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劳再多,不如功劳受重视,通过3个案例,聚焦功劳,远离悲情牌

凭职称,薪水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不看功劳,看苦劳。往往悲情牌打了一张又一张,收货甚微。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结果导向型,

需要的功劳,而不是苦劳。

过程导向型的工作,比如清洁工、前台等等,你只需按照流程、按部就班地做事情就好,人与人之间创造的结果差别不大,所以,这些岗位的市场价值也基本稳定。对于过程导向的岗位来说,想要多产出价值,通常就是多花时间,因为单位时间的价值基本是固定的。

可结果导向型的工作不同,比如销售、程序员、工程师等等,同样工作8小时,你能创造更多价值、更高绩效,就有机会拿到更多回报,收入会非常悬殊。如果想要多产出价值,除了多花时间以外,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做更高价值的事,另一种则是把事情做得更快。

总之,苦劳体现在过程上,功劳体现在结果上。然而,大多数人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快,比如学习时间管理,却很少花时间去学习如何筛选高价值的事,比如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苦劳再多,不如功劳受重视,通过3个案例,聚焦功劳,远离悲情牌


那些优秀人士,他们的做事速度往往并没有比你快出很多,可能他们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情,但他们更善于判断什么是值得他们花时间去做。那么,如何找到真正值得解决的问题呢?我们通过三个例子来说明下。

事例1:小明是个程序员,需要不断学习行业内的新技术,而他对古梵语很感兴趣,每天花很长时间研究古梵语,导致他在自己专业上越来越落后。那么,小明陷入了什么误区?应该如何解决呢?

对于程序员小明来说,目标是学习行业内的新技术,而非古梵语。而且古梵语与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属于非关键事项,与你的工作、专业目标相关度低的事情都要延后和设定时间,因为对你来说最重要和最擅长的事永远就只有一件。应设定一个时限,时限内能解决就做,时限内解决不了的就放弃,比如一天只给自己30分钟学习,只是作为兴趣爱好,或者是只给自己2个周末的时间去研究。

事件2:小明记录了自己一天的时间流水,并且用关键可行矩阵进行分析,各个区间统计结果如下:

小插曲:回复微信消息共2小时、整理电脑文件夹30分钟;

困难游戏:刷朋友圈共3小时、逛淘宝1小时;

无底洞:考虑一年后要不要转行3小时;

高价值陷阱:参加会议1小时;做报告2小时;为下个月的汇报做心理准备1小时;

那么你认为小明可以怎么调整自己呢?

小明“小插曲”以及“困难游戏”上花费的时间高,做了很多不能产生太大价值的事情。所以需要减少这些时间的投入,并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关键度高的事情上。

有时候,我们明明是想看看手机微信里工作上的通知和同事的联系,把红色点点点掉,容易被微信公众号的红点吸引进去,一直刷公众号推文或者刷朋友圈,然后忘记看手机的初衷只是检视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容易跑偏。所以要有自省能力。

其次一年后要不要转行这件事已经耗费了很多时间,但是仍然没有结果,那就需要考虑,接下来是要用直觉快速选择一个方向,还是延缓一段时间后再处理。

最后,在为下个月的汇报做心理准备花的时间较长,很可能不是在思考,而是在困扰和焦虑中耗费精力。所以需要注意减少困扰时间,通过收集信息、自我剖析、咨询他人、分析各种因素等方法,真正进行思考。

事件3:小黑快要毕业了,正在为撰写毕业论文而发愁,迟迟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题目,一个多月过去了依然没有展开研究,论文更是一个字都还没写呢。

那么你有什么建议帮助小黑提高效率?

因为小黑即将毕业,写论文当前的重要目标,而确定选题和这个目标的相关度的极高的,但是,又没有头绪,这时候,我们容易陷入漫无目的反复思量却不行动的陷阱中。我觉得困扰的典型特征是“无明确目标”以及“情绪化”,同时满足这两点的心理活动就叫做“困扰”了。想要突破困扰式思考(也就是“无底洞”,可以延缓处理,也可以先开始一步再说)。面对棘手的事情有一个著名时间管理方法:其他的先不要想,先开始做5分钟。你以为自己在思考和解决问题,其实只是在困扰和焦虑中耗费精力。真正的思考,是你需要收集信息、自我剖析、咨询他人、分析各种可能、最后进行选择。所以,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思考,而不是困扰。因为论文进行选题,身边的同学都有成功案例,历史也有大量成功数据,所以求助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事情的解决度,主要看这个事情有无相同类似案例,如果有且有明确解决方式,就是解决度高事情;不是依照自己的本身进行判断。

而事情的关键度,依据自身目标来看。我们可以把事情分成四个象限。

1.小插曲就像是西天取经途中的小妖怪,一个也没有就体现不出高价值。生活中如:回复微信、打电话、做饭。

2.困难游戏就像是西天取经途中的BOSS,没什么好分析,就是管住自己,在犹豫要不要做的时候果断选择正确方向,不给自己借口。如:看朋友圈、知乎、新闻、抖音等。困难游戏的投入时间应该减少,每天给自己定下娱乐的时间,比如刷15分钟手机看半小时电视剧,给自己暗示电视剧里的人或事情跟我无关,看了也不会怎样,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应该选择一些有益的书本进行阅读,逐渐放弃网络小说。

3.无底洞,就像是西天取经途中的唐僧,知道目标,但缺少做法,不如先做起再说,不行找帮手。如:对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生活不确定性的焦虑等,无底洞的都要进行延缓处理,不至于浪费太多得精力做无用功。做出判断就是进行实践。面对这些困惑和误区问题,我们容易陷入漫无目的反复思量却不行动的陷阱中,你以为自己在思考和解决问题,其实只是在困扰和焦虑中耗费精力。真正的思考,是你需要收集信息、自我剖析、咨询他人、分析各种可能、最后进行选择。所以,面对高价值陷阱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思考,而不是困扰。

4.高价值陷阱,就像是西天取经途中的孙悟空。高价值区域要长期坚持不松懈,不断调整小插曲。困难游戏和无底洞来帮助完成我的高价值区。在高价值陷阱中,减少纠结,能快速决定的坚定自己的决定。这个还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做到。高价值陷阱需要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分析好工作报表才能更有目的性的进行工作,了解着重点在哪,避免浪费太多时间在琐碎的小事上,否则完成了日常工作而不分析,会使潜在的问题越积越多,总有爆发的时候。

苦劳再多,不如功劳受重视,通过3个案例,聚焦功劳,远离悲情牌

产出价值,就是把高价值陷阱中事情处理好;无底洞中事情做得更快。把功劳举得高高的,从而收获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