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东关八仙庵

西安东关八仙庵


文:朱文杰


  

  西安民谣里有:“说东关,道东关,东关有个八仙庵。蒸馍笼,大无边,蒸馍笼里坐八仙。”还有学生时代流传的胡填词的歌曲:“向前向前向前,向南关,向北关,向西关,向着东关的八仙庵。那里的道士坐的端,我们排着队去抽签。抽了一个上上签,东关的烧鸡不要钱……。”

  

  八仙庵,始建于宋,被视为道教仙迹胜地。地处唐兴庆宫东北隅,今西安市东关长乐坊。但这个长乐坊和唐长安城的长乐坊不是一回事。“文革”中改名为更新街,1972年又恢复旧名。

  

  据八仙宫碑石记载,宋时在此地下常闻隐隐雷鸣之声,百姓建雷神庙镇之。后有人于雷神庙看见八异人游宴于此,认为是“八仙”显化。遂建八仙庙祀之,称八仙庵。

  

  西安八仙庵和我缘份不浅,1958年浮夸风盛行的大跃进时代以后,紧接着三年困难时期最艰难的1961年,我上小学五年级,曾随着父亲在这里练过摊,其实当年也叫投机倒把。八仙庵当年有自由市场,亦称黑市。

  

  我父亲20世纪30年代曾是西安南厂即南马道赵寿山部的军工修械厂,后陕西机器厂的工人,1953年在武功杨陵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模型厂当工人。1961年遇上下放干部,奇怪的是我父亲为工人身份却被下放,而且当年下放干部方向是朝农村下放,而我父亲却逆向从武功杨陵镇“下放”回省城西安,从此失了业,全家面临极端的生活困境。

  

  被逼无奈的父亲就在八仙庵自由市场摆摊做点小买卖,这可是那年月最犯忌的事,属于被严厉打击的对象。八仙庵是西安最大最有名的市场,官理非常严,摆摊的随时有被罚没、带走的遭遇,何况父亲肯定是无照经营。我当年帮着负责看地上摆的货摊,所谓“地摊”是也。即在地上铺一块油布,上面摆上货卖。市场管理最严时,父亲负责在市场口巡视,发现不对就一声喊,或招个手,我就忙收拾摊子,卷起油布钻进背巷子躲起来,待凶神恶煞的这伙红袖章走咧,再摆出来。那无非是赚点蝇头小利,我也是利用星期天,仅仅跟着父亲出过三几次摊。当年遇到检查,我还算机敏,卷摊子走人也十分麻利。中午吃饭,父亲犒劳我,专意领我去八仙庵旁边一家饭馆,给我来了一碗红肉煮馍,记得一个大海碗,上面漂着白色的是肥肉片,红色是厚厚一层辣子油。那可是“三年困难”的饥饿年代呀!半年都吃不上一回肉。开吃时怕烫,用嘴去吹油,那油汪的,吹开了,又回来,没吃到嘴呢,已经香得我浑身打颤颤。这些都成了我永远不会磨灭的记忆。

  

  那些年我从不敢说起这些似乎不光彩的经历,50多年过去,一次给同学谝起,他们还调侃我:“哎呀!你还是个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的能人。”

  

  因为这生意不好弄,弄不好给戴上投机倒把分子帽子,那就严重了,有被关进局子或者拘留所的危险,可能西大街公社(办事处)也找我父亲做了训诫谈话。随即父亲也被迫收了手。

  

  后来几十年里我都对市场管理人员野蛮执法很反感。好像是1999年中,我当西安市政协委员,去政协开完会,回家在路上,正好碰上几个市管殴打一位在路旁卖菜的老农民,把老汉踏倒在地,把人家新鲜的菜从三轮车上扔得遍地都是。我平时属于不惹事的主,此时却义愤填膺,上去就训斥那几个市管:怎么能野蛮打人!谁知一个直接抓住我领口,恶恨恨地问我想干啥?我说:你还想打我呀?你今天敢动手,我让你这大盖帽戴不成!这时我也拿出了政协委员证在他们眼前晃了一下,这才吓得他们松了手。马上从口袋掏烟让我,忙说对不起。我此时一看那卖菜老农民早已借机骑着三轮溜了。我那天朝回走时心里一直很兴奋。

  

  后1962年父亲受西安西头几个曾经的师兄弟之邀,成了洒金桥街清真古寺办的一家莲湖区模具厂的工人(清真古寺1958年以后关闭成了工厂),还担任了车间主任,厂长是一位坊上回民,是我父亲20世纪30年代的工友。

  

  二

  

  当年八仙庵有清代朝廷给无偿划拨的地产,由道士自己耕种。我的朋友家住景龙池的商子周兄回忆:“20世纪60年代,我上高二那年,恰好安排我们班为八仙庵道观收麦。临近考试,有机会放松一下,同学们热情很高,收割、捆扎、拉运,你争我抢,干得热火朝天。道长们看到同学们如此卖力,十分高兴,午饭安排的是烩菜、油泼辣子,白面馒头又大又白,管饱。那时候年轻,正长身体,能吃,又值困难时期,平时吃不饱,好不容易有个吃饭管饱的机会,难得,同学中最多的吃了两碗烩菜,6个馒头,而且边吃边说:“多少年都没吃过这么一顿饱饭,真香!”

  

  当年八仙庵打下粮食除自给外,还逢庙会施舍给逃难讨饭的穷苦老百姓吃。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好多人都去八仙庵吃舍饭。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仙宫更是遭到严重破坏,房屋、殿堂被西安市机床二厂占用,将好多大殿神像都推倒搬走。1982年根据党的宗教政策八仙宫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开放宫观,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到改革开放七年后的1985年工厂才全部从八仙庵搬出。

  

  我的朋友陕西老三届企业集团的董事长王克良,20世纪70年代初,命运把他安排到了八仙庵,为八仙宫守庙产。于是这道教主流全真派十方丛林的万寿八仙宫成了他的避风港,在这里虽然仍很艰苦;断了香火的八仙庵惨遭破坏,道人衰老,丧失劳力,庙里土地也大部分归了公社生产队,但王克良却逃脱了地主资本家成份处处挨整的环境,八仙庵让他有了喘息的安身之地。

  

  王克良在八仙庵睡觉的床板是一块慈禧太后题款的御匾,让人惊异。这块御匾,是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西逃西安时,驻跸八仙庵题的“玉清至道”四字匾。当时没床板,道长就从仓库随便抽出这块匾来,王克良一睡就是五年。当时我撰写《老三届故事》时,想把王克良以后的发达和老佛爷的这块御匾联系起来,曾写了一章《在八仙庵睡御匾的人》,给王克良罩上点神奇光环。

  

  而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避难,驻跸八仙庵时应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当时老佛爷还给了八仙庵1000两白银,命道长李宗阳修建牌坊,并赐名“敕建万寿八仙宫”,这便是八仙庵被冠上“宫”而得名“八仙宫”之原因。但老西安人还是喜欢叫八仙庵。

  

  我的同事、文友商子秦当年家住景龙池,离八仙庵很近,他说:“知道巷子里的小伙伴过年时经常到八仙庵里去偷香,就是把香炉上刚刚点燃的香拔下来,然后拔腿就跑,到没人的地方,把香上的火蹭灭,然后可以用来点炮。不过千万不能让老道们抓住。”哈哈!庙庵里偷香,小屁孩真能想出来。商子秦的二哥商子周,写文章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八仙庵,临街路北有彩绘木牌楼,马路对面是一面青砖砌起的硕大照壁,上刻‘万古长春’四个大字,牌楼与山门间是很大一片空地,种着许多树,每逢过会时这里就挤满了人,有算命的、耍猴的、套圈的、唱戏的、卖吃的、拉洋片的、摆地摊的,热闹非凡。……我们也会在八仙庵院子里看书,那时,上香的人很少,庙里阴森森的,很怕人,坐一会儿就跑出来。庙里的道士一个个皂衣麻鞋,仙骨道风,飘逸得很,对我们倒也十分和蔼。”

  

  子周兄考高中时,母亲带他去八仙庵算过卦。“算卦先生告诉母亲,‘此子鼻梁高且直,中根直达天庭,有为官之相’。那个年代根本没敢想过当官,但是,这句话却记了一辈子。”果然,后来商子周兄担任陕西省肿瘤医院院长、陕西省肿瘤研究所所长,退休后还被聘为长安医院常务副院长。

  

  三

  

  记得我当时去八仙宫,我对这里印象极佳。只见几处庭院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环境清幽,院中处处奇花异草,更有几株参天古树,绿盖如云,俨然琼琳阆苑,仙迹胜地,认人有陶然忘忧之感。

  

  我特别对八仙宫中殿门内外悬挂的匾额、楹联感兴趣,如灵官殿殿门中央上楣悬挂有国民党元老邵力子题写的“其道大光”匾额,“扶正压邪、安稳诸方”对联;八仙殿殿门上悬挂清光绪皇帝御笔“宝箓仙传”匾额,殿门两副对联,第一副是:“桂殿仿琳宫珠箔银屏百二关河凝瑞色;典章垂柱下琅函玉轴五千道德著名言。第二幅是:暮鼓晨钟警醒尘凡黄粱梦东华传道钟离授诀广垂慈度;朱鱼清声朗咏步虚赞洞玄全真阆苑琳宫新辉共仰仙踪。”还有“扶宗翊教”“尊道贵德”“道法天地”“真空妙用”“普化有缘”等匾额,读来细细揣摩,让人启悟。

  

  《民国西安词典》载:“民国十五年(1926)11月西安解围,翌年1月冯玉祥率部到西安后,其部下驻扎于八仙宫道观内,所存道教经典遭损坏。监院请陕西名流宋伯鲁设法制止,宋致函冯玉祥斡旋。冯玉祥令军队从八仙宫撤出,使道观内文物典籍得以保存。

  

  民国二十四年(1935)唐旭庵任八仙宫监院时,全面修葺,得杨虎城、邵力子、孙蔚如、于右任等人捐款二万四千余元,先后重修吕祖殿、太白殿、灵官殿、八仙殿、斗姆殿、山门等,二十七年(1938)竣工。”

  

  再有,院里砖壁楼上镶的“文革”中幸免于难的两块碑,一块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唐旭庵监院在杨虎城将军和邵力子等资助下重修八仙宫后所立的《重修西京万寿八仙宫碑记》,再一块是李宗阳方丈为慈禧立的《慈禧太后万寿碑》。特别难得,成了八仙宫历史的最直接的见证物。

  

  李宗阳任八仙庵方丈时,正遇慈禧太后驻跸八仙庵,李主持率道众接驾恭迎,深获患难之时的慈禧好感,她还封李宗阳为“玉冠紫袍真人”。当慈禧垂询庵事时,李就禀奏该庵常遭当地恶徒侵扰,尤其庵内数百亩田麦子待夏收时被盗割抢夺。太后听后发怒,就赐给八仙庵一根御棍,并曰:“如敢犯者,以此棍惩之。”还有,此棍也被称为御杖,有打死人不偿命,不受《大清律》约束之说。于是,庵中把御棍,供奉在斗母殿中。从此,果然很有效应,无人再敢犯禁。可惜这根棍子在“文革”中被毁了。

  

  四

  

  2004年7月30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神话——八仙过海》邮票时。我在陕西省集邮协会和邮资票品局的一次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西安八仙宫应当是《八仙过海》邮票最重要的原地之一,申请在西安的八仙宫举办首发式的建议。不等我解释,马上遭到参会者的反对:“《八仙过海》的原地,只能是山东蓬莱,和陕西八杆子打不上。”这时还有资深集邮家、省邮协的负责人暗中递条子,担心我乱说话丢人。于是,我把为《八仙过海》邮票写的文章提纲在会上说了个大概,在先开始的一片质疑声中最后被肯定。终于上报国家邮政局,顺利为西安八仙宫争取到了原地之一的首发式。

  

  接着,我和省集邮协会和邮资票品局的领导去东关八仙庵找主持胡诚林道长,一起商定举办首发式事宜。自然一拍即合,皆大欢喜,为此道观还订购了上千套《八仙过海》邮票小型张。当年的陕西省邮政公司副总经理在会上表扬了我,说一个策划就为当年还经营困难的陕西邮政挣回来100万。

  

  为什么八仙宫具备《八仙过海》邮票首发地的资格呢?我在文章中写道:“这是因为,西安八仙宫是国务院公布的21个全国重点宫观中,唯一一个以八仙命名的宫观。为八仙中最为著名的吕洞宾被钟离权点化的长安酒肆之原址,八仙宫前有石碑记之,旁刻“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据《列仙传》载:钟离祖师于长安酒肆,感悟吕洞宾,“黄粱梦觉”度成仙,后人为纪念吕祖于此立祠祀之。

  

  八仙的传说起源于陕西,八仙中实有其人的几位高道的主要活动地域都在长安、关中一带。如李铁拐梦游华山随老君修道。清代无垢道人著的《八仙全传》说华山紫霞洞为李铁拐的洞府。后李铁拐在终南山修炼,并点化了钟离权。钟离权为唐代京兆咸阳人,他点化了吕岩(吕洞宾),又相携在终南山修炼,眉县汤峪有“钟吕坪”遗址。《全唐诗》中收有钟离权的《题长安酒肆壁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疏散人中一丈夫”的诗句,可见其风貌。还有“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点出对蓬莱仙境的向往。八仙中的张果老的原型为唐代著名道士张果,他在长安时,唐玄宗崇道的思想受他影响很大,因惊其仙术,有以御妹嫁之的传说,《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关于的张果种种异能记载。韩湘子在蓝田有湘子洞,纪念他在蓝关点化韩文公(韩愈),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有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记之。相传韩湘子为韩愈侄孙,隐居在蓝关,幼随韩愈居长安,西安有湘子庙街为证。而蓝采和也有传说,他常在长安大街上携花篮而歌,《全唐诗》收有《踏歌》一诗“踏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清初戏曲中有《蓝采和长安闹剧》。后蓝采和于酒楼大醉后乘鹤飞升成仙。

  

  五

  

  可以说八仙崇拜之前先有钟吕崇拜,八仙核心人物应以钟吕为主。八仙的崇拜和道教全真道关系十分紧密,户县的重阳宫为全真道的祖庵。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传说为吕洞宾点化,尊吕祖为师。钟离权、吕洞宾、王重阳和前边提到的刘海蟾被全真道奉为北五祖。可以说从钟吕崇拜到八仙崇拜是因为全真道而起的。

  

  元初,全真道鼎盛之时,元太祖成吉思汗聘王重阳的徒弟全真七子中的邱处机为国师,统领全国道教,而丘处机对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的吕洞宾肯定极尽崇拜,就是邱处机主持修建了吕洞宾在山西芮县的纯阳宫。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丘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以“敬天爱民”“减少屠杀”、“清心寡欲”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即“一言止杀”而闻名天下。我特别欣赏长春丘处机真人的一句话:“俺五十年学得一个‘实’字,未肯一旦弃去。”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而如今西安八仙宫中,东跨院中有祭祀吕洞宾的吕祖殿,西跨院中有祭祀丘处机的丘祖殿,就证明了这一点。

  

  当时的八仙庵离户县全真道的祖庵重阳宫不远,且是吕洞宾成仙得道之地长安酒肆,其间在此大兴土木,广为扩建,使之成为全国道教活动的中心。后来“钟吕”发展为八仙,经陕西省社科院道学研究中心樊光春教授分析考证,也有暗指全真七子加上其师王重阳的意思,而全真七子中正好有一女子,名孙不二,这才有了以后的何仙姑。另外全真道主张佛、道、儒三教合一,何仙姑也有代表佛家观世音形象之寓意,而儒家的代表就加上了曹国舅,此二人在八仙中处于陪衬地位,长安关中一带没有活动遗迹,也不像其他几人全是传有真身的高道。

  

  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关中人,他的弟子全真七子却全是山东人,后来,全真道在山东得以大发展。八仙传说的重要来源就是《八仙东游记》,此东游就有暗指全真道向河南、山东发展传道之寓意。丘处机写有《忆法眷》词,其中首句“自东离海上”,末句“驾云朝上帝”就暗含了八仙过海的意思。可以说,八仙过海,起于长安,经山东而过东海至蓬莱仙岛的。”

  

  按历史最早的记载,吕洞宾应是陕西关中长安人。北宋《国史》载:“关中逸人吕洞宾。”《宋史•陈抟传》载:吕岩“关西逸人。”宋人吴曾收录的岳州石刻《吕洞宾自传》中,吕称自己“吾乃京兆人。”元代的《唐才子传》《唐诗鼓吹》均记载吕为京兆人,《江洲望江亭自记》则载:“吾京川人。”《西安府志》卷37载:“吕洞宾,初名绍光,关右人。”

  

  吕洞宾的祖父吕渭,唐朝礼部侍郎,其父吕让,早年曾任蓝田县尉、三原县令。吕洞宾诞生之地应在这京兆长安或关中一带,否则吕洞宾的自传不可能自称“吾乃京兆人”了。

  

  元代以后,才有吕洞宾为河东人(今山西永济)之说。这应该是指他的祖籍,因为他的曾祖父吕延之,曾任河东节度使。

  

  西安青年路西段老九府街上专门还有个吕祖庙,大门匾上四个大字写的是“孚佑名宫”。4月14日传说为吕洞宾的生日。每年到此时,吕祖庙和八仙庵都举办吕祖圣诞法会。可惜抗战时遭到日本飞机轰炸,大殿掀顶,只剩断壁残垣。接着又过几年吕祖庙里部队储存的军火,引起爆炸,庙终大部被毁。

  

  记得我每到八仙庵那里文物市场,必须转上一圈,虽不是来此淘宝拣漏,只是感受一下这里浓浓的历史气息,看看秦砖汉瓦、唐代铜镜,还有不知年代和出处的瓦罐和玉器,也就心情大好,舒畅爽快了。我也曾慕名到附近名气不小的老徐家黄桂稠酒店品尝过该店宣称的,当年八仙中吕洞宾,以及李白“饮中八仙”等人喝过的稠酒。《民国西安词典》载:长乐坊徐记黄桂稠酒店“明末清初时已誉满长安。传于右任先生主陕时,慕名赴饮,酒后即兴为之亲题‘徐家黄桂稠酒店’招牌。”

  

  这家店堂里还高悬着这样一副对联:“李白问道谁家好,刘伶回言此处高。”当然我也顾不上问此联真假,来此喝一碗稠酒,只为重温一下“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那份潇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