確理財與投資的重要區別:理財是讓現有資產得到增值,投資是想獲得未來的資產。所以,當我們談論如何理財時,首先就要對家庭已經積累的資產和負擔的債務進行梳理。

  1. 資產分佈及過往收益率狀況:統計房產資產、存款、股票、基金、銀行理財、保險等資產,把其分成防守型資產和進取型資產。如自住房、保險(含社保)、存款歸為防守型資產,股票、基金、銀行理財作為進取型資產;並統計進取型資產的整體收益率。
  2. 債務償還期限及利率情況:信用卡賬單、1年內到期債務、1-3年內到期債務、5年以上債務;每月償還本息佔家庭收入佔比、年償還利息率。

以上分析的意義在於,明確理財的期限、流動性要求和參考收益率目標。具體來說,我們要清楚自己現有資產帶來的收益是否能跟上國內通貨膨脹或債務利息成本。如果跟不上則要考慮是哪一塊資產在拖後腿?是否提前償還債務更有利?如果收益率超過通脹水平或債務利息,則要分析是哪一類資產做出了較大貢獻,是增加還是控制該資產的投入比例。其次,償還債務具有剛性,避免理財期限與到期債務的時間錯配。

(二)梳理家庭收支儲蓄狀況

家庭理財是需要持續投入,而非一次性投資。家庭財富增值的最大源泉是收入的穩定增長,當持續投入資金進行理財,並且能獲得較為穩定的回報時,將是家庭財富快速增長的最主要動因。因此需要對家庭的收支儲蓄情況做以下分析。

  1. 每月淨儲蓄率:(稅費前收入-所得稅-每月生活支出-償還債務本息)/稅費前收入
  2. 每月自由儲蓄率:(到賬收入-每月固定支出)/到賬收入

淨儲蓄率包含了我們參加社保、醫保和商業保險的投入,這部分的投入在法律上是明確屬於個人資產,因此也是一種儲蓄;自由儲蓄率則是收入中可以自由使用的資金,它代表著個人的財務自由度。

通過對比這兩個比率,就可以得出個人在安全資產上的投入規模。具體來說,如果參加社保、醫保和商業保險的投入比例很低,則代表未來能確定獲得的收益較少,需要增加安全度較高資產的投入以增加資產的穩定性。如果投入社保、醫保和商業保險的比例過高,可以適度增加風險資產的投入比例,以提高資產的整體收益。

篩選理財產品的基本原則


家庭理財小課堂:掌握幾個小原則,識別風險,規避陷阱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和金融科技的不斷髮展,對國內居民而言“創新型”金融產品將不斷湧現。可我們對金融“創新”似乎心有餘悸,怎樣篩選才能去偽存真,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呢?

(一)明確理財產品的金融監管機構和投資者保護機制

無論是P2P還是曾經風行全國的各類非法期貨、商品交易所,他們之所以能如此之容易地傷害投資者,就在於它們處在金融監管範圍之外,同時投資者的資金缺少保護機制。更直白的說,就是當產品出現道德危機時,沒有部門和法律能為投資者主持公道;產品違反合同約定造成投資者本金損失時,沒有一個機構能及時制止產品方的違法行為。

如P2P號稱金融創新,但它的經營實質是借貸信息撮合,無吸收存款、發放貸款之資質。因此在發展至問題爆發之際,主要金融監管部門均無法對其進行全流程的監管;幾乎與p2p同步發展的期貨、貴金屬交易所,更是在消費者舉報不斷、央視持續曝光的情況下均無部門能承擔監管之職,直到國家統一開展清理工作。

甚至目前不斷被警方曝光的理財騙局,其中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理財客戶的資金直接進入產品管理方的個人賬戶,理財資金完全沒有監管託管機制。

因此,選擇理財產品的第一個原則就是選擇監管明確、保護機制完善的產品。

(二)明確理財產品本金和收益退出方式和渠道

無論理財產品在宣傳時是如何強調其安全性和高收益,考察產品到期退出機制是辨別安全真偽的關鍵。

舉例來說:

  1. 非公開上市的產品,市場上存在一些投資於非公開上市債權、股權的項目。這類產品由於無法在公開市場上交易,導致該資產可以參與交易的群體被侷限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如這兩年被投訴很多的影視作品投資、為城市舊改融資的私募基金、互聯網債權等,我們需要承擔融資方或債務方違約造成本金無法按期收回的逾期結果。
  2. 公募基金和股票,由於這類產品可以在公開市場交易,因此無論止盈還是止損,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操作實現。我們只需要承擔產品的盈虧狀況,而較少擔心退出限制。

無論未來金融產品如何演變,我們如果想掌握理財產品到期迴流的難易度,只需瞭解產品所投是公開市場上還是非公開市場上交易的資產。公開市場上的資產流動性高,發行資質有嚴格限制,因此其收益率會趨於市場平均;而非公開市場交易的資產,其發行資格並未嚴格限制,且流動性較低,為吸引投資者必然會付出高於市場平均的成本。

(三)投資單一標的風險最高

理財的目的是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而獲得穩定的最佳方法是分散投資。但在面對高收益誘惑和捷思法的慣性下,我們往往會容易接受投資於單一標的產品。因為複雜的投資邏輯和眾多的投資標的,需要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理解,而這往往讓人覺得困難。

而這也是過往十來年信託、私募基金中的非標固收產品受到追捧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把產品把資金以某種形式借給地產公司去開發樓盤,到期後地產公司償還借款,就這麼一個過程,投資者就可以獲得數倍於銀行貸款利率的回報,而且本金似乎也是100%安全。面對這樣一個產品,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不再關心資金的真實去處以及僅能依靠開發商回購這唯一退出通道。

所以,理財產品篩選的另一個重要原則是選擇投資標的分散的產品,而且產品資金規模較大者優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