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級兄弟》打破悲情敘事的框架,用喜劇藝術形式來呈現生活

作者:美術客

《我的一級兄弟》打破悲情敘事的框架,用喜劇藝術形式來呈現生活

現今許多關注社會殘疾人的影片會經常選擇一種悲切而哀傷的情感基調,在過程慘淡但結果光明的強烈對比中表現殘疾人的堅強。這類題材大多出現在公益類影片中,試圖去鼓舞人、呼籲人們關注殘疾人的生活,導演、編劇們紛紛盡力去塑造一位位身居社會底層卻足夠善良,然後通過努力去獲得幸福生活的殘障人士形象。

而韓國殘疾人影片《我的一級兄弟》,作為2019年上映的商業喜劇片,完全打破了這種悲情敘事的框架,這一點通過電影海報中藝術設計就能看出來,海報選用了明朗繽紛的彩色,在藍色的大背景下,申河均和李光洙扮演的殘疾人兄弟,正在開懷大笑,用一種喜劇的藝術形式,來呈現積極快樂的生活狀態。

萬佳在《視覺傳達藝術在電影海報設計中的體現初探》中提到:“電影海報的內容集合了文字、圖片以及各種視覺符號的功能,將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價值導向、思想理念等各種內涵與那些非常隱晦難懂的影片信息,通過觀看者能夠感知的方法表現出來。”


《我的一級兄弟》打破悲情敘事的框架,用喜劇藝術形式來呈現生活

電影中的人物形象構想:真實案例中的肢體障礙者與智能障礙者

《我的一級兄弟》改編於肢體障礙者崔勝奎和智能障礙者樸宗烈的真實經歷。哥哥世河(申河均 飾)全身癱瘓,只有頸部以上可以活動;弟弟東久(李光洙 飾)有智力殘疾,儘管有著大個子,但說什麼、做什麼都需要別人來教。又由於兩個孩子身體或智力障礙比較嚴重,始終沒人願意領養,兩個人一直在福利院生活到二三十歲,成為福利院裡的“老大”和“孩子頭”,在一位神父的幫助下生活下去。

福利院在神父去世後由世河照看,但政府最終沒能允許殘疾人運行福利院,強行將福利院年齡尚小的孩子們進行轉移,最後只剩下世河和東久兩人陪伴為生。

《我的一級兄弟》打破悲情敘事的框架,用喜劇藝術形式來呈現生活

東久每天要負責自己和哥哥兩個人的起居問題——包括刷牙、洗臉、吃飯,甚至上廁所和睡覺翻身。在這個過程中,世河為弟弟複習自己的名字、住址等等生活基本信息。兩個人能無比完美地彌補對方的缺陷,一個動腦,一個出力。這種彌補日積月累下來,便可以完全熟知對方的生活需要,如影片中的弟弟總是會在包裡放著吸管以備哥哥喝飲料使用;哥哥知道弟弟愛吃泡麵,夾起來一大口,小聲說“好燙”,吹一吹,然後狼吞虎嚥地吸進肚裡。

直到東久的媽媽找來,大聲控訴世河是在使喚東久“伺候”自己。媽媽找來律師,在法庭上將世河的生活方式翻了個底朝天,堅持認為世河是在利用自己的兒子,拒絕讓兒子和世河一起生活,提出要將東久帶走。法院上的對峙是整部影片的高潮,隨著東久媽媽和世河雙方律師的出面,隨著一件件證據被列舉出來,法庭上的局勢瞬息萬變,最終法院判決,讓東久自己做出決定。

《我的一級兄弟》打破悲情敘事的框架,用喜劇藝術形式來呈現生活

影片中的動作設計:肢體障礙者通過面部表情表達情緒,智能障礙者通過不協調的肢體語言表達情緒

在韓國李光洙作為“被綜藝之神眷顧”的常駐嘉賓,很多人都是抱著看李光洙演智障的目的來觀看這部電影。不得不說李光洙的演繹著實精彩。本來就有些過於細長的、顯得略微不協調的身體,演繹一個智力缺陷的孩子顯得尤為合適。光洙的長胳膊長腿、大手大腳,非常方便地演繹了一個智力障礙者的經常有的手忙腳亂。

也正因為此,李光洙憑藉這個角色獲得了2019年第40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和2020年第56屆百想藝術大賞的電影類最佳男配角。這部電影能成為一部高上座率、高評分的喜劇電影,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李光洙。

《我的一級兄弟》打破悲情敘事的框架,用喜劇藝術形式來呈現生活

與李光洙肢體動作的表現恰恰相反,申河均扮演的是一位癱瘓的角色,他的一切情感表達都只能通過面部表情來傳達給觀眾。比如,當他想到什麼新鮮的主意,他就會將整個面部向上升起、露出乍喜的神色;在弟弟又做出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時,他嘴上表示不屑,眼睛中卻帶著笑意,表現出無奈卻快樂的神色;而當夜幕降臨,平躺在床上的他總是直視著天花板,慢慢思索著各種各樣的心事,眼中充滿了又是憂鬱。

兩位演員的演技一個發揮在動作,一個發揮在神態,各有專攻,細節到位,這一點在法庭對峙時表現的尤為明顯。弟弟對於面前所發生的一切表現得新奇、茫然卻又充滿恐懼,僵硬地想要回頭看哥哥卻被法官制止。當法官要求弟弟指出想要一起生活的人,弟弟用他並不甚清晰的思維理解了哥哥的辛苦,最終還是違背哥哥的意願,彷彿在和空氣掙扎鬥爭著、扯著嘴角、卻又堅定地舉起手指著媽媽的方向,任憑哥哥怎麼大喊大叫也一動不動。

哥哥從不解到狂怒,再到一種無從疏解的痛苦,這樣層次豐富的情感只能通過脖子以上的部分來表現。他拼命轉身,試圖看向對方的律師,頸部的青筋突起,面部肌肉由於過度用力而呈現出扭曲的形狀。兩人以這種方式,盡力向觀眾呈現出兄弟二人在彼此依靠的生活中面對選擇時複雜的心理狀態。

《我的一級兄弟》打破悲情敘事的框架,用喜劇藝術形式來呈現生活

影片中的美學設計:豐富的敘事模式與敘事結構

整體而言, 《我的一級兄弟》全篇以經典的線性敘事結構平鋪直敘, 將生活的疾苦與殘疾兄弟相依為命的故事娓娓道來。 這其中, 為了使殘疾患者這個形象更加立體, 電影運用了插敘的模式講述了兩兄弟如何在生活中克服困難,以及兩人互相幫助並在此間形成習慣性依賴,整個故事變得順理成章, 更加飽滿有理有據。

  • 豐富的敘事模式

在電影后半段, 影片又採用了交叉蒙太奇, 一邊描畫弟弟回家與母親團聚的美好場景, 一邊刻畫哥哥一個人生活的痛苦, 這提升了電影觀賞性的同時, 也給觀者帶來不小的視覺衝擊。兩條敘事短線交替出現, 一方面令觀眾沉溺其中, 感受弟弟雖然離開哥哥,但在和母親生活的過程中已經習慣性的給哥哥準備一切,另一方面也在為哥哥沒了弟弟的照顧,生活過得窘迫不堪。 由此, 電影引出了一個關於家庭親情的宏大議題。

《我的一級兄弟》該電影在線性敘事中嵌入交叉蒙太奇的剪輯方式,規避了單純的線性敘事,帶動了觀眾的情緒,提高了影片的可觀性,更是將影片主題“一級兄弟”的多義性蘊藏在其中,結構巧思,敘事手法精妙。

《我的一級兄弟》打破悲情敘事的框架,用喜劇藝術形式來呈現生活

  • 完美的敘事節奏

“電影的敘事節奏是創作者運用精心安排的各種表現手段達成的某種可被觀眾感知的快慢、動,靜、長短、強弱相宜的流動, 意在增強喜劇衝突和凸顯人物的情感狀態。”

電影的敘事節奏有內、外之分。其中, 內部節奏主要蘊藏在故事的情節敘事中,比如我們熟悉的人物情緒、動作等等, 不容易被觀者感知, 只有在影片整體中才能體現。

外部節奏主要是影片的外在表達手段,通常是在藝術設計上,如結構剪輯、畫面構圖、聲音特效等等,容易被觀眾感知,內部節奏和外部節奏兩者是互相依存的。

《我的一級兄弟》中, 有完美的敘事節奏,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在游泳館兼職的女一號“美賢”在與世河、東久一起去電影院看電影時, 望著世河嶄新的鞋子, 她說道: “不是隻有不能走路才委屈, 即便能走路, 原地踏步也很委屈。” 這句話完美的把握了影片的節奏,美賢與殘疾兄弟一樣被生活所困, 同樣也在努力尋找新的方向,之後在做義工的相處過程中, 美賢逐漸找到了面對生活的勇氣。這一過程所有美學設計,都觸動著觀眾的情緒, 使觀眾沉溺在電影情緒中久久不能自拔, 對其中的情感感同身受。

《我的一級兄弟》打破悲情敘事的框架,用喜劇藝術形式來呈現生活


《我的一級兄弟》打破悲情敘事的框架,用喜劇藝術形式來呈現生活

影片凸顯出韓國倫理電影的基本敘事邏輯,通過小人物成功塑造出人性

韓國電影一向擅長以家庭為敘事單位展開劇情,能夠很好地將溫情、幽默和深刻含義蘊含其中。這部電影也很好地完成了喜劇形式與深刻主題之間的平衡。正如開頭所說,這部電影基調與其他講述殘疾人的影片大不相同,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是由於這兩位殘疾人絕非是一般觀眾所期望的那樣正直和善良的角色。

哥哥世河利用自己身體上的缺陷來博得同情從而獲得好處。在弟弟游泳比賽沒能報上名的時候,他先是打“感情牌”,被拒絕後直接帶著輪椅故意翻倒在地,鼓動路人拍照說殘疾人受到了欺負,最終官員被逼無奈給弟弟破格報上了名。哥哥還會利用學校要求學生進行“義工”這一條目,收費讓學生們進行“義工”留影拍照,並根據對方的學歷和要求開出最終的加碼。哥哥在這裡表現出精明、算計、斤斤計較,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兄弟倆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

《我的一級兄弟》打破悲情敘事的框架,用喜劇藝術形式來呈現生活

而關於智力障礙的弟弟,電影則努力表現出他滑稽又可愛的一面。他如何喜歡吃拉麵、如何不喜歡別人來照顧哥哥,透過一些生動有趣的小表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弟弟會在哥哥晚上躺下後隔空拍一拍哥哥,這個小動作也許是表達對哥哥陪伴的感謝或者喜愛,也許是由於被拋棄之前自己的家人是這樣對待自己的。但無論如何,弟弟都是一個有著奇妙美好小世界、惹人喜愛的角色。

除了兄弟倆角色的特殊,電影也挑戰了觀眾對家庭倫理的認知。世河痛苦地控訴:“是親人就能照顧他嗎?”東久是在很小的時候被母親拋棄在游泳池邊,媽媽騙他說:“游過去,媽媽就會回來”,然後媽媽再也沒有出現,世河從此活在對媽媽無盡的盼望等待中。而當媽媽再婚過後,卻又無比悲痛地悔過自己曾經對兒子的拋棄,向法官保證:“他是我的兒子,我一定會照顧好他。”拋棄或照顧,也許是媽媽迫於生存條件不得不作出的選擇,但這樣基於血緣關係的承諾無疑給了觀眾們極大的衝擊。

《我的一級兄弟》打破悲情敘事的框架,用喜劇藝術形式來呈現生活

總結一下:

福利院的神父尚健在的時候,他在一次婚禮的主持上放棄了原有應當朗讀的頌詞,而是選擇這樣說:“其實人心都一樣,愛也不會永恆的。但是心懷著一顆接受對方錯誤並忍耐的心,那份愛才會永恆不變。所以,不要對愛感到失望,我們都是受到傷害的、懦弱的存在,經常會讓他人失望、自我失望。這時有人接受過錯並理解你的話,我們就能重新振作地活下去。我們都是弱者,弱者遇到弱者,就能相互扶持,相互依靠。”

其實在影片《我的一級兄弟》中沒有“弱者”,影片呈現在受眾眼前的是一個個偉大而鮮活的個體,導演充分挖掘了人物背後的內心世界,通過巧妙的劇情鋪墊,讓人物性格慢慢顯現、逐漸飽滿。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作者簡介: 一個專注於藝術理論研究的“美術客”,歡迎關注我,瞭解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