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玻璃心”,有你的“功劳”吗?

我们目前的国情,80%左右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来看管,而且普遍的现象是什么呢?

是爸爸妈妈既不想付出精力、体力来照顾孩子,又在抱怨老人带出来的孩子普遍娇气,不懂得感恩,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等。

或者有的家长觉得我有能力把孩子教好,迫于我要工作还有生活压力,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去陪伴教育孩子,就把孩子让老人们帮忙照顾,还觉得老人们带出来的孩子比自己的理想要求有所偏差。

孩子的“玻璃心”,有你的“功劳”吗?

电视剧《虎妈猫爸》

在《虎妈猫爸》这部剧中,虎妈猫爸的女儿缺少基本生活常识,对长辈没有丝毫的尊重和礼貌,出房间都要爷爷扮成马下跪迎接。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太夸张了,要知道电视剧的题材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现实生活中,比这还要溺爱孩子的例子比比皆是。


那为什么会出现隔代溺爱的现象?


1、其实责任感的缺失是导致隔代溺爱的重要原因。家长们在抚养子女时,总有高度的责任感,生怕自己会宠坏了孩子,因此时刻都在提醒自己不能太娇纵孩子。

可是一旦我们升级为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在宠爱孙辈时,我们就少了这层顾虑,潜意识中我们降低了自己的责任感。

孩子的“玻璃心”,有你的“功劳”吗?

2、因为子女们将孩子托付给老人们,所以老人带孩子的时候格外小心,生怕小孩子磕着碰着,捧在手心都怕化了,更别提爬高上低了,根本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3、在过去,每家每户有三五个孩子都很正常,而现在变成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一大家子围着一个孩子转。

每个小朋友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一定是:你最喜欢妈妈还是奶奶或者谁啊?大人们为了在小孩子嘴里能够听到自己的名字,不自觉的就想对孩子更好一点,只为了刷存在感。

孩子的“玻璃心”,有你的“功劳”吗?

4、在生活中你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三岁的小孩子牙齿就全部掉光,孩子想吃多少糖和零食,老人们都尽可能的去满足,而且吃完以后不刷牙不漱口。

随着老人们的年纪逐渐增长,儿女们也有了自己生活,老人们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而孙辈的出现填满了他们生活的缺口,只要孩子开心,没有什么不可以,更别说去指责孩子的对错。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给大家三条建议


弥补

当老人宠溺孩子的时候,我们家长要有自己的标准。比如奶奶夸完了孙子之后,我们觉得奶奶有点夸张,妈妈就可以立刻说:奶奶说的对,宝宝为什么能得到老师的称赞,是因为这两天我们刻苦练习了,回去以后我们要继续加油,付出才有回报。

这样的处理方式,既避免了婆媳正面的矛盾冲突,又端正了孩子的学习观念,其实也变相的教育了婆婆是长辈的理念。

孩子的“玻璃心”,有你的“功劳”吗?

求同存异

当我们双方理念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挖掘可取之处,而不是去争辩是非对错。最主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利害,训练孩子的分辨能力。

比如说:奶奶接到孙子放学总喜欢给孩子买一些零食,等到家了孩子也吃饱了,晚饭就吃的特别少,晚上妈妈可以单独和孩子交流问他:宝贝,为什么晚饭吃的这么少呀?孩子会说:因为奶奶在接我的时候买了一包奥利奥,我全吃完了,所以肚子特别饱。那妈妈这时候继续追问:你觉得零食应该在饭前吃吗?孩子不回答其实就是已经知道了这样不对,但是他还想吃。

孩子的“玻璃心”,有你的“功劳”吗?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吃零食的危害,一起上网查阅一下资料。孩子在看了资料以后她会说妈妈我明白了以后放学不吃零食了。以后奶奶接孩子的时候再问孩子吃什么,孩子会说不要了,要不然吃不下晚餐。奶奶会发现孩子长大懂事了,问题也解决了。


甘做坏人

有些事情,我们必须要统一观念,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需要成为孩子心目中”坏人“,给长辈背黑锅。

在孩子上学时,奶奶心疼孩子想让多睡会,那我们来当这个坏人给孩子立规矩:必须按时起床。

有的时候,虽然我们父母当了”坏人“,但是在孩子的心目中,他觉得奶奶是疼我的,但妈妈的对我是严格要求的。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就能解决实际问题。

孩子的“玻璃心”,有你的“功劳”吗?

其实很多时候,老人们溺爱孩子是出于对子女们的爱,他们想尽可能的为我们减轻生活上的负担。

首先我们一定要感恩父母对我们的付出,相互之间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包容,隔代溺爱就再也不是你们的困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