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贸易自由化新突破

CFIC导读

◆从当年的“大电气”落户,到2019年令人惊叹的“特斯拉速度”,寄托着上海未来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以全方位、高水平的开放措施,朝着2035年1万亿元的生产总值目标迈进。

上海临港贸易自由化新突破

工人在上汽临港工厂总装车间生产线上作业(2月27日摄) 丁汀摄

◇一季度,临港新片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18%

◇临港新片区要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和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自由化”是临港新片区的最大亮点

“地图上都找不到,显示这个地方是东海中芝麻大的小黑点。”15年后,潘清依然记得当年刚到临港的样子。

2005年,上海电气投资近80亿元,在临港打造“特大、重型、超限”装备的研制基地,上海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潘清就在那时来到上海东南角的这块土地。15年过去,这里已经从一片滩涂成长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重型装备基地。

从当年的“大电气”落户,到2019年令人惊叹的“特斯拉速度”,寄托着上海未来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以全方位、高水平的开放措施,朝着2035年1万亿元的生产总值目标迈进。

从“便利化”走向“自由化”

临港新片区南端的洋山深水港,塔吊林立,舟车穿梭。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根据洋山港海事局的统计,3月份洋山集装箱吞吐量达163万标箱,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5.3%。

新冠肺炎疫情下,出口及消费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一季度“逆势上扬”。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临港新片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18%。

从昔日的边远之地,到今日的希望之城,从一片滩涂上发展起来的临港,自带开拓创新的气质:

“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而成陆。”古籍里对原南汇区(2009年并入浦东新区)成陆史的记载,很好地描述了临港的地理方位: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

2002年,伴随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临港地区启动开发工作。2003年11月,上海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

2019年8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东海之滨的这片沃土拉开如火如荼的建设帷幕。

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要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和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同时,新片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区内的各项改革开放举措,凡涉及调整现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按法定程序经全国人大或国务院统一授权后实施。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过去的“便利化”到如今的“自由化”,这是临港新片区的最大亮点。

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新片区试点,支持浦东新区的政策优先在新片区适用,符合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研发平台、基础设施优先在新片区布局——落户临港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最早感受临港“政策从优”的企业之一。

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2019年在临港创造的“特斯拉速度”,成为中国营商环境的一大标杆。今年2月,特斯拉又成为国内最早复工的车企之一,目前工厂产量已提升到3000辆/周。在特斯拉带动下,一季度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值同比增长5.7%。

高端产业集群露真容

走进临港奉贤园区的君实生物生产基地,白色的建筑、青青的绿地,从外观上几乎看不出这是一个现代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

作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君实临港基地的产能达30000升,较企业在国内的首座工厂,产能扩大10倍。并且,这个基地还兼具自动化和一次性的优点,能够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药品质量。

除了生产首款国产PD-1抗癌药特瑞普利单抗,今年以来君实生物还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共同启动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开发项目”,目前已完成活病毒中和验证。

君实生物首席运营官冯辉说:“从2月初启动合作,君实生物就开始推进抗体的产业化工作,我们争取在3个月内实现临床。”

除了君实,今年临港的重磅产业项目还包括:总投资359亿元的积塔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正式投片,格科微电子、进平、赛特斯等多个产业项目签约,涉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前沿产业。

一手打先进制造牌,一手打金融服务牌。依托开放高地优势,临港将重点聚焦在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等金融开放创新领域。

去年下半年,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等16家金融机构集体“抢滩”临港新片区。上海银行行长胡友联表示,将联合上港集团、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等战略股东,在新片区内成立“自由贸易联合创新中心”,聚焦自由贸易体系下的离岸转手买卖等创新业务。

今年3月,临港新片区发布《临港新片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方案(试行)》,明确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实行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业务的先行先试,实现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

根据方案,银行可以凭企业收付款指令,直接为区内企业办理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企业无需事前、逐笔提交真实性证明材料。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军说,相关措施会进一步给银行松绑,允许其在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业务时享有更高自主权,更好支持区内优质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源实现创新发展。

新机遇源源不断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临港新片区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新的机遇源源不断涌现。

2月,央行、银保监会等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为临港新片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等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吴亮东说,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在监管部门引导下,银行可以探索更多试点,增强包括新片区在内的上海自贸区内引外联功能。

实现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根据近日发布的相关实施方案,新片区将建设外籍高层次人才永居申办新机制,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管委会推荐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并缩短审批时限。

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正加速冲刺。近日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2025)》提出,临港新片区要打造立足长三角、面向亚太、通达全球的国际通信枢纽和国际信息港。统筹推进5G、光纤宽带、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实现5G网络全域连续覆盖。

上述规划还提出,要在临港新片区研究探索国际互联网访问监管模式。以企业为单位开展白名单认证直接接入国际互联网,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和互联网应用数据采用不同等级的管理措施,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跨境流动。

从潘清的办公室向外看,四通八达的道路上,集卡车辆川流不息。货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各种要素正在临港聚起来、活起来,一个腾飞的新“特区”轮廓日益清晰。

作者: 季明 何欣荣 杨有宗

本文来源:瞭望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有何不同?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标志着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

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的重大开放举措之一。

9个月后,新片区揭开面纱。这不是简单的面积扩大,而是根本的制度创新,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再升级。在保护主义持续蔓延的当下,中国开放再加码,不仅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信心和活力。

上海临港贸易自由化新突破

俯瞰上海临港(6月2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迈出自贸试验区建设新步伐

先行启动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将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

6日出炉的总体方案明确,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好地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当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方案体现了坚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对标国际高标准,坚持以风险防控为底线等特点。

新片区的设立,建立在以往自贸试验区实践的基础上——

几年来,自贸试验区建设硕果累累:2013年,上海设立首个自贸试验区,现已形成“1+3+7+1”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累计形成202项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切实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新片区的设立,是开放的新扩大、改革的新进展——

王受文说,新片区与以往自贸试验区相比,有明确的、更高的定位,有更丰富的战略任务,更加突出了产业发展等新特点。

定位更高为例,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是明确打造“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而临港新片区强调要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通过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更好地满足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要求。”他说。

此外,新片区还增加了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等战略任务,并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将“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增设新片区不是简单的原有自贸试验区扩区,也不是简单的现有政策平移,而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寅说。

在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看来,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中国以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显示了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也将适应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现实发展需要和空间需要,以开放促改革,推动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

蕴含创新发展新机遇

广袤的土地上高速公路、铁路纵横,坐拥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等交通枢纽之利……近日,记者在临港地区实地踏勘发现,这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可观。

根据总体方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要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和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定位意味着,新片区不是搞‘便利+’,而是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真正迈向投资贸易自由化。”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沈玉良说。

就在总体方案印发当天,交通银行为位于新片区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上海赛默罗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了新片区成立后首笔跨境投资款汇出业务。

这是一家注册于临港南汇新城的生物医药企业。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在新片区总体方案公布后第一时间,将新片区改革新政落实到操作实务中,并及时协助企业办理跨境投资款汇出,用于其境外子公司临床试验研究项目,让企业享受到新片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改革成果,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总体方案还提出,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政策。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图森未来是注册在临港的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得益于临港正在打造的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区,去年企业获得国内首张无人驾驶卡车的公开道路测试牌照。“新片区税收支持政策的推出,将进一步加速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进程。”图森未来副总经理薛健聪说。

新片区的一大特点是聚焦强化经济功能,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我国高质量发展急需产业的关键环节和技术。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说,新片区整体面积较大,且都是连片开发,这样的条件有利于重大投资项目落地。这在当前外部形势复杂严峻环境下,对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承载扩大开放新使命

在扩大对外开放背景下,临港新片区将如何承载更多历史新使命?

“上海已把总体方案各项任务举措细化为三大类78项安排。”陈寅说,对于总体方案明确的重点政策、创新举措、区域功能等,上海将分别制定配套规则和细则。

建设已在路上。据悉,目前,上海市已完成新片区管理办法、特殊支持政策、政务服务方案等相关准备工作,将推动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新片区试点,符合新片区产业定位的重大项目优先在新片区布局。

金融开放领域,临港新片区也将迈出新步伐。

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介绍,未来在临港新片区将试行更开放、更便利、更自由的金融政策,通过有序推进各项金融开放创新措施、进一步健全金融法治环境等,打造金融开放创新的新高地。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表示,临港新片区设立之后,将加强国际商事纠纷审判组织建设,下一步,还将在推动方案落实中,结合新片区的发展定位,选择电信、保险、证券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开放。

抓住新机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更大力度改革开放,寸土寸金的新片区必将飞出新的金凤凰。

临港新片区的建设,是中国落实开放承诺的一个缩影。

从日前出台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扩大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服务业开放;到连续下调进口关税后,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继续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再到不断推进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建设,确保明年1月1日如期施行……今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市场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层次之深前所未有。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再次对扩大开放作出部署:加大对外开放,加紧落实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开放力度会更大、节奏会更快。”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王孝松说,在面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当下,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认真办好自己的事,必将进一步增强抵御风险的底气和韧劲,也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作者:于佳欣、何欣荣、王雨萧、桑彤、有之炘

本文来源:瞭望

微信编辑:斯晶晶

上海临港贸易自由化新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