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揭祕“蠢”大腦

夏多

人類作為智力最高的物種,大腦一直以來都是最大功臣,但我們總會時不時覺得腦子跟不上,或有些自相矛盾的反應。許多人在安全健康的生活中也感到恐懼、焦慮、抑鬱、煩躁、失眠——大腦似乎很厲害,卻又不那麼聽話,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問題的根源通常並不是我們以為的那回事,事情的真相在於,大腦作為一個器官,它也會犯錯:它雖然責任重大,但同時又混亂不堪;它演化了數百萬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積累了大量的垃圾。腦神經科學家迪安·博內特博士便特意為此寫作了“《是我把你蠢哭了嗎——神經科學家戳破大腦的聰明假象》,此書英文版一經出版便引發熱議,許多知識和觀點令人驚歎,解答了我們一直以來的疑惑。

書的扉頁有這麼一句話:“謹獻給每一個有腦子的人。要忍受這玩意兒可不容易,大家辛苦了。”迪安·博內特博士是一名神經科學家,供職於英國卡迪夫大學的心理醫學和臨床神經科學研究所。他還是一名單口喜劇演員,在《衛報》開設的科學博客“大腦誇誇其談”過去的兩年裡已經收穫了超過1600萬的閱讀量,並且廣受各界人士的讚譽。

人們普遍認為,科學寫作應該崇高、嚴肅,同時也將大腦視為一種界限模糊的構造,既是連通人類經驗與未知世界的橋樑,也是一個不可褻瀆的妙物。但作者站在神經科學家的立場,卻一直在與此唱反調。大腦確實複雜難懂,卻非常有趣,若就此把它特殊化,認為它批評不得,就會很沒意思。反倒是大腦那些較為隨性、雜亂的特性,與其完全無視,反而更應該重視。因此,這本書不僅寫作風格詼諧幽默,而且講的還都是大腦如何經常犯錯的糗事,將神經科學與普通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大大拉近,令神秘而引人好奇的大腦走下神壇,幫助讀者快樂地瞭解關於大腦想知道的一切。

暈車?原始腦在作祟

大腦為什麼會犯錯?這就要從人體結構和大腦的運作方式講起了。作者看來,大腦有和電腦相似的地方,就是塞滿了過時的軟件程序和廢棄不用的下載文件,需要處理海量信息,但進程常常被打斷——比如你進屋拿一件東西,但路上忽然忘了自己為什麼進屋了——就像你打開一個網頁,在關掉了三個彈窗廣告後忘了要搜什麼內容。

當然大腦和電腦也很不一樣,電腦不需要呼吸,不需要吃喝。電腦崩潰了,可以重啟試試,可以關機,或者乾脆換一臺,人腦不行。人腦崩潰了連修都不知道怎麼修,只能等它慢慢恢復。人腦極其複雜,卻積累了大量“垃圾”,但最主要的,大腦會和“原始腦”經常產生衝突。作者將主管生物基本功能的原始腦稱為“爬行腦”,因為當生物從海洋生物比如魚類進化到爬行動物時,“腦子”是非常簡單的,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採取任何手段保證身體的存活。作者舉了個爆笑例子,如果一條魚有了人類的大腦,那麼它第一件事肯定是疑惑:我是誰?我在哪?我為什麼要上岸?我在這喘不上氣兒,我還沒進化出腿呢!

如今,大腦演化出複雜的功能,比如語言、記憶、邏輯思維等,這就是“新皮層”,也就是我們口中的“聰明大腦”。但最初的初級功能並未喪失,反而還變得更加重要了。作者在開篇就讓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一個慘烈的現實:“聰明大腦”和“爬行腦”並不是愉快合作的關係,相反,“聰明大腦”就像一個外行的領導,下達一知半解的指令;而“爬行腦”就像一個倚老賣老的員工,無論你怎麼指示,他都按照老一套的方法做事。這就是身體會出現各種不舒服的原因。

暈車、暈船、暈飛機就是典型。人類儘管運動能力很強,但這種進化了上萬年的運動機制是依靠大腦中精巧的感覺系統配合身體的神經機制來運行的,我們的大腦根據內耳中的前庭系統感知身體目前處於什麼運動狀態,接下來該往哪動。一些近代才有的快速移動的交通工具會讓我們“感覺錯亂”,即身體是保持不動的,“爬行腦”得到的信號是你並沒有動,而眼中窗外的景色快速移動,或是內耳中的液體對於高速移動產生的外力有感應,大腦感覺到你正在高速運動。大腦的意識可以處理這種矛盾,身體管理中更基礎的部分卻不明白怎麼處理這種混亂。

真相只有一個,身體便判斷——你中毒了!因為在自然界中,只有中毒才會造成如此強烈的身體混亂。當身體以為你中毒後,會引發強烈的嘔吐反射。有的人坐車不暈,有的人坐習慣了就不暈了,都說明每個大腦對身體的控制程度是不同的。作者還舉了暈船的例子,為什麼暈船會更嚴重?因為暈船的人眼前是汪洋大海,沒有任何引發視覺移動的物體,但上下顛簸讓耳內的液體向大腦發送了更多信號,大腦更困惑了。大腦也不想暈,但它控制不了因循守舊的“爬行腦”,那怎麼辦?作者從科學的角度給出瞭解決方法:認命。當然,筆者認為,暈車藥還是有用的,至少可以讓我們昏昏欲睡,讓大腦和身體不那麼敏感。作者也從脫口秀的角度提出了一種含有科學道理的解釋——你在交通工具上種一棵樹,人坐在樹下會不那麼暈——別笑,認真的。

“鬼壓床”?大腦也會失控

睡眠也是人腦的一大課題,甚至是最困難、最複雜的課題之一,因為大腦並沒有“關機”,睡眠的時候,大腦還在繼續做著“打工人,打工魂”。人為什麼會睡覺?解釋很多,但作者先坦白,目前還沒有唯一確定的答案,也就是說,科學家們還沒研究出來睡眠的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動物是需要睡眠的,即使在冬眠中的動物也不例外。你沒看錯,冬眠的動物也會進行有規律的睡眠,這麼說有點繞,但事實就是如此,書中有比較詳細的解釋。睡眠有很多功能,比如治癒傷口,有實驗表明,大鼠被剝奪睡眠後,傷口癒合要慢得多,而且壽命不如睡眠充足的大鼠長。還有理論稱,睡眠有助於緩解消極情緒,如果睡眠不足,人就會暴躁易怒、發胖、壓力大、頭痛。當然大部分人眼中,睡覺就是為了休息。

但作者思路清奇,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睡眠僅僅是為了休息,為什麼不管是搬了一天磚還是看了一天動畫片,人睡眠的時間都差不多?如果人在筋疲力盡時就能入睡,那豈不是跑著跑著馬拉松就睡著了?身體的代謝在睡眠中只降低了5%到10%,就像汽車從80公里的時速降到70公里,沒差多少。回想冬眠的動物,冬眠是很省體力的,但睡眠卻會使得消耗增加,那麼為什麼它們要費勁去睡覺呢?

科學家將睡眠分為四個階段,三個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和一個快速眼動睡眠期,每個階段可以檢測到不同的腦波。隨著睡眠進程的推進,腦的活動漸漸減弱,到了非快速眼動睡眠第三期,也就是“深度睡眠期”,人就對外部刺激很少有反應了(當然大腦還沒有停工)。那麼傳說中的“鬼壓床”是怎麼回事呢?在深度睡眠期之後,人就進入了快速眼動睡眠期。這時就會產生一個有些可怕的現象:“REM肌肉麻痺”,就是腦功能基本關閉,讓軀體無法動彈。這種感覺偶爾發生時會讓人覺得恐怖,因為意識已經恢復,自己卻動不了的感覺太像困在軀體中出不來的“癱瘓”感覺了,其實這種現象於健康無害,也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只是大腦一時間沒能把運動系統打開罷了。至於發生的原因,作者提供了一種解釋,這與睡眠階段被幹擾有關,使得腦神經沒能順利切換,重新啟動運動系統的神經信號太弱,或是關閉運動系統的信號太強。但這種“癱瘓”的無助和脆弱會觸發人感到強烈的恐懼,便會覺得有“鬼”在房間裡控制了自己。

麻痺的好處是,這一階段是做夢的時間,如果不麻痺,人就會把夢裡的動作實實在在地還原出來,這種手舞足蹈很可能會打傷枕邊人。當然有一部分人對這種肌肉麻痺有障礙,這就讓他們做夢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夢遊便產生了。這種障礙可能與神經發育不完全有關,所以夢遊存在家族遺傳。不管是夢遊還是“鬼壓床”,都是大腦沒能很好地控制身體的事故。

有些人在入睡的時候會產生“入睡抽動”,就是在快睡著的時候突然抽搐,感覺就像突然跌落。一直有種說法,這種情況是大腦誤把睡眠當做瀕死,而急切地想把人喚醒,但書中作者否定了這個觀點,在他看來“入睡抽動”的發生與焦慮、壓力等有關。

那為什麼人會做奇奇怪怪的夢?甚至嚇出一身冷汗的噩夢呢?這就和記憶有關了。大腦在快速眼動期的工作是組織、整理記憶,將近段時間發生的“短期記憶”整理好,與之前的記憶建立聯繫,以便將其轉化為“長期記憶”,這就是我們記憶形成的基本機制。許多夢沒有合理的組織,白天遇到的人會和久遠的故事連接,這就是大腦在形成新的記憶。而且大腦是個善於自欺欺人的高手,會自動為夢中發生的詭異事件作出解釋,因此我們會產生夢是真實的感覺。

“聰明藥”?都是騙人的

人作為智慧最高的生物,這種“智力”“智能”“智商”有很複雜的定義,但如果用一句話來說,智能是一種不用真的去觸碰就可以把問題解決的能力。有些人自稱“智商高達270”,這是一個荒唐的自吹自擂。首先,目前科學的智商測試並不是智商越高分數越高,這個“分數”是一個相對分數,即用所有人的智商平均數當做100分,高於100的智商表明高於平均智商,超過130的智商就已經是極其罕見了,畢竟所謂的智商測試測不出你智商的絕對值,超過85%的人的智商都在90到110之間。有科學家研究後稱愛因斯坦的智商高達160,不過作者看來,給一個智力極高的人測智商本來就是件困難的事,更何況現在的智商測試也不一定準確。在吉尼斯世界紀錄中曾有智商250的人,然而這個測試因為不具有準確性已經被撤銷了。

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智商可以後天提高嗎?作者提供了樂觀和悲觀兩種解答:智商的確可以提高,可提高的範圍有限,方法不明,結果不確定,唯一確定的是,市面上宣稱的各種“聰明藥”並不會讓人變聰明。

智商是一種綜合能力,涉及到大腦的各個方面,比如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詞語理解能力,知覺速度,空間可視化等等,單靠提高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智力,但效果沒人能保證。不過,聰明的人會更加不自信,而不那麼聰明的人反而更加自信,這有點弔詭,卻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